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華為“繞后”聯想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華為“繞后”聯想

PC的話語權,AI來定?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科技新知

一場大會,給PC市場帶來被AI重塑的希望。

10月底,高通在夏威夷的峰會如火如荼,但英偉達CEO黃仁勛、AMD CEO蘇姿豐,以及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等IT大佬,都齊聚在隔壁德州聯想舉辦的Tech World上,談吐間句句不離AI。

過去數年,PC市場進入寒冬。新產品、新技術、新賽道,都無法阻擋行業日漸消瘦。沉寂之時,AI成了燈塔,讓玩家們看到了希望。

Tech World上,聯想一口氣拿出迄今為止最全面的AI產品及技術,包括首款AI PC、企業和個人的AI雙胞胎(AI Twin)、大模型壓縮技術等。

作為PC行業的“老大哥”,聯想似乎已經做好了全力邁入AI時代的準備。

在這個新故事中,所謂的AI PC和傳統PC到底有何不同?商用市場上,聯想能否靠AI PC和產業大模型再度領跑?華為作為聯想的有力假想敵,又會帶來怎樣的壓力?

聯想更新“舊武器”

脫胎于中科院的聯想,在商用市場可謂是頭戴光環,于外企當道的年代,輕松進入政府采購名單。靠著“大客戶市場”策略,打垮長城、方正等對手后,幾乎壟斷了這塊市場。只要這塊基本盤不丟,聯想的日子就壞不到哪兒去。

延續此前的戰略,聯想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維護老客戶、挖掘大客戶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在滿足大客戶需求的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最大利益。將商用作為切入點,也落實到了AI PC的規劃上。

據悉,這次會上聯想除了發布AI PC外,還針對企業智能化解決方案,與微軟合作發布了企業級人工智能雙胞胎(AI Twin),可以理解是一系列企業級人工智能應用的總和。除了基礎行政功能外,打通企業內部各類智能設備、智能邊緣,聯動各種企業級軟件,與個人大模型、企業級大模型結合,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不過隨著商用PC對信創要求逐步提高,安全可信成了首要門檻。按照常規思路,主流大模型在普通的個人、企業PC上,很難“離云”部署,但只要上云,隱私便容易留下后門。

聯想提出的AIPC,正在重點研究的用于域自適應(Domain Adaptation)的模型微調、輕量級計算的模型壓縮和隱私保護等技術,數據不上云,的確能夠確保數據安全,但本地部署能夠實現這些集成系統多大價值,目前還是疑問。

聯想CEO楊元慶也表示,“今天看到、想到的使用 AI 的 PC ,與未來真正的‘AI PC’未必是同一個東西。”

未來定義PC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是能跑動多大的模型。然而,真正的PC革命,以及人工智能真正迎來它的iPhone時刻,需要附體硬件,需要與電腦、手機和更多顛覆性的原生硬件融為一體。

對PC產業而言,AI+大模型似乎能夠激發換機潮重塑周期,但就現階段而言,沒人能回答實際落地后的效果,以及用戶愿意為其付出多少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ChatGPT、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模型產品,在C端市場的起伏印證著,消費市場對于技術演替的感知,以及實際需求,似乎并沒有玩家們想象中那般強烈——若是用戶始終不愿、無法感知創新,那么所謂的“AI硬件”,到頭來只能是個噱頭而已。

另一方面,聯想的AI PC底層邏輯是希望通過AI撬動存量市場的換機需求。可以類比到智能手機市場,手機廠商為折疊屏包裝出新的需求,全產業鏈共進退,一步步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可多輪進化后的折疊屏,出貨量實現了顯著增長,但仍無法一舉扭轉手機市場的整體頹勢。

楊元慶稱,“在AI策略方面,聯想還是希望穩健。”雖然 AI PC 概念與以往聯想提出的 AI 有很大不同,但聯想不會激進行事。這也是選擇從商用切入的一個原因,定向開發產品要比從消費側迭代更簡單粗暴,可以繞過很多錯誤選項。

