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詩涵
界面新聞編輯 | 趙柏源
據藍鯨財經報道,小米產業鏈閉門會議于今日開展,與會人員來自小米手機與汽車相關產業鏈企業。會議采取定向邀請的閉門形式,參會者不允許攜帶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設備入場。
值得注意的是,今早多輛北汽集團大巴車現身小米科技園,或許預示著雙方合作將近。
界面新聞此前了解到,小米汽車于10月開始接洽北汽藍谷和華晨汽車,就生產等事項進行合作談判。知情人士透露稱,小米汽車與北汽之間的合作推進得更深,雙方均有意向進入更深一步的洽談。
小米已經擁有在北京亦莊分兩期規劃建設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工廠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產能為每年15萬輛。今年9月,一位接近小米汽車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小米汽車現在正處于試生產階段,每周生產大約50輛樣車。
然而,新車型產能爬坡對汽車制造商并非易事,不僅涉及到工廠產線、機器設備、工人熟練程度,還要和供應商磨合好節奏共同爬坡。知情人士表示,雷軍2024年的目標是銷售10萬輛小米汽車,但小米一期工廠的產能短期無法上量,二期工廠投建需要2年的時間完成。
在此背景下,小米選擇尋求與北汽和其他汽車廠商進行合作。彭博社報道指出,除北汽外,小米還曾與與華晨、奇瑞等汽車制造商洽談潛在生產合作事宜。
為確保達成首年銷售10萬輛的目標,小米汽車計劃多車型并行。知情人士表示,首款轎跑車型之后,小米還計劃上線生產一款SUV車型,但小米暫時并不考慮重新搭建生產線,而是選擇與其他汽車制造商合作代工生產。
小米還于此前確定開發增程式電動產品。據36氪報道,小米汽車正在尋找增程汽車的產品突破點。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汽車目前有多代平臺在研發推進,一代平臺將于明年上市,二代平臺計劃于2025年推出。從時間進度看,增程車的推出節點可能在二代平臺之后。
除產品端消息頻傳,小米汽車或將在不久后取得造車雙資質,即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審批。路透社8月報道稱小米已經拿到發改委批準的電動汽車生產申請。界面新聞也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小米汽車最遲年底前可以拿到工信部的批文。
小米汽車的電動產品仍蒙著神秘面紗,相關猜測眾說紛紜。早前,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小米汽車首款車出貨量預估5至6萬輛,關鍵賣點為自動駕駛、軟件生態、800V快充與動力配置,估計售價低于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