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線Insight 紀德
編輯|子夜
遞交二次上市申請書不久,美的交出了一份最新成績單。
10月30日,美的披露了2023年三季報。財報顯示,美的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41億元,同比增長7.32%,歸母凈利潤95億元,同比增長11.93%。
在家電市場整體消費疲軟的背景下,美的的業績仍保持著增長。這源于過去數年美的對全球化戰略、業務多元化的深化。當下,國內市場正在緩步復蘇,近年來美的在海外有條不紊的擴張,也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業績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美的的To B業務表現亮眼,隨著美的深化科技戰略,業務多元化效果明顯,其業務從最初的家電,向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智能樓宇、機器人與自動化等行業延伸發展,第二增長曲線漸成氣候。
美的早已經不只是一個家電品牌,To B和To C兩條腿走路的美的,也開始籌備赴港上市。
10月24日,美的集團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和美銀證券。這意味著美的將成為又一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家電企業。
美的上市申請書
美的提到,本次發行H股股票所得的募集資金,將用于以下幾方面用途,包括但不限于進一步拓展國際業務、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能力、補充營運資金等用途。
顯而易見的是,美的“再造”美的的第一步,是多元化布局,而第二步,則在于全球化戰略的布局以及科技故事的講述。
這一切不僅是美的當下業績表現的基石,也決定了美的未來的成長空間和增長路徑。
1、赴港上市前,美的交出什么答卷?
赴港上市的美的,在遞交的招股書中寫下了自己多業務布局的野心。
美的將自己的業務重新劃分為To C和 To B兩大塊。前者是智能家居及各類家電業務,后者是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涵蓋新能源與工業技術、智能建筑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以及創新業務,也被稱為四大To B業務。
作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家電板塊,整體表現較為穩健。招股書顯示,2022年,家電業務營收為2328億元,營收占比為67%。2023年上半年,家電業務營收為1324億元,營收占比為67%。
當下,國內家電市場已近飽和,尤其是為美的提供大量收入的空調、消費電器等細分市場,存量競爭尤為激烈,也受房產銷售等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從三季度財報來看,美的業績在一定程度上抵擋住了外部挑戰。
圖源:美的集團官網
主營業務業績平穩,加上To B板塊各項業務的良好表現,美的整體營收、凈利潤增速持續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美的實現營業收入2911億元,同比增長7.67%,歸母凈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13.27%。
在三巨頭中,美的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增速表現,略好于其他兩家。據各家財報,格力、海爾前三季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5%、7.5%,凈利潤增速分別為9.77%、12.7%。
不過,業務轉型,已是行業普遍趨勢,美的想要實現業績的大幅度提升,還要依靠家電之外的其它業務。
在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曾提到,家電業務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成長空間有限,美的必須要進行產業升級,找到第二曲線、第二引擎。
這也是為何美的在招股書中對“科技”的著墨極為用力,它正在試圖將身上“家電巨頭”的標簽弱化,加大在新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以此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并在更多人心中建立起美的是一家科技集團的認知。
2、To B與To C并行,美的能用科技故事打動資本市場嗎?