不過現階段AI PC的前景,似乎遠沒有AI自身那般樂觀。

行業洗牌,第一著急

2019年左右,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進入寒冬期,以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為首的電子產品銷量受創。與智能手機廠商紛紛“沖高”的品牌策略不同,筆記本廠商們采取了清庫存和挖掘垂直游戲市場,這些相對保守的應對方案。

2020年開始,居家辦公和家庭娛樂需求迎來爆發,商務本和游戲本成了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最大贏家。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筆記本電腦銷量相比創紀錄的2020年,又上漲了19%,達到2.68億臺。

并且,得益于電競系列產品有著更高的溢價,相比起商務本、游戲本的營銷噱頭也更足。所以近些年的筆記本廠商在寒冬之中也有不少暖意。

不過作為耐消品,短期大量出貨也會提前消耗未來的需求。

自2022年開始,筆記本頭部大廠們陸續陷入了銷量困境,聯想、惠普和戴爾三巨頭均出現了出貨量大幅下降的情況。其中,2022年聯想出貨同比下降17.1%。進入2023年后頹勢未改,TechInsights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暴跌30%,創下了自2020年以來的新低。

好在AI概念爆發,讓PC市場進入深度變革時期。中信建投分析師閻貴成表示,“未來AI算力將綜合考慮硬件能力、成本等因素,以混合AI的架構,在邊端和云端靈活分配。PC作為算力終端,自然可以發揮其在AI上的優勢。”

其實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聯想并不是第一個要將AI放入個人、企業等本地環境中的PC廠商。早在今年5月,戴爾就曾宣布了與英偉達在生成式 AI 方面的類似合作Project Helix;惠普、宏碁也正在與供應商合作,重新設計架構,最早可能于2024年將深度融入AI元素的新品推向市場。

而聯想的AI PC,截至目前還停留在概念層面。技術在研發中、產品在測試中,很多產品甚至連名字都還沒完全確定。至于AI PC在市場上會有何表現,聯想方面相關人士向「科技新知」稱,“公司關于AI PC的戰略發展,是結合自身優勢,同時整合世界資源,強強聯合。是適應市場的需要,也是滿足市場的需要。”

顯然,面對疲軟的PC市場,聯想、宏碁、惠普幾大巨頭選擇了同樣的戰略方向,即將AI植入硬件產品,通過全新的AI芯片、軟件應用塑造新的使用場景,以此激發出一波新的換機潮,從而找到生存之道。

從出貨量來看,面向政企為主的PC采購,將會利好聯想在換機潮中占得一定先機。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22 年黨政PC出貨量達到200萬臺。行業PC出貨量較小,但增長迅速。金融、電信、醫療等八大行業國有性質單位在崗職工數量約3354萬人,未來潛力較大。

如今的行業變局中,生成式AI的革命勢必帶來一場大洗牌,打亂市場格局,甚至劃出新的起跑線。據一些接近聯想的經銷商透露,聯想的筆記本電腦和正在籌劃中的智能PC,已經把華為看作有力的假想敵。

老對手重逢新賽道

聯想與華為的交鋒,可以追溯到1994年攻入華為所在的程控交換機領域,彼時聯想的收入接近華為的6倍;2012年的智能手機領域,華為主攻,聯想主守,此時兩者的收入接近齊平,但華為的利潤已經是聯想的4倍之多;2016年華為將戰火燒到聯想的核心勢力范圍PC領域。

雖然華為在PC市場是后來者,一直沒能占據突破性的市場份額,話語權并不高。但無論是B端還是C端,華為被認為是目前最能給到聯想壓力的玩家。

在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出現滑坡時,業內曾出現一些聲音認為,華為很可能會將消費端業務中心從手機轉向智能 PC。如今這一策略的效果也在逐漸顯現。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華為PC在輕薄本細分市場中的份額達24.3%,在下線渠道的份額達到37.8%。

在「科技新知」看來,華為不僅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還有鴻蒙操作系統,以及盤古大模型體系,很可能會給PC市場格局帶來沖擊。尤其是B端市場,華為在ICT、數字化轉型等業務上積累了深厚的客戶、渠道資源,也積累了豐富的B端運營經驗,這些都有利于終端業務發展。

