文|時代周報 傅一波 丁遠泓 曾思怡
編輯丨劉世錦
近年來,伴隨短視頻、直播興起,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現象級”城市躥紅網絡,特別是不少中小城市立足自身優勢,搭乘流量時代的快車強勢出圈、躋身網紅城市行列,為塑造文旅品牌、拉動經濟增長、提升影響力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在城市“出圈”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誰會是下一個網紅城市呢?
新晉“詩和遠方”,蚌埠全力以赴只為你來
蚌埠,并非無名之輩。
蚌埠回旋、帝都蚌埠、珍珠港、蚌埠住了……每隔一段時間,蚌埠都會在互聯網上留下切片痕跡。隨后,又因種種原因淡出聚光燈。
但這次,蚌埠似乎真的要火起來了。
今年4月,隨著《長月燼明》熱播,蚌埠成為年輕人心中新晉的“詩和遠方”,吸引南來北往的游客“蚌”赴而來。
根據蚌埠市文體旅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期間,蚌埠旅游收入高達33.48億,相比2022年的21.6億,漲幅超過50%。
一切看似偶然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本質上的必然。
先是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積聚的力量產生蝴蝶效應,他們把《長月燼明》與蚌埠相結合,一舉推上熱搜。翻看社交媒體,“蚌埠”與“長月燼明”已成為捆綁的關鍵詞,點擊量超千萬。
走紅背后還與當地政府的開明開放密不可分,這次蚌埠能夠爆紅離不開蚌埠政府主動接招:借著火起來的東風,蚌埠宣布著手打造夜市經濟集聚區,并舉辦首屆文化旅游美食節。
在社交媒體上,蚌埠市人民政府發布主動轉發網友的內容,并配文:蚌埠住了,歡迎各位網友來蚌埠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真正的蚌埠!
此外,蚌埠市博物館推出了《長月燼明》的聯名徽章,龍子湖景區也在四周的大屏輪播《長月燼明》。
一部劇是引子,一座城則是容器。如果蚌埠沒有出圈的特質,想來也不會從4月持續走紅至今。
不過,對于重回聚光燈之下的蚌埠而言,未來或許才剛開始。
沖擊萬億路上,常州掘金新能源再度“出圈”
前段時間,隨著“全國人民來常州騎恐龍”這條熱梗落地,常州首批2000輛恐龍主題新能源助力車還沒投用就已經火遍全網。從千禧年火到現在的常州恐龍,搭上新能源這趟快車又火了一把。
作為“八邑名都、中吳要輔”,常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被華東旅游線遺忘的城市。不過,常州沒有資源卻會創造資源,尤其中華恐龍園的出現,讓常州這樣一個從未出土過恐龍化石的城市與恐龍深度綁定,誕生了中國知名的恐龍文化產業。
無中生有恐龍城讓常州嘗到了甜頭,小題大做天目湖、點土成金古淹城、借題發揮大佛塔、虛實結合嬉戲谷、人文薈萃古運河、移花接木鹽湖城等拳頭文旅產品層出不窮,逐步成長為江蘇省旅游四強之一。
但隨著越來越多后起之秀競爭網紅城市,常州需要新的爆款再度“出圈”。
這次,常州瞄準了新能源賽道。
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新能源經濟、新文旅玩法、新夜間體驗相結合,常州將以新文旅刷新新能源消費,打造新能源品牌友好型城市,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新能源自駕游目的地。
常州選擇這樣做的底氣,是新能源產業成績亮眼。
在江蘇,常州曾經有過很多光環,但在成本優勢和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遭遇瓶頸后,常州GDP不僅低于蘇州、南京、無錫,甚至落到南通、徐州后面。
2013年,常州將目光瞄準全國一流智能制造名城,推出包括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新能源在內的十大產業鏈戰略發展構想。
中創新航、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企業紛紛落戶帶來強勁發展動力,隨后5年(2013年—2017年),常州每年的GDP增速均超過8.0%。
2022年,常州GDP達到9550.1億元、躋身江蘇前五,其中新能源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5109億元,發揮了頂梁柱作用;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三大產業同比增長96.5%、對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102.2%。
常州沖擊萬億城市,新能源是重中之重。在常州的規劃里,未來就是奔向“新能源之都”——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領域產業規模力爭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2035年的產業規模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從文旅旺城到新能源興城,常州的網紅之路還將繼續……
