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汐商業評論 Kyra
編輯|Ray
“才喝完“醬香拿鐵”,又吃了“濃香冰淇淋,古茗和天官賜福的聯名剛也已經下單了,完美。”熱衷于收集各種聯名的Bella在辦公室歡呼道。
現在品牌之間的聯名意欲拿捏年輕人,特別是白酒跨界聯名似乎在近期按下了“加速鍵”。
對于大多數白酒品牌而言,跨界聯名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借創新產品來滿足目標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獲取流量或提升品牌調性。
但一番回味之后發現,當前的營銷結果似乎并不盡如人意,例如中秋營銷就沒有復刻“醬香拿鐵”的熱度。
在白酒產量下滑,飲酒需求“退化”的當下,老一代酒企吸引年輕消費者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僅靠“聯名”吸引年輕消費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01 “上躥下跳”的白酒企業
一般而言,白酒代表的都是商務、宴請等場合,而白酒廣告也向來喜歡以高端、精致的形象示人,所以傳統酒企占領的大部分是中年男人的酒杯。
不過,隨著年輕一代消費崛起,酒企們早已不甘心只盯著中年男性了,也慢慢開始為爭奪更多的年輕消費群體而努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在中國快消品行業,新生代消費者已經成為了消費主力軍,是各家企業品牌戰略的重要著力點。產業端不斷創新、迭代和轉型,以匹配和滿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這是行業發展趨勢。”
再加上,白酒市場已進入存量博弈的階段。《2023年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2018-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從1445家下降到963家,產量從1358萬千升下降到671萬千升。這意味著,白酒行業正在面臨劇烈的市場出清。此種情況下,能吸引更多用戶群體的企業無疑更具競爭力。
為此,白酒企業用盡渾身解數。
首先是在容量上下功夫。比如,勁牌公司最早推出了120ml的保健酒產品勁酒,在風靡市場的同時,也豐富了小酒品類;之后,小郎酒(歪脖郎)的成功面世,也標志著小瓶酒正式步入主流市場,成為一個細分品類。
2020年左右,小瓶酒市場開始火爆,最初小瓶酒主要是滿足于獨自一人的消費者,后來隨著小瓶酒在市場上成為大眾流通性產品,被賦予更多的意義,衍生成為是白酒拉近與年輕消費者關系的一條紐帶。
小瓶酒的興起給傳統白酒帶來了新的生機,各家酒企紛紛入局。例如杜康的杜二、寶豐的小寶、北京二鍋頭的一擔糧等等。
其次,“白酒+”成為了酒企們吸引年輕人的營銷手段,通過與年輕人喜愛的新茶飲、咖啡等消費品牌聯名,來實現在年輕人面前露臉的機會。
實際上,多家酒企早已開始聯名冰淇淋產品,只是水花并不大。2019年瀘州老窖聯名鐘薛高推出含有52度白酒的“斷片雪糕”;2020年,江小白與蒙牛隨變聯合推出酒心巧克力冰淇淋,同年5月28日與蒙牛隨變冰淇淋聯名款“江小白味的冰淇淋”上架;2021年,古越龍山與鐘薛高推出聯名款黃酒口味冰淇淋;不過這些聯名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直到2022年5月,茅臺冰淇淋的聯名才開始被大眾熟知。
當然,白酒品牌的聯名對象并不止于冰淇淋,如湘窖酒業和茶顏悅色就合作推出名為“嘚瑟”和“半個盛唐”的酒精飲品;瀘州老窖與茶百道聯名推出奶茶“醉步上道”;五糧液和永璞咖啡打造“五兩一咖酒館”,推出兩款聯名“咖酒”。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聯名,比如瀘州老窖與氣味圖書館合作推出定制款香水--頑味桃花香水;五糧液還曾與米其林合作;今年8月,瀘州老窖跨界奈雪的茶推出聯名開醺禮盒,聯名小游戲也同步上線。五糧液攜手施華洛世奇推出“五糧液·緣定晶生”產品。
從表面來看,推小瓶酒和聯名是目前白酒品牌走向年輕化的重要手段,但細究來看,其效果真的稱心如意嗎?
02 聯名是否能成為救命稻草?