不過華為的問題在于早已喪失先發時機,聯想用戶黏性并不低,想蠶食后者的市場份額并不容易。類似的劇情,在PC市場已經上演過一次。

2021年第四季度,華為一口氣發布10余款PC終端產品,涵蓋平板、筆記本、臺式機等,試圖對聯想發起一輪總攻。但結果并不樂觀,Canalys數據顯示,9月聯想在中國區PC總體份額達36%,同比僅下降3個百分點,相反華為還未能突破10%的大關。

事實上,賣電腦雖然是聯想的強項,但在復雜的商用場景下,聯想是罕見不以設備銷售為核心目標的公司,這是聯想在商用領域的克制與技術力所決定的。當聯想從“簡單粗暴來錢快”的賣電腦生意,轉向提供商用PC全鏈路的“重模式”,過去限制企業IT管理的困難就消失了。并且,在這種模式與標準下,聯想更多是作為伙伴與客戶企業共同發展。

當然,市場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和去年相比,華為的鴻蒙生態更加強大、商用終端產品的性能也一直在升級,實力和野心都毋庸置疑。

商務本、游戲本的革新更多是在硬件部分,通過優化硬件來挖掘垂直賽道需求。而AI PC是軟硬件生態的一次協同躍進,甚至能夠改變PC的交互方式,頗有顛覆行業之勢。在這個過程中,無論華為還是聯想,都想率先找到自己的“iPhone時刻”,塑造PC行業新規則。

縱然在時間的淺灘上,AI PC的發展還是小荷才露尖角,但是可以斷定的是,未來無論是聯想還是華為,亦或是其他廠商,圍繞AI PC展開的一系列動作,將共同促使整個行業邁入嶄新階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聯想集團

3.4k
  • 聯想創投賀志強:擁抱混合式AI,探索科技未來
  • 聯想集團(00992.HK)2025/26財年誓師大會在京舉辦,方案服務業務集團將迎“創業”第五年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華為“繞后”聯想

PC的話語權,AI來定?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科技新知

一場大會,給PC市場帶來被AI重塑的希望。

10月底,高通在夏威夷的峰會如火如荼,但英偉達CEO黃仁勛、AMD CEO蘇姿豐,以及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等IT大佬,都齊聚在隔壁德州聯想舉辦的Tech World上,談吐間句句不離AI。

過去數年,PC市場進入寒冬。新產品、新技術、新賽道,都無法阻擋行業日漸消瘦。沉寂之時,AI成了燈塔,讓玩家們看到了希望。

Tech World上,聯想一口氣拿出迄今為止最全面的AI產品及技術,包括首款AI PC、企業和個人的AI雙胞胎(AI Twin)、大模型壓縮技術等。

作為PC行業的“老大哥”,聯想似乎已經做好了全力邁入AI時代的準備。

在這個新故事中,所謂的AI PC和傳統PC到底有何不同?商用市場上,聯想能否靠AI PC和產業大模型再度領跑?華為作為聯想的有力假想敵,又會帶來怎樣的壓力?

聯想更新“舊武器”

脫胎于中科院的聯想,在商用市場可謂是頭戴光環,于外企當道的年代,輕松進入政府采購名單。靠著“大客戶市場”策略,打垮長城、方正等對手后,幾乎壟斷了這塊市場。只要這塊基本盤不丟,聯想的日子就壞不到哪兒去。

延續此前的戰略,聯想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維護老客戶、挖掘大客戶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在滿足大客戶需求的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最大利益。將商用作為切入點,也落實到了AI PC的規劃上。

據悉,這次會上聯想除了發布AI PC外,還針對企業智能化解決方案,與微軟合作發布了企業級人工智能雙胞胎(AI Twin),可以理解是一系列企業級人工智能應用的總和。除了基礎行政功能外,打通企業內部各類智能設備、智能邊緣,聯動各種企業級軟件,與個人大模型、企業級大模型結合,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不過隨著商用PC對信創要求逐步提高,安全可信成了首要門檻。按照常規思路,主流大模型在普通的個人、企業PC上,很難“離云”部署,但只要上云,隱私便容易留下后門。

