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深度】房地產紅利不再,學土建的狀元們陷入職業困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深度】房地產紅利不再,學土建的狀元們陷入職業困局

“只要城市還在建設發展,建筑專業前景就還在。”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界面新聞編輯 | 彭飛

今年的上海萬圣節,讓建筑生們“破防”了。

這是一個不同以往的萬圣節,年輕人們穿著創意十足的服裝走上街頭,從手握79元花西子眉筆的“李佳琦”、 打印照片貼臉的“唐僧”、到“這英”、“乙方”,“萬圣節”被過成了“萬梗節”。

起初看到這些,劉香還在感慨上海的包容、創意與活力。直到她看到一名建筑學coser坐在馬路臺階上向路人“乞討”,她差點淚目,“他在演我,真的狠狠共情了。”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小紅書。

劉香告訴界面新聞,現在土建專業已經成“梗”了。在她看來,還是與房地產行業迅速滑落有關,在她入學(2010年)的時候還是香餑餑專業,都搶著進,但現在都在勸退。

已經轉行成功的張洋正在社交平臺勸退想要報考建筑學的人,“別報建筑,別報建筑,能勸退一個是一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近兩年以來,不少設計院都出現降低基本工資和獎金比例的情況,加班成為日常,工作內容越來越復雜且容錯率越來越小,屬于24小時待命。張洋表示,身邊大多數人都選擇離職轉行了。

李云2019年畢業后在一民企設計院任職不到三年,也果斷離開,如今在家待業一年有余。他的離開理由是,自己沒享受過建筑行業的紅利,也不知道它以后能差成什么樣,而且離職以前確實也沒什么項目了。

一般而言,建筑類專業學生主要有三個出路,房地產公司、設計院和施工單位。過去房地產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建筑學成為人人競相追逐的熱門專業,但近兩年行業持續下行,熱潮退去,大批人不得不逃離“建筑圍城”。

“建筑生”的掙扎

地產紅利不再,昔日憑借一腔熱血擠進建筑學領域的人正經歷一場職業困局。

“想轉行,沒得轉;不轉,又不行。”

劉香的現狀是不加班,但也沒有工資拿。她告訴界面新聞,自己在一家央企設計院,每個月工資3000-4000元,但已經欠薪10個月,不離職是因為所在城市就業崗位較少,也可視為在與企業賭博,看是否會面臨破產。

一位在深圳從事建筑業的人士也感嘆,這兩年地產行業不景氣,也波及到他們,今年不僅收入少了三分之二,還擔心沒有持續的業務,他所在的公司目前僅有一些存量業務。

自認為是“撞了南墻”的劉璐表示,其實2018年的建筑學已經在走下坡路,但最終義無反顧入學的理由是“熱愛”。沒想到熱愛帶給自己的卻是玩命般的通宵,前傾的脖子與紅腫的眼睛。

她從未見過有哪個行業像建筑行業,將加班通宵奉為圭臬,用體力和圖面的堆砌掩蓋空洞的設計思維,用花哨的形式和夸張的詞藻掩蓋這個學科內核的虛無。看清這一點后,她選擇果斷離開。

不過,在李云看來,真正困難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許多企業大幅度降薪,整個行業持續收縮。再加上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到2023年很多崗位收入砍半,整體崗位至少縮水四分之一。

有人甚至感慨建筑設計不復存在。

帶著滿滿憧憬進入建筑行業的孫潔,也未曾想到自己“出道即巔峰,還沒過幾年好日子,建筑行業突然就‘垮’了,年薪骨折,月薪一降再降,讓人懷疑曾讀過的書以及藝術素養通通化為烏有。”

降本增效早已成為行業共性。馬建所在的一家民企設計院去年年終獎也打折,并且kpi也隨之提高。據其描述,在建筑設計院任職的收入主要是基本工資加年終獎,年終獎屬于大頭,一般設計院年終獎都是十幾二十萬甚至以上。

“去年我聽說好幾個大院的年終獎都打對折,這一下少了不少。”馬建說道。

土建挺慘的。馬建向界面新聞表示,當年很多人拿著能進清北(清華、北大)的分數進了土木建筑,985畢業后拿著月薪幾千的工資。

房地產行業下行后,有些從業者也想著轉行。馬建說,他已經開始從結構設計轉行做建模軟件,但依然屬于房地產上下游企業。

“大家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土建行業,對于如何轉型,也很焦慮。”

不僅從業人員工資下降,就連建筑公司這兩年也面臨大量整體轉讓的情況。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從“狀元專業”到“天坑專業”?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很多人眼中,建筑專業早已跌落神壇,從昔日的“狀元專業”變成了“天坑專業”。