喂飽胃和靈魂,揭陽有看家本領
要數全國最流行的地方美食,來自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的豬腳飯必是榜單之一。
一份豬腳飯,價格不過10元左右起步。美味、營養、實惠三重驅動,隆江豬腳飯開遍全國,甚至傳到國外,食客畫像覆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
不妨來體驗揭陽美食十二時辰:早晨被熱氣騰騰的粿條喚醒,粿條藏于碗底,上面是燙得恰到好處的豬雜、益母草,一碗下肚能量滿滿。中午,炒糕粿、豬腸脹糯米、隆江豬腳飯,實惠又抗餓,還有咸香餅、炸芋丸、埔田燒肉等下午茶。最精彩還得晚上,撮一頓原滋原味的牛肉火鍋,亦或到夜市小吃街邊逛邊吃;夜宵時分前往大排檔來一碗潮汕白糜,配以腌制輔菜,加上雞鴨、海鮮等,可謂潮汕版深夜食堂。
潮汕,曾被稱為中國的“美味孤島”。究其原因,潮汕地區三面臨山、一面向海,物產豐富、食材多樣,為美食的誕生提供基礎。
另一方面,這里地理環境相對封閉,受外界新事物沖擊相對較少,使得千百年前的飲食習慣相對穩定地傳承下來。
如今,延續千年的潮汕風味,被無數來自全國甚至全球的食客追捧。
揭陽是潮汕地區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2000多年前就見諸史冊的歷史文化名城。揭陽不僅喂飽了食客們的胃,對傳統文化的堅守更是直抵靈魂。
在傳統民俗日漸式微的當下,許多節慶民俗活動都在消失和簡化。但因為相比封閉的地理結構,社會結構變化相對較慢,傳統民俗相對穩定地傳承下來。
把目光拉回到春節,揭陽英歌舞在社交平臺爆火出圈,“咚咚鏘”“咚咚鏘”的背景聲中,幾十位畫上臉譜、身著戲服的年輕人持舞棍上下翻飛、對敲而舞,節日氛圍溢出屏幕,讓網友直呼這才是帶勁的年味。
資深媒體人蘇先生是一名長期在珠三角工作的潮汕人。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揭陽民俗出圈,除了網絡傳播跨越地域本身的特征之外,更多體現出一種社會心理,是中國人年節期間尋求民族性表達的一種結果,即揭陽英歌舞滿足了當代人心理層面對傳統文化的渴求。
這樣看來,把大家的胃和靈魂都喂得飽飽的揭陽,想不紅都不行。
日出玩到日落,日照全都有
要說今年旅游行業最紅火的省份是誰,答案不一而足。但好客山東,仿佛找到了互聯網上的流量密碼,頻頻出圈。
先是因為淄博燒烤,不少人為了一口滋滋冒油的燒烤,專門來一飽口福;再是“借風箏上天”讓鳶都濰坊火力全開、上千人聚集在大明湖畔的超然樓下等待,見證亮燈時璀璨輝煌…..
如今,日照這座臨海小城,憑借著實惠的海洋風格收獲超高人氣,正成為山海之間的東方夏威夷。
從地理位置上看,日照東臨黃海、西接臨沂,擁有繁忙的港口和廣闊的海域,境內海岸線長達168.5公里,依次分布著多島海、劉家灣趕海園、燈塔廣場、萬平口、日照海洋公園、東夷小鎮、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靈秀山海、厚重人文,成為日照發展文旅經濟的底氣。在這里,游客可以觀海上日出、出海做漁民、趣味垂釣、趕海拾貝,也可以在街頭巷尾,吃地道鮮美的海鮮大餐,感受這座城市專屬味道。
日照這些沉浸式、體驗感強的項目,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不斷激發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活力。不少網友留言表示,一定要到日照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海邊氣溫適宜,正是蛤蜊蟶子肥美的季節,日照也隨著火出了圈。據統計,日照19家旅游景區接待游客285.42萬人次,同比增長147.9%。
論經濟規模、人口數量,日照是個小城,但能把日照從“爆紅”變“長紅”的不止文旅。
日照因港而立、港城一體,臨港經濟特色鮮明,港口影響力放在全國也是舉足輕重——日照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居全國第6位、全球第9位。
小城大鋼是另一個鮮明特點,日照擁有山鋼日照公司和日鋼集團兩大省級“鏈主”企業,煉鋼產能1845萬噸,產能集中度居全國第4位,也是日照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日照不僅可以提供從日出玩到日落的優質文旅項目,還有蓄勢已久的特色支柱產業,未來可望實現“流量”與“留量”雙豐收。
藏在城市角落,順德隨處可見網紅基因
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8天長假,順德14個A級旅游景區共計接待游客約170.6萬人次,同比增長56.4%。11家星級酒店接待過夜游客同比上升約21.62%,營業收入同比上升約47.25%。
近幾年來,順德成功實現了從“旅游客源輸出地”到“熱門旅游目的地”的轉變。