微信指數顯示,“醬香拿鐵”推出首日,指數環比大幅提升9518%。
“醬香拿鐵”的爆火,除了茅臺與瑞幸打破常規的產品組合外,“折后19.9元”的價格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低于預期的售價讓年輕人一改對茅臺的印象,并更愿意嘗鮮。
開售第一天,醬香拿鐵就賣出了542萬杯,刷新瑞幸單品記錄。而此前茅臺與蒙牛聯名合作的“茅臺冰淇淋”也同樣突破了1000萬杯的銷量。
繼“茅臺冰淇淋”“醬香拿鐵”爆火后,茅臺又發起了和其他品牌的聯名,與德芙聯名,推出“茅臺巧克力”。但似乎并沒有再引起能與“瑞幸+茅臺”相提并論的熱度。
聯名對于白酒來說,或許是走向年輕化的重要手段,但對品牌來說,似乎也是一把雙刃劍。
朱丹蓬曾表示,從好的影響來看,聯名有助于提升品牌關注度,好的跨界營銷能賦予品牌形象僵化的老字號品牌新的價值;但也有不少老字號的聯名產品都是曇花一現,如何持續吸引并留住消費者購買,是老字號品牌面臨的最大問題。
在品牌的聯名產品推出的那一刻,媒體報道與關注熱度呈現螺旋式上升,而在結束時,關注熱度也會快速散去。對于尋求轉型的品牌而言,這種短效的刺激未必能實現長期的目標。
《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提到,中國酒商仍面臨諸多壓力和不確定性,白酒渠道擴容增速,新渠道消費能力較緩,渠道競爭驟然升溫,消化庫存是2023年的首要任務,未來勢必呈現出“機遇與壓力并存、樂觀與焦慮并存”的發展態勢。
想要贏得年輕一代消費者,只靠聯名目前看還遠遠不夠。
03 為什么沒那么好拿下年輕人?
白酒消費主力已由政務消費轉向個人消費和商務消費;同時,白酒主力消費群體也從70后轉向80后,隨著年齡的增長,90后、部分00后也在白酒消費市場之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真的很難真正對高端白酒產生忠誠度,雖然白酒企業有著品質基礎,但高端白酒大多是社交價值大于產品價值,年輕消費者即便購買了酒企聯名的咖啡、新茶飲甚至化妝品、香水等產品,但對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一瓶的白酒還是有些有心無力。
作為白酒的頂流——茅臺可以一次又一次靠聯名登上熱搜,但大多數時候,年輕一代消費者購買含有微量茅臺酒的產品,只是想追逐潮流和滿足好奇心。大多數年輕人仍然是既買不起茅臺,也沒有機會在高端社交場合喝到茅臺。
對于有飲酒習慣的年輕人來說,相比于白酒的辛辣以及背后的“酒桌文化”,啤酒、果酒、氣泡酒等低度酒更能滿足當下他們的社交需求。
而對于酒企來說,比起進行聯名,真正讀懂年輕人,開發一款適合年輕人的產品,或許更為緊迫。
當然,早已有酒企發現這一現象,許多老牌酒企10年前就試圖進軍低度酒市場。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品牌先后嘗試以白酒為基酒的果酒、預調酒等產品,并采取貼牌代工模式生產,但實際銷量不佳。
據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傳統白酒企業至少推出了200多款“青春小酒”。但新品投入市場能激起多大水花,仍在于產品品質、營銷手段等方面的表現。
除了傳統酒企之間的相互競爭之外,更懂“新消費群體”的后起之秀,也是傳統酒企比較頭疼的競爭對手。2019年左右,一批酒水品牌打出“微醺”概念,開發出口味較甜的低度酒,與傳統的白酒、啤酒爭奪消費者。
如,以“米酒作基酒,水果原汁輕發酵”的十七光年,從產品創新不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劑、香精等,推出多元化口味產品,到從線下餐飲到泛娛樂營銷,積極搭建消費場景,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除此之外,江小白推出的果立方、MissBerry貝瑞甜心、十點一刻、走豈清釀、空卡、馬力噸噸等低度酒品牌都紛紛走上了年輕人的酒桌。
好的產品“會說話”、會自帶傳播和話題,這才是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制勝法寶,老一代酒企仍需要不斷嘗試,找到吸引年輕人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