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財道 孫曼
公司和總經理近期雙雙被處罰,這事發生在誰家?
10月2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福建監管局官網顯示,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保險”)福建省分公司因財務數據不真實,被罰款11萬元;同時,時任長安責任保險福建省分公司總經理羅國祥被給予警告并處罰款。
(來源:監管部門官網)
公開資料顯示,長安保險于2007年9月成立,注冊資本32.5億元。經營范圍涵蓋責任險、車險、財產損失險、信用與保證保險、短期健康險和意外險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等業務。
種種跡象顯示,長安保險因踩雷P2P帶來的影響,目前仍未完全消除。而在償付能力、經營狀況等方面,公司所面臨的難題也挺棘手。
上半年受罰多
從公司官網公布的償付能力報告看,今年上半年長安保險分支公司多次受到監管部門處罰。
2月,湖北分公司因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受到湖北監管局處罰,對公司罰款 5萬元,對田玖紅給予警告并處 4 萬元罰款。
同月,寧夏分公司因編制虛假資料,受到寧夏監管局的處罰,對公司罰款30萬元,對寧夏分公司臨時負責人祝有軍予以警告并處 6 萬元罰款。
5月,河南分公司因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和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受到河南監管局的處罰,對公司合計罰款100萬元,對陶東江合計罰款 20萬元。
6月,南平中心支公司因存在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的違法違規行為,受到南平監管分局的處罰,對公司給予罰款7萬元,對廖俊偉給予警告并處罰款 2萬元。
償付能力驟降
長安保險2023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約21%,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約10%。
這個水平已低于及格線,但相較2022年四季度末-9%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來說,算是進步不小。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二季度大變臉。據長安保險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大跌,均為-58%,還不如去年四季度。
回顧近幾年的表現,公司償付能力幾乎一直在下行,據2020年一季度公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分別為92%、184%,到了2021年一季度,下降為69%、139%,到了2022年一季度繼續下降為63%、126%,到了今年同期更是驟降。
(來源:公司公告)
根據監管要求,保險公司需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長安保險今年的表現,顯然未能及格。
由此,長安保險風險綜合評級也一直難有起色,從2022年第二季度開始,其風險綜合評級就一直是D,處于較差等級。
踩雷“后遺癥”
拖累長安保險的重要原因是,其曾經踩雷P2P,涉足的P2P履約險導致巨額虧損,即使到如今這個窟窿也難以填滿。
2015年起,長安保險開展了個人房產、個人車輛抵押貸款融資和汽車消費分期融資等保證保險業務,合作對象有錢保姆、融金所、好利網等10多家P2P平臺。
2018年開始,網貸行業 "暴雷潮 "襲來,不斷有平臺跑路、失聯、兌付困難。這種沖擊波也迅速波及到長安保險,畢竟公司需要按照保險合同為多家P2P "兜底履約 "。
當時的長安保險有多尷尬和艱難,從償付能力報告可看出一二。
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都降到了-41.5%,而上一個季度還分別為76%和152%。
凈資產也大受影響,從第二季度的6億多,直降到了1723萬。
(來源:公司公告)
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2年1月、6月和7月,長安保險共向蘇州安融車業股份有限公司合計支付了約1.5億元。今年1月、6月,又三次向該公司支付了共5856萬元。
這些款項的用途是“存量底層借款已逾期但未進入理賠程序的信保業務風險化解”,說白了,就是為以前的履約險填窟窿。
這還不是全部,從長安保險今年公布的兩份償付報告來看,重大訴訟事項顯示前兩個季度被要求賠償的金額合計約7個億。還有其他因合同訴訟、股權糾紛等被凍結的資金約4個億,這些“債務”或多或少都與踩雷“后遺癥”有關。
(來源:公司公告)
增資與換帥
之前的重大戰略失誤,導致長安保險一直緩不過勁兒,再加上疫情的影響,2022年長安保險的凈利潤創下4年內最低,虧損約5億。
同時,2018年P2P暴雷潮之后,長安保險形成了巨大的應收代位追償,2018當年超12億,到了2022年末,這一數據仍然達到近7億。
(來源:公司公告)
公司方面表示,當前正在積極推進增資工作,據透露,長安保險增資擴股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近期經相關決策審批流程后,國有戰略投資者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遇到大難不得不“抱大腿”,看上去很熟悉的感覺。
(來源:公司公告)
尋求外部“輸血”的同時,管理層也在“換血”。
2023年7月17日,長安保險公告稱,聘任劉昆為公司臨時負責人,張子良不再擔任總裁職務。
(來源:公司公告)
但實際上,劉昆對長安保險來說并不完全是陌生面孔,2011年至2015年期間,其一直就職于長安保險。
對于劉昆的上任,有業內人士給予較為積極評價,認為其有較為豐富的保險業務拓展及企業管理經驗,且與現在臨時履行董事長職責的副董事長李厚文都是“75后”,可能會帶來新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李厚文同時也是國厚資產的董事長,而國厚資產正是長安保險第一大股東。國厚資產是安徽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有不良資產處置經驗,也許可以在“討債”方面幫到長安保險。
不過,根據今年二度償付報告,長安保險股權被質押及被凍結比例超40%,其中國厚資產持有的長安保險約32%的股權全部質押。
如此看來,長安保險未來需要解決的難題,著實還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