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藍麗琦
今年雙十一大促已經落下帷幕,家居行業最受關注的仍是慕思股份(001323.SZ)與快手主播辛巴合作爆單事件。
頭部企業加上頭部主播,雙方的首次合作不僅有噱頭、有流量,還有高達10億元左右的銷量。但這波“流量紅利”背后,也引起部分消費者質疑、經銷商不滿。
對于首次與頭部主播合作的慕思,外界不禁發問:低價直播賣貨,看起來熱鬧也有不錯效果,但是否會降低以往營造的高端產品形象,又該如何安撫以正常價售賣的經銷商群體。
慕思此次與辛巴合作,推出了一款到手價不到五千元的“大黑?!避洿布案綆Т矇|的套裝產品,在促銷期滿后,這款產品的售價恢復到13800元。
辛巴方面曾透露慕思這款產品的已付定金銷量達到32萬張,按照原促銷價5800元去測算,如果最終只有50%的消費者付清尾款,總銷售額也達到9.28億元,這將占到慕思全年營收額的15%左右。2022年,慕思的年營收規模為58億元。
慕思方面和辛巴至今仍未透露最終的銷量及銷售額。慕思相關人員告訴界面新聞,最終結果要看明年出爐的四季報。
無論最終銷售如何,慕思這次與辛巴的合作,無疑讓這個品牌受到了更多關注,也有更多爭議。
對此,家居企業嘗試線上營銷家居建材業資深觀察家周忠公開評價道,無論怎樣褒貶,這都是一次現象級的營銷事件。特別是在產品具有相對耐用性質、消費頻次低的家居建材領域,從營銷上看還是值得認可。
但反饋到二級市場上,投資者似乎并沒有對此次“爆單”作出積極反饋。以10月21日(周六)當晚開始直播賣貨為基準線,慕思股價在23日至26日股價日漲/跌幅均在1%以內。同時,行業“唱衰”的聲音屢絕不止。
此次暴露的問題也并非僅存在于慕思這一家。在客單價高、以線下銷售為重的家居行業,如何管理好線上、線下的營銷渠道,仍然是所有品牌面臨的共同難題。
線上、線下雙渠道發力
“和其他品牌一樣,慕思在嘗試、在探索,也在試錯。此次事件是慕思的一次探索,電商打法策劃不完善,未與線下溝通配合好,這是事實。廠家在試錯之前應該充分考慮經銷商方面可能受到的影響。顯然這一次慕思考慮欠佳?!敝苤艺f道。
一名同行品牌經銷商向界面新聞表示:“如果我是體量大的(慕思)經銷商,我會想我的客戶群體會不會找我(退貨);如果我是小體量的,正好借勢營銷。但是往大的角度來說,還是傷害了品牌的信譽?!?/p>
此次爭議有一個大前提:慕思為經銷商數量最多、且經銷收入占營收最高的床墊企業。
根據慕思2022年報,這家公司采用以“經銷為主,電商、直供、直營等多種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全渠道銷售模式。截止2022年年末,通過自營及經銷渠道,慕思的線下專賣店達到5600家。
從去年的最終營收來看,慕思來自經銷商的收入為38.91億元,占總營收比例超過6成,但直營渠道占比僅有5%,不到1成;電商收入(歸屬線上渠道)7.9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超過1成,和直供渠道(歸屬大宗業務)收入相當。
作為對比,營收體量更大的喜臨門(603008.SH)自主品牌專賣店數量達5273家。2022年喜臨門的經銷收入36.13億元,占總營收比列不到5成;大宗業務占比3成;線上渠道收入14.78億元占比接近2成。2022年,喜臨門的總營收為78.39億元。
相比之下,喜臨門對經銷渠道的依賴性更低,大宗業務和線上渠道收入占比更高,且喜臨門的線上收入是慕思的兩倍。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此次慕思線上找辛巴主推5000元以下套系產品,會被行業經銷商攻擊及嘲笑。
此次產品定位和慕思過往的高端形象存在出入,但如果最終銷售額超出預料,嘗到“甜頭”的慕思下次還會不會進行低價促銷?
通過爆品、促銷把流量引流到門店
在今年的雙11大促期間,慕思、喜臨門兩家品牌也針對線上、線下不同渠道相繼展開攻勢。
線下門店方面,喜臨門專門制定了囊括雙11大促期間在內的“蜜月”活動,推出相應價位段的產品,并且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進行宣傳;慕思則是拋出籃球賽事門票抽獎的“誘餌”,引導客戶線下消費,但其抽獎門檻為預付金額滿5000元,從根源上已經篩選掉一部分中低端消費價位的客戶。
線上渠道方面,無獨有偶,雙方都選擇與辛巴合作,主推性價比產品。
根據辛巴10月31日發布的內容,此次帶貨的喜臨門床墊直播價為1635元,且介紹過程中表明為喜臨門線下最新款“黑騎士”床墊。
但據界面新聞走訪觀察,喜臨門這款產品其門店價格為5000元起步,極少出現2000元價位段的產品。
此前也曾有門店人員表示,有消費者到門店想體驗線上款式的產品,但事實是線上、線下渠道的供貨并不一樣。
而此次辛巴帶貨慕思的產品“套路”則如出一轍。在辛巴10月20日預熱的視頻中,就明確提到了此次促銷的產品“大黑?!睘榫€下的王牌產品。
慕思方面曾回應界面新聞,和辛巴合作的促銷款產品并沒有在線下銷售,只是在線上售賣。
在家居行業,往往線上平臺與線下專賣店是不同的銷售渠道,這既是為了保護線下專賣店的利益,也是為了提升供應體系。在一些第三方電商平臺上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平臺專供,有獨立的營銷體系。
但在與頭部直播合作時,主播也時常會以“線下產品”作為線上售賣的噱頭,讓消費者為此激情買單?不過,“擦邊”營銷的現象不僅存在于家居行業,幾乎所有高客單價的行業都會涉及,比如集中度極高的家電行業。
但在家居也有少許例外,以淘寶天貓平臺起家的林氏家居,對外聲稱線上、線下渠道堅持的是同產品、同價格、同營銷、同服務、同活動,被其稱為“五同”體系。如若林氏所言真實,那則是家居行業中為數不多能做到雙渠道一致的品牌。
林氏家居方面曾告訴界面新聞,林氏新零售門店已突破千家,定制融合店達到近200家。據“林氏家居招商加盟”微信公眾號,今年上半年林氏新零售渠道新增超500位意愿加盟商。
林氏家居新零售事業部全國招商總監邢震宇曾公開分享,緩沖線下毛利差異的策略是,豐富線下門店的產品系列,以風格化、套系化的方式,帶來更大的業績增長空間和更高的坪效。
“線上賣爆品,線下賣套系,當消費者來到門店,最終的成交客單價往往高于電商平臺的單品,讓線下門店有了更高的毛利潤水平,并彌補同款同價帶來的毛利損失?!毙险鹩钫f。
如今,品牌往往會通過線上爆品、促銷活動給線下門店引流,吸引客戶在線上留資(留下資料),再把流量精準分配給消費者所在的區域門店,引導消費者進行線下深度體驗。
但最終能否留住消費者,還是要看門店自己的努力。在場景化搭配、產品講解、管理運轉上,能否給消費者帶來比線上更為舒適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