有人甚至埋怨,土木建筑專業應該在本科院校消失。“當年建筑學不管在哪所學校,都是當家專業,基本都是分數線最高的專業之一,如今不僅錄取分數線一落千丈,連學制也五改四了。”

今年8月30日,一張網傳公告在建筑行業內引起熱議。網傳公告顯示,大連理工大學公告,要將其城鄉規劃、建筑學專業年限由5年調整為4年。業內認為,大連理工作為建筑“新八校”之一,預作出此改變,或許也是因為招生困難。

從建筑“老八校”( 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來看,整體趨勢的確有所下滑。

從這8所學校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四個高考大省的錄取分數來看,在2020-2022年,除清華大學外,其余7所高校建筑學三年內的錄取分數平均降低超過35分,占比高達85.71%。其中,最高的同濟大學三年間平均降分約70分,第二位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三年平均降分約為56.3分。

而在湖南,建筑類專業正成為“墊底”專業。今年6月,據湖南省教育考試院發布的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控制分數線,建筑類專業本科錄取分數線為421分,是除服裝、美術和音樂這3個專業門類外錄取分數最低的專業。

之前幾年,湖南省建筑類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曾超出財會、醫衛、商貿等專業,不過仍處于連年下滑趨勢。在2019年-2022年,該地的建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分別是605分、600分、535分、501分。

李云認為,這與房地產行業的興衰關聯很大,過去房地產如火如荼發展,建筑專業也因此“吃香”,以至于很多原來完全沒有理科專業的院校也開設建筑學,包括一些大專中專也開建筑工程專業。但現在房地產開始去泡沫,套利的時代過去了,市場人員供過于求,專業自然就冷清。

這期間,網上針對建筑專業的“勸退貼”比比皆是,“學什么都不要學建筑、規劃、景觀。”

這批“勸退”的人,有人已經主動或被動轉行,有人還在苦苦“堅守”。 馬建離開設計院后,傾向于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轉行經驗,并為網友提供設計院的一些內幕,“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也有人選擇“逃避”。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的張雪,受益于老師的推薦進入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但最終也是熱情抵不過現實,看不清未來走向,她決定離職考博,“形勢不太好,先躲躲。”

網上一片“勸退”聲,加之行業下行有目共睹,還處于學習階段的建筑生們也十分迷茫。王冉告訴界面新聞,今年大四建筑二本學校在讀,當初是調劑到建筑學,并不熱愛該專業,不清楚接下來應該考公、考編,還是靠專業優勢要走進這個行業。

到最后,大家形成一個共識是,家境優渥、有興趣、有天賦,才適合留在建筑行業內,“還要加個前提條件,老八校。”

“其他的,快跑。”

建筑專業路在何方?

建筑生集體“失意”,與房地產行業由盛轉衰息息相關。

2012年-2021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由71804億元增長至147602億元。直到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當年開發投資額為13.29萬億元,比2021年下降10%。

房地產蒸蒸日上時,高校也為行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就業人員。住建部數據顯示,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從2011年的172萬增長到2020年的440萬,十年間人員增長156%。

直到行業生變,市場對人員需求大幅降低,大多數房企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人員優化。

一名民營閩系房企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公司在去年下半年也進行了人員優化和薪資調整,降薪25%,只針對中高層,基層員工沒降,“但年終獎都沒了,公司總部從原來的300人到現在只剩100多人。”

在他看來,建筑專業目前是很慘,就業遭遇了行業從未面臨過的深度調整時期,雖然現在各行各業都很差,但地產尤其差。

降薪裁員是大多數房企采取的普遍措施。據彭博社統計,以今年上半年末對比2021年的員工數量,地產公司中人員降幅最大的五家是禹洲地產、金科、陽光城、合景泰富、融信集團,降幅都在60%以上,最高的禹洲地產達到81.8%。

這些被裁的人員中,主要以設計、建筑、營銷類崗位居多。以今年大多數房企銷售規模持續萎縮的情況來看,到年底還有繼續優化人員的可能。

圖片來源:Bloomberg

如今,尚有大批建筑生還在校園繪圖、建模。曾經引以為傲的建筑專業,會走向何方,建筑生們又該走向何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一名教師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進入21世紀以后,基于城市迅速擴張、人們住房條件需要和完善等,建筑行業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階段,在整個市場需求下,建筑專業成為令人羨慕的專業,如薪資回報、行業地位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工科類院校也紛紛增辦了跟建筑學有關的專業。

