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空氣產品公司計劃在明年正式投產其國內首座液氫工廠。
11月7日,空氣產品公司中國區總裁蘇俊雄在進博會的媒體交流會上透露,該公司位于浙江海鹽的氫能源基地一期項目已經啟動氣態氫氣的生產。一期項目的液氫工廠計劃在明年正式投產,日產量為30噸。
液氫是指溫度降低至零下253攝氏度后,變為液態的氫氣。其密度是普通氫氣的780倍,因此可以高效儲存和運輸,應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冶金和電子等行業。
蘇俊雄稱,這將是中國首座大型商用液氫工廠,在亞洲范圍內也尚無類似體量的液氫項目。海鹽氫能源基地于2020年6月開工,項目共分為三期,總投資達10億美元。
鴻達興業曾于2020年4月對外宣布,在內蒙古烏海市建成運營國內首座民用液氫工廠,不過其并未披露具體的液氫產能。國內此前投運的液氫工廠均用于航天火箭發射用途,包括海南文昌航天基地、北京101所和西昌基地。
空氣產品公司總部位于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氫氣供應商之一,液氫被其視為未來氫氣利用的主要技術路線。該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運營著多家液氫工廠,并且正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建設新的液氫工廠。
《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測稱,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國內氫氣年需求量將從2020年的3342萬噸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達到20%。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22年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氫能清潔低碳特點,推動交通、工業等用能終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規劃》也將推動低溫液氫儲運產業化應用列入了議事日程。
在蘇俊雄看來,相比于當前廣泛使用的氣態氫,液氫的最大優勢在于較低的運輸成本。氣態氫通常使用魚雷車運輸,每輛車的氣態氫運輸能力約為300千克,與之相比,液氫的運輸能力則能達到單車3-4噸,是氣態氫的十倍以上。
空氣產品公司中國區氫能業務總經理胡華利稱,以美國為主的全球市場的液氫使用規模每天在500噸以上,與之相比,中國的液氫市場有很大成長空間。
另一家全球氣體巨頭林德也瞄準了尚處于空白的國內液氫市場。2020年,林德就與嘉興港區管委會、華誼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開啟其在中國首個液氫項目建設,不過該項目尚未實質性落地。
“海鹽項目是空氣產品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座液氫工廠,我們未來還會在國內建設更多類似的工廠。”胡華利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他還介紹稱,空氣產品公司正在配合政府部門制定液氫生產的行業標準,并就相關的材料、設備進行檢驗和認證,爭取盡快實現海鹽液氫工廠的投產。
此外,該公司還在籌備組建國內首支液氫車隊,并同步建設液氫加氫站,實現液氫生產、儲存、運輸、加注和使用的閉環。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并運營的加氫站數量達到385座,與2021年底相比增加了130座。中國新增加氫站數量、在營加氫站數量以及加氫站總數均位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