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盧奕貝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喜茶在廣州萬菱匯開出新店看起來有些不一樣,與標準門店不同,它以宋朝茶坊為靈感,在現場增加如屏風、門簾等新中式元素。
產品方面,其菜單包含鮮萃·茗奶茶、鮮萃·中式茶拿鐵、鮮萃·檸香茶、鮮萃·純茶四個系列,共17款飲品,均用“宋云澗”、“滿江紅”等古風名稱命名,客單價在8-16元區間——這個價格甚至比其標準門店還要便宜。
這個叫做“喜茶茶坊”的新店,是喜茶正在嘗試的新式茶館業態。

奶茶品牌開茶館,并不打算摒棄飲料里的奶和糖,只是更凸顯茶葉的風味。這也是眼下現制茶飲品牌們試探新茶館業態的共同選擇。
喜茶茶坊的產品特點,是采用單杯鮮萃工藝,以及使用鳳凰單叢、蘭香觀音等茶葉,與大桶預泡茶做出區分,并強調不堆疊小料及其他元素。而奈雪的茶開茶院,主打產品是原葉鮮奶茶及茶咖,現場泡制;茶顏悅色在2022年開出的“小神閑茶館”,重點賣“精品原葉現萃奶茶”。
當然,出于各自不同的品牌特質,它們的新式茶館業態也做出了不同的衍生。
奈雪的茶仍順延一貫對大店和第三空間的追求,給茶院標準店型配備了休閑、試飲、工作等空間,并且門店有很大一部分面積留給了茶葉產品展示,核心目的是服務于茶葉零售業務;茶顏悅色則在茶館里增加了制作流程更復雜、普通門店沒有的掛耳手沖茶、特調酒飲等,客單價相對較高。

不過從喜茶茶坊的菜單和門店布局來看,它似乎不想把模式復雜化。
如果從快速復制擴張的角度看,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店鋪模型。產品種類少,意味著從備料、制作、人員招牌培訓等各個環節的精簡,并且喜茶茶坊并沒有像過去喜茶手作、喜茶Lab等店型那種在面積與空間設計上的揮霍。
此外,這家喜茶茶坊首店是在萬菱匯原本的喜茶門店原址上重開的,也就是說它的面積與標準店相當。從門店布局來看,茶坊也如標準店一樣現場只設置少量座位。
某種程度上,這幾年的喜茶變得更加務實了。
不僅是2022年的降價,過去的喜茶喜歡高舉高打,在各大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開設花樣百出的主題門店,但至少在2022年以前,喜茶就在默默收縮這類“花里胡哨”的門店。眼下,全國還設有Lab店型的城市僅剩下廣州和深圳。這種務實或許也影響了如今喜茶新業態的選擇。
目前,喜茶并沒有對外披露關于茶坊店型的未來擴張計劃,但如果茶坊店型被證明可行,迅速鋪開幾乎是必然。
自2022年11月開放加盟后,喜茶的門店擴張速度就像坐火箭。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喜茶門店總數為2884家,以其2022年底約850家門店總數計算,即一年開出了2000家。
但喜茶或許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隨著門店網絡的張開,點位的加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物業方對喜茶的新鮮感都在減淡,開拓新業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新式茶館,已成為年輕人社交場合的一股潮流。小紅書發布的《2023年度生活趨勢》顯示,2022年“吃茶去”相關筆記數量同比上漲 532%,更多年輕人開始喝茶,用茶來招待朋友。
但這也意味著競爭者眾多。
不僅是奈雪、茶顏悅色,2018年在深圳創立的純茶品牌tea’stone號稱店內售賣108種茶,目前在深圳、上海等地開出11家門店,曾在2019、2021、2022年獲得4輪融資;2015年創始于北京的品牌煮葉TEASURE主打原葉茶、調味飲、風味煮三大系列,目前已在北京、西安等地開出12家門店。
還有更多新興品牌在嘗試茶館的更多可能,比如2011年創始于廈門的BASAO佰朔還將門店開到了中國香港,以此探索新中式茶館國際化的可能。
品牌們的經營模式或有差異,但思考的事卻是相通的——傳統茶如何在現代化語境下發展,融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