但近兩年來,建筑行業受到較大的沖擊和挑戰。現如今,高考志愿的填報、對高校的選擇與市場結合緊密,所以建筑類專業在高考錄取過程中,分數都有一定下降,這很正常。

“從教育的發展角度來講,建筑類依舊算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產業領域,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后,人的科學技術主要依賴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清潔能源等,這對建筑學類似的專業也帶來新的挑戰。”

“建筑專業還不至于變成天坑專業,只是說社會對學生的質量,對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類高校亦需要結合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不斷完善教育體系,更新教育理念,賦予建筑更現代化的內容。

陸銘此前任職于四川成都一家民企設計院,后轉至甲方,如今轉行到四川某二本院校教授建筑學專業課程。

他告訴界面新聞,今年整體學生狀態比較低迷,對行情很是擔憂,“成都這邊的設計院現在只對老八校或雙一流應屆大學生開放實習招聘,一些學生只得去了施工單位。”

“狀元專業是人炒出來的,現在的天坑專業也是人炒出來的。”陸銘表示,今年建筑行業最大的難點在于,又卷又累還看不到希望。

“卷”的主要是時間,現在絕大多數設計院是服務于地產公司做商業、住宅設計,地產公司要的節點和時間越來越緊迫,因為要拿施工許可證,要開工,要達到預售條件才能開盤。“這個時間,作為資本肯定是希望越快越好,先開盤有優勢。”

陸銘認為,設計院壓力大還有一部分是回款問題,很多現金流不好的地產公司為了保交付會減少設計的付款給施工單位,而且一部分政府項目也不好要回款,流程走起來很繁瑣。

雖然就業前景、行業現狀看起來都不樂觀,但也不意味著建筑行業就走到了盡頭。

“未來建筑專業依然存在大量空間,比如城市更新,住宅改造,低碳探討,商業地產模式轉變。”在陸銘看來,住宅始終會有需求,城市也需要更新改造,接下來,建筑設計師會更多地思考人和建筑的關系,這是好事。

如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院常務副院長葉鍾楠所說,只要城市還在建設發展,建筑專業前景就還在,“全網勸退可能是視角問題,沒真到那個程度,應該每年還有不少人加入這個行業。”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深度】房地產紅利不再,學土建的狀元們陷入職業困局

“只要城市還在建設發展,建筑專業前景就還在。”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界面新聞編輯 | 彭飛

今年的上海萬圣節,讓建筑生們“破防”了。

這是一個不同以往的萬圣節,年輕人們穿著創意十足的服裝走上街頭,從手握79元花西子眉筆的“李佳琦”、 打印照片貼臉的“唐僧”、到“這英”、“乙方”,“萬圣節”被過成了“萬梗節”。

起初看到這些,劉香還在感慨上海的包容、創意與活力。直到她看到一名建筑學coser坐在馬路臺階上向路人“乞討”,她差點淚目,“他在演我,真的狠狠共情了。”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小紅書。

劉香告訴界面新聞,現在土建專業已經成“梗”了。在她看來,還是與房地產行業迅速滑落有關,在她入學(2010年)的時候還是香餑餑專業,都搶著進,但現在都在勸退。

已經轉行成功的張洋正在社交平臺勸退想要報考建筑學的人,“別報建筑,別報建筑,能勸退一個是一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近兩年以來,不少設計院都出現降低基本工資和獎金比例的情況,加班成為日常,工作內容越來越復雜且容錯率越來越小,屬于24小時待命。張洋表示,身邊大多數人都選擇離職轉行了。

李云2019年畢業后在一民企設計院任職不到三年,也果斷離開,如今在家待業一年有余。他的離開理由是,自己沒享受過建筑行業的紅利,也不知道它以后能差成什么樣,而且離職以前確實也沒什么項目了。

一般而言,建筑類專業學生主要有三個出路,房地產公司、設計院和施工單位。過去房地產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建筑學成為人人競相追逐的熱門專業,但近兩年行業持續下行,熱潮退去,大批人不得不逃離“建筑圍城”。

“建筑生”的掙扎

地產紅利不再,昔日憑借一腔熱血擠進建筑學領域的人正經歷一場職業困局。

“想轉行,沒得轉;不轉,又不行。”

劉香的現狀是不加班,但也沒有工資拿。她告訴界面新聞,自己在一家央企設計院,每個月工資3000-4000元,但已經欠薪10個月,不離職是因為所在城市就業崗位較少,也可視為在與企業賭博,看是否會面臨破產。

一位在深圳從事建筑業的人士也感嘆,這兩年地產行業不景氣,也波及到他們,今年不僅收入少了三分之二,還擔心沒有持續的業務,他所在的公司目前僅有一些存量業務。

自認為是“撞了南墻”的劉璐表示,其實2018年的建筑學已經在走下坡路,但最終義無反顧入學的理由是“熱愛”。沒想到熱愛帶給自己的卻是玩命般的通宵,前傾的脖子與紅腫的眼睛。

