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方正
編輯|樸芳
后秀綜時代久無新鮮事的樂華,終于又推火一檔新綜。拉NAME女團七人坐17小時綠皮去東北鄉下喂豬,這檔名叫《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的整活綜藝,近期在輿論場造了不少出圈話題。
前有宋丹丹尷尬9分鐘,今有杜華罵哭女團8分鐘。先導片里,杜華面對遲到懶散的小糊團直接黑臉開大“我在做團這個事上從沒這么失敗過”“不努力的現在就退出”,一段杜媽主導窒息名場面直接把話題度拉滿。
繼 #杜華說不想再養NAME了# 話題沖上熱搜后,淚灑當場的華華子宣布,將開啟100天淘汰賽在NAME中7選4重組,選拔方式則是送仙女們去鄉下喂豬,抓馬創意引發飯圈熱議 #女團養豬七人擠霉炕#、#女團鏟豬屎都要靠搶的#……
盡管拉明星去鄉下在綜藝界并非新鮮事,稍早前李金銘下嫁農村做兒媳的古早綜藝被扒就帶熱了話題 #李金銘是現實版盲山吧#,但樂華娛樂&大千影業合制的這檔團綜在營銷上相當成功,至少它成功助推NAME女團首次闖進大眾視線。
長久以來,綜藝于內娛偶像公司而言始終是個重要業務發力點,從這檔《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的節目亮點和爭議來看,它為偶像公司操刀綜藝帶來哪些新思考?
女團養豬版《變形計》怎么這么眼熟?
在歷經17個多小時的綠皮顛簸后,落地東北通化某村子的七名姑娘只簡單填了肚皮,就馬不停蹄切換到務農模式,沉浸式地學起了鏟豬屎、割豬草、做豬飯、洗豬槽……
你別說,杜華這老板是真心狠,當年樂華太子趙小果剛10歲,就被親媽送去《變形計》背豬嚇得吱哇亂叫,如今杜媽對自家女團藝人也毫不手軟,說要送她們喂豬,就真的是手把手教女團沉浸式養豬。
第一期熟悉豬舍,第二期鏟豬屎割豬草,第三期做豬飯洗豬槽,第四期解決洗澡睡覺老大難問題,第五期憑才藝賺份子錢吃席,第六期全員喂豬與豬同頻尖叫…… 不得不說,截至目前,《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確實比較真實記錄了一出NAME女團養豬受難記。
在業界頭部綜藝后期公司大千影業協助下,該節目制作上采取了快節奏剪輯的vlog式生存微綜模式,節目每期時長控制在8-20多分鐘不等,每周一、三、五更新三期,主打一個輕快、靈性的團綜調性。
與《種地吧》和眾多偶像體驗生活型韓綜相似,《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同樣是利用女團走下唱跳舞臺、投身養豬事業的反差人設來制造真人秀看點,當女藝人們褪去光鮮包裝灰頭土臉出現在鄉村,這種接地氣大大拉近了觀眾與她們的情感距離。
然而,節目這出“女團版變形計”乍一看是個新鮮提議,仔細咂摸的話用的仍是多年前“虐明星真人秀”的老套路,消費的仍是圍觀女明星吃苦受難的獵奇敘事。
其實早在14年前后,國產綜藝界就興起過一陣虐明星真人秀開發熱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星到我家》。彼時那檔節目主打模式就是:把李金銘、張柏芝、黃圣依、秋瓷炫等女明星“發配”到云南大山里做農村兒媳、push她們干農活,最終評出誰才是真正的國民好媳婦。
當然,與當年《明星到我家》飽含傳統封建思想遺毒的節目導向不同,《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并沒有刻意消費農村落后、畸形的性別觀念,但與此同時,節目似乎也并沒有厘清“女團養豬”這件事傳遞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么。
客觀來說,NAME女團發展不理想未必是因為藝人不努力(節目里姑娘們反復向杜媽喊話她們并不是不能吃苦),而是有很大部分原因與行業大環境變化有關。
所以于杜華而言,她心心念念送弟子們去鄉下養豬這件事究竟對女團今后發展有何實質性幫助,這是該節目令藝人和粉絲們感到最為困惑之處。
“養豬女團”至少出圈了,樂華綜藝算盤打得響
樂華打的是什么綜藝算盤?
從結果來論,盡管《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的節目口碑好壞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高熱話題成功促成NAME女團在大眾層面種下傳播記憶點,至少如今內娛觀眾都知道了有這么一個“養豬女團”。
坦白講,NAME女團此前的糊并不意外。于2021年出道的該女團群眾基礎并不高,七人里唯有金子涵、馮若航因參加過秀綜擁有一定知名度,剩下團員幾乎都是在內娛查無姓名的十八線小藝人。
可以合理懷疑,杜華此番策劃《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的初衷,可能并不單純為了打造一檔好綜藝,而更多是出于炒作女團熱度的話題營銷考量。
可以看到,從先導片開始,《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就被明確定位為一檔以淘汰不合格團員重組NAME為目標的綜藝,其本質上與當年選拔她們成團的秀綜《發光的名字》并無太多差別。
另一方面,與當年秀綜一樣,我們看到主創在節目外為觀眾設立了一個同步打投通道,通過節目官博和NAME女團官博發布的打投鏈接,觀眾和粉絲可每天限額10票地為喜愛團員投票打call,爭取助力她們成為留團的四人。
截至目前,我們看到在該排行榜上,人氣最高的金子涵始終斷層第一,而目前排在第二名的龍韻竹、第三名的歐陽澄汐、第四名的馮若航幾天來頻繁換位,競爭相當激烈。不過,該排行榜并未顯示打投票數,令人懷疑這最終出道決定權是否還是掌握在公司手里。
所以說,盡管有很多網友質疑《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的節目策劃并不清晰,養豬內容并不能有效吸引粉絲外路人觀看正片,但犀牛君認為,于樂華而言,該節目其實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營銷女團的核心目標。
偶像公司做綜藝還有機會嗎?
偶像公司仍然放不下綜藝夢。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可看作是后秀綜時代樂華主動牽頭的一檔難得出圈的優質團綜,它給當下偶像公司操刀綜藝帶來了不少新鮮思考。
其實在清朗行動影響下沉寂多年后,今年是久違的秀綜開始有新動作的一年。這主要源于長視頻平臺普遍繞過政策關籌備了多檔海外版秀綜,比如海外版WeTV疑似與王嘉爾公司白米范聯手在泰國打造《CHUANG ASIA》、TVB聯同優酷國際版正在籌備華流偶像節目《亞洲超星團》。
另一方面,在秀綜外,偶像公司從沒放棄與平臺方合作各類垂直綜藝。除了這次樂華推出新綜藝,此前哇唧唧哇就與騰訊視頻合作了“舞臺生存冒險音綜”《舞臺2023》、“國風少年競演真人秀”《少年行》,積壓項目還有哇唧唧哇與愛奇藝合制的“校園雙人音樂組合培養節目”《奮斗!新生一班》等。
梳理來看,其實偶像公司做綜藝有很多天然優勢。一來,無論是樂華還是杜華、哇唧唧哇還是龍丹妮,頭部偶像公司及老板在飯圈受眾里流量不小,在內娛緊缺唱跳舞臺的今天,這些娛樂教母應當在政策條件允許下主動做綜藝“制造舞臺”。
二來,經年累月,頭部偶像公司及頭部藝人都吸納了相當體量年輕粉絲,由于這些公司很擅長與年輕人打交道,他們做的綜藝很懂得年輕人審美喜好,相關項目很容易打入年輕人市場并給招商帶來利好。
所以偶像公司做綜藝仍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