在To B、To C兩大業務板塊,美的正不遺余力地講述科技故事。
每年一度、至今已舉辦28屆的科技月活動,是美的展現自身科技實現的重要場合。今年10月,在科技月的展區,美的展示了熱泵、變頻、射頻等,可用于空調、冰箱、風扇等家用電器、智能家居領域的核心技術及相關產品。
自2016年以來美的也在通過收購的方式,快速積累To C業務的底層技術能力。比如在智能家居業務方面,美的已收購日本東芝家電業務和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以此進一步掌握相關技術,進軍高端市場。
與此同時,美的也在B端業務上進行了大量研發投入。
以事業部/群拆分,美的B端業務可分為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以及分布在以上板塊中的創新型業務,如美的醫療, 或相對獨立的安得智聯、美云智數等。
科技月活動也透露了這三大方向的階段性探索目標。如工業技術事業群下的威靈公司,正在深化布局智慧交通增量部件,打造車規級熱管理、電驅動系統、底盤執行系統三大產品線;機器人及自動化事業部,則聚焦于搬運機器人、scara機器人等產品的研發等。
工業技術、智能樓宇等都屬于重資本投入的行業,過去5年美的投入超500億元,其中,2022年研發投入超120億元,2023年預計超130億元,在全球10余個國家擁有31個研發中心和40個主要生產基地。
方洪波也在科技月活動中提到,將進一步加大海外研發組織布局和加強本土化建設,擴大美國研發中心規模,日本與德國研發中心形成體系。
正是因為數年的戰略聚焦和持續的科研投入,美的打造的第二增長曲線已略有成效。
三季度報顯示,公司新能源及工業技術年初至報告期末收入為213億元,同比增長25%,智能建筑科技年初至報告期末收入為212億元,同比增長19%,機器人與自動化年初至報告期末收入為229億元,同比增長17%。
近三年以來,三大To B業務成為美的重要增長極,在2021年的營收增速普遍在40%-55%;2022年這一數據有所下滑,增速徘徊在7%-15%;而2023年前三季度,三大業務板塊的增速,再次重回兩位數增長。
美的將戰略重心放在科技升級上,符合市場變遷、企業轉型的大方向,也給自身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在新的市場立足,美的很難不繼續投資于研發,這將產生大量資金開支,但對于To B業務而言,當下更重要的是規模的穩步提升。
美的想要用科技故事打動資本市場,也需要更多時間、拿出更多成果。
3、海外市場廣闊,美的如何謀增長?
為什么說海外戰略布局,是美的赴港上市的重要考量?
因為近年來,海外擴張比國內業務更能拉動美的業績增長。2022年,美的海外收入1426億、占營收的41.5%,同比增長3.63%,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已是大勢所趨。
相比國內,海外家電消費市場存在更大的拓展空間。盡管海外整體需求還處于緩慢恢復中,但隨著歐美等市場通脹的收縮、消費需求的改善,今年以來冰箱、洗衣機、小家電等品類的出口量持續增長。
美的集團提到,全球家電市場規模龐大,2022年銷售額達人民幣36594億元,銷售量達3065.7百萬臺。預計2027年銷售額將達到人民幣46586億元,2022年至2027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9%,2027年銷售量將達到3391.7百萬臺。
而美的在海外的競爭優勢明顯,市場份額有著較大提升空間。家電三巨頭中,美的國際化走在前列,營收和凈利潤也略勝一籌。美的也在招股書中強調其在國際市場的優勢,“2022年全球家電公司中,美的集團的收入排名第一,以銷量計市場份額為7.1%。”
在美的構建橫跨家電、樓宇、機器人、儲能等多業務的科技集團的過程中,一直在挖掘內生增長和外延增長,以雙管齊下的方式堅定進行國際化。
內生增長方面,美的為推動家電業務的國際擴張,投入大量成本打造全球銷售、服務體系,如在2022年啟動的全球客戶聯絡中心、至今已建立的24個全球銷售運營機構。
除此之外,海外投資建廠計劃也在落實過程中,2022年埃及生產基地和泰國空調新基地完成建設和投產,推動美的位于巴西和墨西哥生產基地的建設以有效覆蓋美洲市場。
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美的集團業務遍及200多個國家及地區,在全球設有31個研發中心、40個主要生產基地。其中僅海外就設有16個研發中心和21個主要生產基地,遍布17個國家。
外延增長方面,投資、并購幫助美的擴充了產品線,形成美的、小天鵝、華凌、COLMO、庫卡等品牌矩陣,為美的家電、工業技術等主要業務進軍全球市場打下基礎。
上市申請書也提及,募集資金將用于兩方面。首先,完善全球分銷渠道和銷售網絡,加大自有品牌及產品在社交媒體上的推廣及營銷力度。其次,靠投資或收購與業務相關的目標,比如歐美市場的高端家電品牌,以及有一定優質客戶資源的商用空調供應商及儲能系統供應商。
此次赴港上市,美的能拓展更多融資渠道,構建海外資本平臺,尤其是借助香港資本市場的助力。同時,港股上市也有利于其在國際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推進國際化進程。
在國內家電市場持續低迷之時,美的對海外市場的加注,將有利于其獲得新的增長動力,進入新的發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