她從未見過有哪個行業像建筑行業,將加班通宵奉為圭臬,用體力和圖面的堆砌掩蓋空洞的設計思維,用花哨的形式和夸張的詞藻掩蓋這個學科內核的虛無。看清這一點后,她選擇果斷離開。

不過,在李云看來,真正困難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許多企業大幅度降薪,整個行業持續收縮。再加上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到2023年很多崗位收入砍半,整體崗位至少縮水四分之一。

有人甚至感慨建筑設計不復存在。

帶著滿滿憧憬進入建筑行業的孫潔,也未曾想到自己“出道即巔峰,還沒過幾年好日子,建筑行業突然就‘垮’了,年薪骨折,月薪一降再降,讓人懷疑曾讀過的書以及藝術素養通通化為烏有。”

降本增效早已成為行業共性。馬建所在的一家民企設計院去年年終獎也打折,并且kpi也隨之提高。據其描述,在建筑設計院任職的收入主要是基本工資加年終獎,年終獎屬于大頭,一般設計院年終獎都是十幾二十萬甚至以上。

“去年我聽說好幾個大院的年終獎都打對折,這一下少了不少。”馬建說道。

土建挺慘的。馬建向界面新聞表示,當年很多人拿著能進清北(清華、北大)的分數進了土木建筑,985畢業后拿著月薪幾千的工資。

房地產行業下行后,有些從業者也想著轉行。馬建說,他已經開始從結構設計轉行做建模軟件,但依然屬于房地產上下游企業。

“大家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土建行業,對于如何轉型,也很焦慮。”

不僅從業人員工資下降,就連建筑公司這兩年也面臨大量整體轉讓的情況。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從“狀元專業”到“天坑專業”?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很多人眼中,建筑專業早已跌落神壇,從昔日的“狀元專業”變成了“天坑專業”。

有人甚至埋怨,土木建筑專業應該在本科院校消失。“當年建筑學不管在哪所學校,都是當家專業,基本都是分數線最高的專業之一,如今不僅錄取分數線一落千丈,連學制也五改四了。”

今年8月30日,一張網傳公告在建筑行業內引起熱議。網傳公告顯示,大連理工大學公告,要將其城鄉規劃、建筑學專業年限由5年調整為4年。業內認為,大連理工作為建筑“新八校”之一,預作出此改變,或許也是因為招生困難。

從建筑“老八校”( 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來看,整體趨勢的確有所下滑。

從這8所學校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四個高考大省的錄取分數來看,在2020-2022年,除清華大學外,其余7所高校建筑學三年內的錄取分數平均降低超過35分,占比高達85.71%。其中,最高的同濟大學三年間平均降分約70分,第二位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三年平均降分約為56.3分。

而在湖南,建筑類專業正成為“墊底”專業。今年6月,據湖南省教育考試院發布的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控制分數線,建筑類專業本科錄取分數線為421分,是除服裝、美術和音樂這3個專業門類外錄取分數最低的專業。

之前幾年,湖南省建筑類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曾超出財會、醫衛、商貿等專業,不過仍處于連年下滑趨勢。在2019年-2022年,該地的建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分別是605分、600分、535分、501分。

李云認為,這與房地產行業的興衰關聯很大,過去房地產如火如荼發展,建筑專業也因此“吃香”,以至于很多原來完全沒有理科專業的院校也開設建筑學,包括一些大專中專也開建筑工程專業。但現在房地產開始去泡沫,套利的時代過去了,市場人員供過于求,專業自然就冷清。

這期間,網上針對建筑專業的“勸退貼”比比皆是,“學什么都不要學建筑、規劃、景觀。”

這批“勸退”的人,有人已經主動或被動轉行,有人還在苦苦“堅守”。 馬建離開設計院后,傾向于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轉行經驗,并為網友提供設計院的一些內幕,“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也有人選擇“逃避”。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的張雪,受益于老師的推薦進入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但最終也是熱情抵不過現實,看不清未來走向,她決定離職考博,“形勢不太好,先躲躲。”

網上一片“勸退”聲,加之行業下行有目共睹,還處于學習階段的建筑生們也十分迷茫。王冉告訴界面新聞,今年大四建筑二本學校在讀,當初是調劑到建筑學,并不熱愛該專業,不清楚接下來應該考公、考編,還是靠專業優勢要走進這個行業。

到最后,大家形成一個共識是,家境優渥、有興趣、有天賦,才適合留在建筑行業內,“還要加個前提條件,老八校。”

“其他的,快跑。”

建筑專業路在何方?

