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多財經 行星
摸了一副好牌,卻打得稀爛。
11月6日,斗魚CEO陳少杰失聯相關話題沖上了微博熱搜。據多方消息,斗魚掌門人陳少杰已失聯約三周,并稱得到了斗魚內部人士的證實。但截至目前,作為上市公司的斗魚(NASDAQ:DOYU)尚未發布公告。
早在10月29日,便有用戶在社交平臺爆料稱 “上周四收到傳言——因涉嫌XXX,斗魚CEO陳少杰被查,失聯近三周,據其求證,確認屬實”。11月6日,有媒體就相關內容向內部人士求證,證實了陳少杰失聯的消息。
對于失聯的原因,業內傳聞稱可能與此前斗魚直播間“長沙鄉村敢死隊”有關。據媒體報道,“長沙鄉村敢死隊”是一種利用斗魚的各種抽獎規則的活動,涉嫌賭博,早在2021年就已被多家媒體曝光。
在直播領域拼搏多年的斗魚恰如其名,如同兇猛果敢的斗士般在市場中馳騁。而隨著平臺內容信任危機愈演愈烈及直播新生態誕生下的市場大洗牌,斗魚卻有些“游”不動了。如今的斗魚,已經立于危墻下。
另外,若不按規則披露風險信息,斗魚也有著被集體訴訟的可能。
一、流量積累后的“成名路”
作為斗魚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陳少杰的崛起之路不可謂不傳奇。
2006年,陳少杰與張文明(曾任斗魚聯席CEO)開發了“掌門人”游戲對戰平臺,并在三年后通過變賣平臺的方式賺取了第一桶金。2010年,陳少杰收購了國內“二次元鼻祖”AcFun,在引入彈幕功能的同時成立了“生放送”頻道。
所謂的“生放送”,取自日語中的“現場直播”之意。在運營“掌門人”對戰平臺的過程中,陳少杰發現玩家們不僅喜歡自己打游戲,對于觀看其他“高手”玩家的游戲實況也十分熱衷。
2014年1月1日,借助游戲直播潮席卷全球的風口,陳少杰將“生放送”頻道徹底從AcFun中獨立出來,更名為斗魚TV,成立僅四個月就獲得了奧飛動漫20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又于同年6月獲得紅杉資本2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
天眼查信息顯示,斗魚分別于2016年3月斗魚獲得騰訊領投的B輪超1億美金融資,同年8月完成C輪15億元人民幣融資,僅2016年一年就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并于次年成為國內第一家率先進入D輪的網絡直播平臺。
也是在2014年至2016年,各路直播平臺紛紛涌現,彼時的全國網絡、移動直播平臺數量達到了200多家,其中不乏從YY游戲直播中獨立出來的虎牙直播、王思聰創立的熊貓直播,以及360董事長周鴻祎投資的花椒直播等。
在這場游戲直播平臺的戰爭中,斗魚憑借著“流量游戲+流量玩家”的策略成功占領高地。彼時有媒體報道,陳少杰曾在《英雄聯盟》中發起活動,達到限定條件的高手只要以“斗魚TV”為游戲ID前綴,即可獲得1萬元獎勵。
經此一役,《英雄聯盟》排行榜上的大多數高手玩家都以“斗魚”冠名。僅半年時間,斗魚的同時在線人數從5萬人飆升到100萬人,3個月內日活躍人數完成了十余倍的翻倍增長。
在進行用戶積累的初期階段,“大主播”如同平臺吸引用戶流量的登云梯,而擁有資本支撐的斗魚在挖掘、簽約頭部主播的過程中可謂財大氣粗,“天價簽字費”吸引了阿冷、文小婧、張大仙等知名主播跳槽入駐。
值得一提的是,斗魚還深諳“造星”套路,啟動了“明星主播養成計劃”,投入一億元巨資對旗下主播進行培訓、包裝、宣傳等全方位養成,打造業內首個主播人才生態鏈。
二、市場擠壓下的“下坡路”
從行業混戰中突出重圍后,斗魚成功占據國內游戲直播平臺的頭部,并走上了資本化的道路。2019年7月,斗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DOYU”,發行價為11.5美元/股。
本次上市,斗魚發行6738.71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s),其中,斗魚發售4492.47萬股,限售股東將額外提供2246.23萬股,預計最大融資規模約為10.85億美元。這意味著,部分股東選擇了減持。
在斗魚IPO前的股權架構中,騰訊持股43.1%,陳少杰持股15.4%,張文明持股3.2%,奧飛娛樂董事長蔡東青持股9.6%,Warrior Ace Holding Limited持股15.2%,Phoenix Fuju Limited持股6.5%,紅杉資本及其他機構成員持股10.5%。
發售新股并上市后,騰訊持股37.2%,陳少杰持股13.3%,張文明持股1.7%蔡冬青持股2.4%,Warrior Ace Holding Limited持股13.1%,Phoenix Fuju Limited持股5.6%,紅杉資本及其他機構成員持股9.1%。
彼時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底,斗魚與國內TOP100游戲主播中的51位簽訂了獨家直播合同,包括8位TOP10主播。2019年第一季度,斗魚月活躍用戶量達1.592億,同比增長25.7%,其中付費用戶達600萬,同比增長66.7%。