聯想提出的AIPC,正在重點研究的用于域自適應(Domain Adaptation)的模型微調、輕量級計算的模型壓縮和隱私保護等技術,數據不上云,的確能夠確保數據安全,但本地部署能夠實現這些集成系統多大價值,目前還是疑問。

聯想CEO楊元慶也表示,“今天看到、想到的使用 AI 的 PC ,與未來真正的‘AI PC’未必是同一個東西。”

未來定義PC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是能跑動多大的模型。然而,真正的PC革命,以及人工智能真正迎來它的iPhone時刻,需要附體硬件,需要與電腦、手機和更多顛覆性的原生硬件融為一體。

對PC產業而言,AI+大模型似乎能夠激發換機潮重塑周期,但就現階段而言,沒人能回答實際落地后的效果,以及用戶愿意為其付出多少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ChatGPT、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模型產品,在C端市場的起伏印證著,消費市場對于技術演替的感知,以及實際需求,似乎并沒有玩家們想象中那般強烈——若是用戶始終不愿、無法感知創新,那么所謂的“AI硬件”,到頭來只能是個噱頭而已。

另一方面,聯想的AI PC底層邏輯是希望通過AI撬動存量市場的換機需求。可以類比到智能手機市場,手機廠商為折疊屏包裝出新的需求,全產業鏈共進退,一步步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可多輪進化后的折疊屏,出貨量實現了顯著增長,但仍無法一舉扭轉手機市場的整體頹勢。

楊元慶稱,“在AI策略方面,聯想還是希望穩健。”雖然 AI PC 概念與以往聯想提出的 AI 有很大不同,但聯想不會激進行事。這也是選擇從商用切入的一個原因,定向開發產品要比從消費側迭代更簡單粗暴,可以繞過很多錯誤選項。

不過現階段AI PC的前景,似乎遠沒有AI自身那般樂觀。

行業洗牌,第一著急

2019年左右,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進入寒冬期,以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為首的電子產品銷量受創。與智能手機廠商紛紛“沖高”的品牌策略不同,筆記本廠商們采取了清庫存和挖掘垂直游戲市場,這些相對保守的應對方案。

2020年開始,居家辦公和家庭娛樂需求迎來爆發,商務本和游戲本成了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最大贏家。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筆記本電腦銷量相比創紀錄的2020年,又上漲了19%,達到2.68億臺。

并且,得益于電競系列產品有著更高的溢價,相比起商務本、游戲本的營銷噱頭也更足。所以近些年的筆記本廠商在寒冬之中也有不少暖意。

不過作為耐消品,短期大量出貨也會提前消耗未來的需求。

自2022年開始,筆記本頭部大廠們陸續陷入了銷量困境,聯想、惠普和戴爾三巨頭均出現了出貨量大幅下降的情況。其中,2022年聯想出貨同比下降17.1%。進入2023年后頹勢未改,TechInsights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暴跌30%,創下了自2020年以來的新低。

好在AI概念爆發,讓PC市場進入深度變革時期。中信建投分析師閻貴成表示,“未來AI算力將綜合考慮硬件能力、成本等因素,以混合AI的架構,在邊端和云端靈活分配。PC作為算力終端,自然可以發揮其在AI上的優勢。”

其實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聯想并不是第一個要將AI放入個人、企業等本地環境中的PC廠商。早在今年5月,戴爾就曾宣布了與英偉達在生成式 AI 方面的類似合作Project Helix;惠普、宏碁也正在與供應商合作,重新設計架構,最早可能于2024年將深度融入AI元素的新品推向市場。

而聯想的AI PC,截至目前還停留在概念層面。技術在研發中、產品在測試中,很多產品甚至連名字都還沒完全確定。至于AI PC在市場上會有何表現,聯想方面相關人士向「科技新知」稱,“公司關于AI PC的戰略發展,是結合自身優勢,同時整合世界資源,強強聯合。是適應市場的需要,也是滿足市場的需要。”

顯然,面對疲軟的PC市場,聯想、宏碁、惠普幾大巨頭選擇了同樣的戰略方向,即將AI植入硬件產品,通過全新的AI芯片、軟件應用塑造新的使用場景,以此激發出一波新的換機潮,從而找到生存之道。

