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IPO上會的節奏依然保持低速運轉。
繼上周1深市主板1創業板公司IPO過會之后,本周也只有2家公司待審議,其中深市創業板1家,北交所1家。至于上交所方面,已連續4周無上會安排,連續6周0過會。
新受理方面,滬深上周依然0受理,北交所上周則受理了2家。
暫緩的建發致新再上會
隨著上周深交所安排的2家公司成功之后,本周11月15日也仍然有1家公司將要被審議:建發致新。
公開信息顯示,建發致新的目的地是創業板,2022年6月29日獲得受理,2022年7月進入問詢,但2023年6月15日就曾上會一次,可惜錄得“暫緩審議”,也就是說5個月后,建發致新迎來二度上會。

建發致新的保薦機構是中信證券,預計融資金額是4.84億元。該公司為全國性的高值醫療器械流通商,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直銷及分銷業務,并為終端醫院提供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SPD)服務。
根據說明書,建發致新的直銷業務是為直接向終端醫療機構配送銷售醫療器械產品,公司為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超過2800家醫療機構提供上萬種規格型號產品的直銷服務。分銷業務方面,建發致新作為生產廠商的平臺分銷商,向生產廠商的二級經銷商分銷醫療器械產品,經營產品廠商主要有微創集團、美敦力、史賽克等,公司已與超過100家國內外知名高值醫療器械生產廠商建立合作。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SPD)業務方面,建發致新利用的是自主開發的智信鏈智慧醫用耗材管理軟件,目前已簽約36家醫院。
2022年和2023年半年的數據顯示,建發致新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8.82億元和74.9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74億元和8963.82萬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建發致新分別完成分紅9735.71萬元、5819.05萬元、7161.9萬元。
從上一次審議結果公示來看,上市委在會議上著重建發致新關于板塊定位、研發費用、收入確認等問題。那么,建發致新是否已解釋清楚,通過本周上會結果可見分曉。
北交所將審議海昇藥業
北交所方面,本周也安排一家公司接受審議。
據悉,海昇藥業(870656.NQ)受理于2023年4月28日,5月進入問詢,已完成了三輪,北交所上市委審議時間同樣安排在11月15日, 本次擬募資6.79億元。 該公司的保薦機構是長江證券。海昇藥業主要從事獸藥原料藥、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逐步成長為以抗微生物和抗寄生蟲為核心的獸藥原料藥、以解熱鎮痛和抗菌為核心的醫藥原料藥的生產企業。
據海昇藥業自我介紹,其是行業內磺胺類原料藥及中間體產業鏈最長、品種最全、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自主掌握通過基礎化工原料制成磺胺類原料藥及中間體產業鏈主要產品的合成技術;既生產磺胺氯達嗪鈉、磺胺噻唑系列、磺胺氯吡嗪鈉等獸藥原料藥,又生產結晶磺胺、塞來昔布等醫藥原料藥,還生產對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等中間體。除此外,海昇藥業還拓展非磺胺類原料藥及中間體產品,在獸藥原料藥領域又陸續增加了地昔尼爾、甲硫酸新斯的明等品種;在醫藥原料藥領域又陸續儲備了苯溴馬隆、布比卡因等品種;在中間體領域增加了4-氯鄰苯二甲酸等品種。
海昇藥業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64億元和1.2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3億元和5396.56萬元。
不過據說明書中的風險提示,海昇藥業有兩個集中。一是公司產品SPDZ及DCLL銷售收入占比較高,報告期內兩項產品的銷售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8.70%、58.65%、52.45%和66.07%。還有就是客戶相對集中。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1.28%、53.74%、64.90%和64.59%。另外,海昇藥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銷售的占比也在逐漸升高,報告期內比例分別為28.59%、36.05%、50.26%和54.83%。公司產品覆蓋歐洲、大洋洲、亞洲、南美洲等境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