建筑生集體“失意”,與房地產行業由盛轉衰息息相關。

2012年-2021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由71804億元增長至147602億元。直到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當年開發投資額為13.29萬億元,比2021年下降10%。

房地產蒸蒸日上時,高校也為行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就業人員。住建部數據顯示,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從2011年的172萬增長到2020年的440萬,十年間人員增長156%。

直到行業生變,市場對人員需求大幅降低,大多數房企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人員優化。

一名民營閩系房企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公司在去年下半年也進行了人員優化和薪資調整,降薪25%,只針對中高層,基層員工沒降,“但年終獎都沒了,公司總部從原來的300人到現在只剩100多人。”

在他看來,建筑專業目前是很慘,就業遭遇了行業從未面臨過的深度調整時期,雖然現在各行各業都很差,但地產尤其差。

降薪裁員是大多數房企采取的普遍措施。據彭博社統計,以今年上半年末對比2021年的員工數量,地產公司中人員降幅最大的五家是禹洲地產、金科、陽光城、合景泰富、融信集團,降幅都在60%以上,最高的禹洲地產達到81.8%。

這些被裁的人員中,主要以設計、建筑、營銷類崗位居多。以今年大多數房企銷售規模持續萎縮的情況來看,到年底還有繼續優化人員的可能。

圖片來源:Bloomberg

如今,尚有大批建筑生還在校園繪圖、建模。曾經引以為傲的建筑專業,會走向何方,建筑生們又該走向何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一名教師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進入21世紀以后,基于城市迅速擴張、人們住房條件需要和完善等,建筑行業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階段,在整個市場需求下,建筑專業成為令人羨慕的專業,如薪資回報、行業地位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工科類院校也紛紛增辦了跟建筑學有關的專業。

但近兩年來,建筑行業受到較大的沖擊和挑戰。現如今,高考志愿的填報、對高校的選擇與市場結合緊密,所以建筑類專業在高考錄取過程中,分數都有一定下降,這很正常。

“從教育的發展角度來講,建筑類依舊算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產業領域,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后,人的科學技術主要依賴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清潔能源等,這對建筑學類似的專業也帶來新的挑戰。”

“建筑專業還不至于變成天坑專業,只是說社會對學生的質量,對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類高校亦需要結合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不斷完善教育體系,更新教育理念,賦予建筑更現代化的內容。

陸銘此前任職于四川成都一家民企設計院,后轉至甲方,如今轉行到四川某二本院校教授建筑學專業課程。

他告訴界面新聞,今年整體學生狀態比較低迷,對行情很是擔憂,“成都這邊的設計院現在只對老八校或雙一流應屆大學生開放實習招聘,一些學生只得去了施工單位。”

“狀元專業是人炒出來的,現在的天坑專業也是人炒出來的。”陸銘表示,今年建筑行業最大的難點在于,又卷又累還看不到希望。

“卷”的主要是時間,現在絕大多數設計院是服務于地產公司做商業、住宅設計,地產公司要的節點和時間越來越緊迫,因為要拿施工許可證,要開工,要達到預售條件才能開盤。“這個時間,作為資本肯定是希望越快越好,先開盤有優勢。”

陸銘認為,設計院壓力大還有一部分是回款問題,很多現金流不好的地產公司為了保交付會減少設計的付款給施工單位,而且一部分政府項目也不好要回款,流程走起來很繁瑣。

雖然就業前景、行業現狀看起來都不樂觀,但也不意味著建筑行業就走到了盡頭。

“未來建筑專業依然存在大量空間,比如城市更新,住宅改造,低碳探討,商業地產模式轉變。”在陸銘看來,住宅始終會有需求,城市也需要更新改造,接下來,建筑設計師會更多地思考人和建筑的關系,這是好事。

如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院常務副院長葉鍾楠所說,只要城市還在建設發展,建筑專業前景就還在,“全網勸退可能是視角問題,沒真到那個程度,應該每年還有不少人加入這個行業。”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雷州市| SHOW| 镇安县| 华蓥市| 荆门市| 清新县| 铜山县| 成都市| 延安市| 五大连池市| 福鼎市| 石屏县| 柏乡县| 巢湖市| 宜昌市| 正阳县| 中山市| 庐江县| 醴陵市| 达日县| 容城县| 陈巴尔虎旗| 盐亭县| 万宁市| 合江县| 亳州市| 奇台县| 玛沁县| 新兴县| 许昌县| 东至县| 中超| 秦安县| 九寨沟县| 咸丰县| 临朐县| 洪洞县| 城步| 临沧市|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