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陳振芳
“今年共有103所大學314個學科點入選中國頂尖學科。”
11月8日,《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出爐。軟科將全國前3%或前兩名作為“中國頂尖學科”的標準,將位列全國前7%或前三名,以及前12%或前四名作為“中國一流學科”的標準。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繼續領跑頂尖學科,分別以28、26個中國頂尖學科位列全國前二,其數量為第三、第四名的兩倍。

北京大學領跑文科專業,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史學、馬克思主義專業都位列中國頂尖學科。
清華大學在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馬克思主義、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等學科保持領先優勢,位列頂尖學科。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14、13個中國頂尖學科,位列全國第三和第四。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各有12個中國頂尖學科,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國內頂尖學科數分別為九、八個。
重點大學之外,13所非“雙一流”高校各有一個頂尖學科上榜,分別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青島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南京藝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廣州美術學院。

上榜學科統計數量中,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各有59個學科在列,領先國內其它高校。清華大學緊隨其后,共有58個上榜學科。
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上榜學科數均逾50個。
非“雙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學上榜學科數量最多,達35個;揚州大學有32個上榜學科,在非“雙一流”高校中位列第二。
青島大學、廣州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江蘇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上榜學科數也都達到20個或以上。
入圍前12%的一流學科數量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排名第一,有46所高校。數學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持平,有34所高校入圍,并列第二。應用經濟學有32所高校入圍,位列第三。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就業緊俏,與其相關的機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排名中,清華大學位列第一,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列二、三名。
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相關專業數量不多,報考人數下滑,與熱門專業形成強烈對比。
前12%一流學科的建筑學專業榜單中,僅12所高校入圍。該榜單的頂尖學科學校,僅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兩所。
土木工程學科榜中,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清華大學躋身國內頂尖學科前3%。
小眾專業中,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入圍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的頂尖學科榜,分列一、二名;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大學緊隨其后。
核科學與技術學科排名中,僅四所高校入圍前12%,依次分別為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程學院。

地域分布呈現“北京占據絕對優勢,上海頂尖學科第二,江蘇上榜總數靠前”的三大特點。
北京各層次的上榜學科數量均高居全國第一,有115個頂尖學科,432個一流學科,582個學科位列全國前50%。
上海前3%的頂尖學科數、前7%和前12%的一流學科數,均位列全國第二,有50個頂尖學科,224個一流學科,356個學科位列全國前50%。
江蘇有517個學科位列全國前50%,位列全國第二且遙遙領先其它省份。該省擁有35個頂尖學科,199個一流學科。
此外,湖北、浙江、陜西、廣東、四川等省的中國頂尖學科數量處于國內前列,廣東、湖北、山東、陜西、浙江等省的上榜學科總數較多。

該排名榜單包括98個一級學科,各個學科排名對象是在該一級學科設有學術型研究生學位授權點的所有高校,發布的是學科排名前50%的高校,今年共有485所高校的5053個學科點上榜。
該排名的指標體系包括人才培養、平臺項目、成果獲獎、學術論文、高端人才五個指標類別,下設18個指標,共計70余項反映學科競爭力的觀測變量。排名數據全部來自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和國內文獻數據庫等第三方數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