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11月15日下午,小米汽車在工信部發布的最新《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中首次登場,標志著該品牌正式進入公眾領域。
申報圖顯示,該車型采用轎跑式設計,尺寸較小鵬P7i稍大,車長近5米,寬1.96米,軸距為3米整,整體結構寬而低,圓弧的車身線條和隱藏式B柱設計旨在增強運動和高級感。車身前部低矮,車頂線條流暢延伸至車尾,配備弧形貫穿式尾燈。
在設計方面,小米汽車特色包括全景天幕式開放車頂和無邊框車門設計,車門玻璃上標有小米 logo,彰顯品牌特色。內部設計上,車門板裝飾有帶有“xiaomi”字樣的音響罩,暗示將搭載小米音響系統。此外,車門采用電控開關,以提升車輛科技感。

動力方面,據公示信息顯示,小米首款車型電動機供應商來自蘇州匯川聯合動力,電機功率分兩種,分別為220及275千瓦。電池供應商分別為弗迪的磷酸鐵鋰電池和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續航里程尚未公布。
另據此前預測,小米汽車預計將搭載高通驍龍8295車機芯片組,支持智能手機互聯功能。小米汽車在智能互聯、軟件生態和800V快充等方面展現了其技術實力。據預測,該車型售價低于30萬人民幣,小米依托其強大的生態系統和完善的銷售渠道,以及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新選項。
隨著小米汽車的亮相,行業對其人機交互體驗和高級駕駛輔助功能的期待增加。此次亮相不僅是小米智能生態戰略的重要環節,也預示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汽車申報企業名稱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產品車尾標有“北京小米”的字樣,這意味著小米或使用北汽的資質,但生產地址顯示“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仍為小米的自建工廠所在地。據了解,小米汽車在北京亦莊的一期工廠已投入使用,年產能達15萬輛。

自今年9月起,小米汽車進入試生產階段,每周產出約50輛原型車,這對于新車型的產能爬坡至關重要。界面新聞此前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小米正在尋求與北汽、華晨等國內主要汽車制造商合作,以加快生產速度,實現產品多樣化。
產品方面,除了首款轎跑車型,小米還計劃推出一款SUV車型,并探索增程式電動車的開發。小米汽車已獲得發改委的電動汽車生產申請批準,隨著工信部新車公告的發布,小米汽車已經克服了大部分障礙,僅剩下時間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