從出貨量來看,面向政企為主的PC采購,將會利好聯想在換機潮中占得一定先機。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22 年黨政PC出貨量達到200萬臺。行業PC出貨量較小,但增長迅速。金融、電信、醫療等八大行業國有性質單位在崗職工數量約3354萬人,未來潛力較大。

如今的行業變局中,生成式AI的革命勢必帶來一場大洗牌,打亂市場格局,甚至劃出新的起跑線。據一些接近聯想的經銷商透露,聯想的筆記本電腦和正在籌劃中的智能PC,已經把華為看作有力的假想敵。

老對手重逢新賽道

聯想與華為的交鋒,可以追溯到1994年攻入華為所在的程控交換機領域,彼時聯想的收入接近華為的6倍;2012年的智能手機領域,華為主攻,聯想主守,此時兩者的收入接近齊平,但華為的利潤已經是聯想的4倍之多;2016年華為將戰火燒到聯想的核心勢力范圍PC領域。

雖然華為在PC市場是后來者,一直沒能占據突破性的市場份額,話語權并不高。但無論是B端還是C端,華為被認為是目前最能給到聯想壓力的玩家。

在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出現滑坡時,業內曾出現一些聲音認為,華為很可能會將消費端業務中心從手機轉向智能 PC。如今這一策略的效果也在逐漸顯現。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華為PC在輕薄本細分市場中的份額達24.3%,在下線渠道的份額達到37.8%。

在「科技新知」看來,華為不僅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還有鴻蒙操作系統,以及盤古大模型體系,很可能會給PC市場格局帶來沖擊。尤其是B端市場,華為在ICT、數字化轉型等業務上積累了深厚的客戶、渠道資源,也積累了豐富的B端運營經驗,這些都有利于終端業務發展。

不過華為的問題在于早已喪失先發時機,聯想用戶黏性并不低,想蠶食后者的市場份額并不容易。類似的劇情,在PC市場已經上演過一次。

2021年第四季度,華為一口氣發布10余款PC終端產品,涵蓋平板、筆記本、臺式機等,試圖對聯想發起一輪總攻。但結果并不樂觀,Canalys數據顯示,9月聯想在中國區PC總體份額達36%,同比僅下降3個百分點,相反華為還未能突破10%的大關。

事實上,賣電腦雖然是聯想的強項,但在復雜的商用場景下,聯想是罕見不以設備銷售為核心目標的公司,這是聯想在商用領域的克制與技術力所決定的。當聯想從“簡單粗暴來錢快”的賣電腦生意,轉向提供商用PC全鏈路的“重模式”,過去限制企業IT管理的困難就消失了。并且,在這種模式與標準下,聯想更多是作為伙伴與客戶企業共同發展。

當然,市場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和去年相比,華為的鴻蒙生態更加強大、商用終端產品的性能也一直在升級,實力和野心都毋庸置疑。

商務本、游戲本的革新更多是在硬件部分,通過優化硬件來挖掘垂直賽道需求。而AI PC是軟硬件生態的一次協同躍進,甚至能夠改變PC的交互方式,頗有顛覆行業之勢。在這個過程中,無論華為還是聯想,都想率先找到自己的“iPhone時刻”,塑造PC行業新規則。

縱然在時間的淺灘上,AI PC的發展還是小荷才露尖角,但是可以斷定的是,未來無論是聯想還是華為,亦或是其他廠商,圍繞AI PC展開的一系列動作,將共同促使整個行業邁入嶄新階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阜城县| 中宁县| 邹平县| 北辰区| 十堰市| 开封县| 汉阴县| 宁城县| 姜堰市| 忻州市| 娄烦县| 合阳县| 裕民县| 兴海县| 彰化市| 阿瓦提县| 阳原县| 南昌县| 拜泉县| 凌海市| 二手房| 民勤县| 平远县| 进贤县| 青海省| 扎囊县| 炎陵县| 江都市| 呼图壁县| 孝感市| 大宁县| 刚察县| 金华市| 丰宁| 江安县| 巢湖市| 台湾省| 自贡市| 青浦区|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