傳統文旅市場上,城市出圈主要靠知名景點或者文化IP。如今,在短視頻時代,美食愈發成為一座城市的流量密碼。
頭頂“世界美食之都”、“中國廚師之鄉”等標簽,順德一直是美食江湖中天花板別的存在。
2016年,一部《尋味順德》美食紀錄片讓順德飲食文化和順德菜在全國走紅,也使得順德成為了全國吃貨心中的朝圣之地。
后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順德美食在社交媒體上進一步走紅,長期霸屏短視頻平臺的美食打卡視頻和推薦帖。
美食,讓人們認識了順德,但順德的魅力卻遠不止此。
順德是嶺南文化重要發祥地。自1452年(明景泰三年)建縣以來,在500多年漫長歲月里,順德人民創造了豐富的活態文化并傳承至今。
鄉村河涌里激情澎湃的龍舟競渡,尋常街巷里璀璨迷人的魚燈盛景,村鎮戲臺上嬌柔婉轉的粵劇表演……這座歷經歲月洗禮的城市,一磚一瓦無不浸潤著傳統文化的氣息。
看過傳統那一面,拐個彎就像穿越了時空,一個充滿現代都市氛圍的順德立馬出現在眼前。
目前,順德擁有制造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3000家,孕育了家電、機械裝備兩個超3000億級的產業集群。
產業在哪里,人口便會涌入哪里。順德作為佛山經濟經濟發展的龍頭,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就業人員,近10年流入人口65.71萬。
宜游、宜居,更加宜業,從街邊食肆的餐桌,到遍布城鄉的文化傳承,再到工廠的智能生產線,順德的網紅基因,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里。
與自然相伴,鹽城射陽向海發展
備受關注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結束了為期一周的中國之行。作為過去4年多來首位訪華的美國州長,紐森的行程遍及香港和北上廣深,而江蘇鹽城成為他行程中唯一的非一線城市。
選擇鹽城,正與紐森此行的主題“綠色”相關。在黃海濕地的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一只1歲多的幼年丹頂鶴毫不怯生地走進來訪人群中,伴隨紐森夫婦當起了“導游”。這條視頻也迅速走紅網絡。向來低調的蘇北小城鹽城射陽——世界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瞬間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射陽,東臨黃海,地處江淮平原東部。攤開地圖就會發現,射陽恰巧處于中國大陸南北分界線的東部起點。105.9公里海岸線、109.7萬畝灘涂面積,讓它成為江蘇省海域和濕地面積第一的縣城。
無際的海洋,廣袤的灘涂,塑造了兼顧海洋和陸地雙重特性的射陽風貌。蘆葦隨風輕擺,蒹葭蒼蒼;鹽地堿蓬更是顏值超高,在金秋時節切換為珊瑚紅色,由自然在海邊織就紅地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使射陽成為鳥類繁衍的天堂,每年全球60%的野生丹頂鶴飛來越冬,賦予射陽“鶴鄉”的美譽和仙氣。
能夠吸引萬里之外的賓客,這座小城擁有的網紅潛質,遠不止景美。
身處經濟大省江蘇,射陽的產業發展也非常亮眼。在2023百強縣榜單中,射陽縣位列73位,距離2017年首次入選已上升了22個位次。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射陽將農業與自身卓越的自然風光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以提升綜合收益。在射陽洋馬鎮,萬畝菊海花田流金淌銀,以芳香菊意吸引游客,也是全國最大藥用菊花生產基地。
咸淡相融的入海河流塑造優良漁港,3.5萬畝的河蟹育苗占全國市場75%份額,射陽喊出“天下漁場”的口號。由漁帶旅,黃沙港的漁港小鎮里建成海洋童書館,親子周末趕海,飽覽文化大餐,再來一頓海鮮盛宴,這就是海濱小城的“日常確幸”。
坐擁江蘇最長的海岸線和灘涂濕地,大自然饋贈射陽的,還有產業轉型升級的可能。
射陽正在打造長三角首個“全綠電零碳示范園區”,目前園區已入駐中國華能、龍源電力、遠景能源等27家行業龍頭企業,探索布局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海洋裝備等特色產業。
這一切的基礎,正是來自海上的風。
綠電海上來,超過1500萬千瓦的優質海上風場在射陽已經建成。至2022年底,鹽城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占全國1/5、全球1/10,新能源產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是長三角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
千年前,射陽鋪開海水,以鹽而興;如今,天下漁港、鶴鄉菊海、風電之鄉,美名在外。與自然相伴,不過度索取,綠水青山自會化為金山銀山。
這座寶藏小城,也值得更多目光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