但隨著游戲直播行業的持續發展,以及低準入門檻下“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直播行業已無法依賴單一的流量競爭立足,而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視頻平臺的入局也極大地分流了虎牙等傳統直播平臺的流量。
《2021年中國游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亦提出,2019年3年,熊貓直播宣布倒閉;2020年7月,觸手直播關停,曾經的頭部戲直播平臺破產的背后,是對平臺成本管控能力的要求,燒錢的模式已不再適合當下的游戲直播行業。
四面楚歌的斗魚,開始嘗試通過合并尋求出路。2020年10月,虎牙與斗魚聯合宣布雙方簽訂“合并協議與計劃”。不過,虎牙與斗魚這兩大傳統直播平臺的合并計劃并未成功。
在這之后,曾風光一時的斗魚徹底陷入發展瓶頸期,不僅退出了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2022年的版權爭奪,又因合同糾紛失去了不少昔日的頭部主播,財務數據更是急轉直下。
2021年第四季度,斗魚的收入為23.28億元,同比增長2.6%。自此之后,斗魚季度收入增速被按下倒退鍵,2022年四個季度的收入分別為17.96億元、18.33億元、17.98億元和16.81億元,同比分別減少16.6%、21.6%、23.4%和27.9%。
2023年第一季度,斗魚實現收入14.83億元,同比下降17.4%;第二季度的收入為13.92億元,同比下降24.1%。但斗魚自2023年起實現了扭虧為盈,分別于一季度和二季度實現凈利潤1450萬元和680萬元。
三、行業轉型中的“求生路”
行業規范不全面、準入門檻低的雙重作用下,斗魚低俗擦邊、違法亂紀的沉疴也始終難以抹去。早在2016年,斗魚就因直播涉黃事件被網信辦要求停止斗魚TV“戶外直播”欄目,2021年又因在自制節目中“擦邊”被指涉嫌低俗色情。
2023年5月8日,網信中國發布消息,針對斗魚平臺存在的色情、低俗等嚴重生態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湖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組,進駐斗魚平臺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整改督導。
對此,斗魚平臺發布公告稱,將積極配合湖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作組的檢查和指導,認真按照監管要求深入開展內容整改等工作,進一步優化平臺內容審核機制,全面深入清理不良信息和內容。
而此次網信辦工作組進駐斗魚的導火索,便是網傳斗魚在“擦邊重災區”舞蹈分區發布新規定,放開了部分擦邊行為。更有消息稱斗魚的收益規則變為量化扣分機制,只要未達到扣分上限,存在違規行為的主播仍可以正常獲得打賞收入。
屢遭警告的斗魚為何屢教不改?或許是用戶流量驅使,或許是盈利表現推動。但據貝多財經了解,靠直播起家、以直播為生的斗魚也在探索腳踏實地的求生之路,甚至將目光投向了更大的“直播+”流量端口。
10月16日和17日,斗魚攜手淘寶開啟了“電競雙十一”,請出YYF、Doinb、原神龍四爺、駱歆、米娜、浩然等8位頭部主播,帶領斗魚“游”入直播帶貨這片汪洋大海。
在兩天內的四場“游戲嗨購節”中,來自斗魚的八位主播搖身一變成為直播帶貨主播,為原神、英雄聯盟端游和手游、Dota2、穿越火線手游五款知名游戲的限量周邊和游戲道具帶貨。
據統計,這場持續兩天的游戲帶貨直播觀看人數超過1600萬,提供的游戲道具、潮玩周邊均售出近萬件,累計銷售額近千萬元,多個品類庫存被直接清空,官方直播間更是成功登頂淘寶直播實時榜單。
這場聲勢浩大的跨界合作,無疑是在強強聯手的前提下拓寬“電競+直播帶貨”的商業可能性,更是斗魚這一傳統直播平臺站在時代變革的岔路口,試圖以求變來求生的大膽嘗試。
四、結語
2019年7月17日上市當日,斗魚的收盤價為11.5美元/股,市值約為37.33億美元。而截至11月6日收盤,斗魚股價報收0.936元/股,總市值僅為2.99億美元,縮水近92%。
昔日榮光或化為泡影,而斗魚的隱患和困局或許早在其過早掀起主播“天價簽字費”時便以深深埋下——褪去引流的華麗外衣后,用戶更注重的是內容產出質量和平臺功能優化。
《2021年中國游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亦指出,對于游戲直播相關企業而言,只有在用戶運營、內容多元化、商業化模式拓展、技術創新等進行全面化的發展,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建立平臺優勢。
勇于跳出舒適圈、尋求更多商業空間的斗魚無疑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但平臺內容管理失序、低俗頑疾未除的情況下,斗魚又面臨CEO“失聯”風波,實為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行業競爭愈發全面化、白熱化的狀態下,市場留給斗魚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