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詩涵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11月6日,據《每人Auto》報道,奇瑞捷豹路虎已于10月開啟了新一輪裁員。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員自國慶假期結束后就已開始,并未公開裁員標準,比例大概在15至20%左右,涉及多個部門。
接近奇瑞捷豹路虎的消息人士向界面新聞證實,本輪裁員已經于半個月前結束。上述報道還指出,早在今年初,奇瑞捷豹路虎已經裁過一次外包員工,此次大裁員則涉及更多正式員工。
對于本輪裁員傳聞,奇瑞捷豹路虎官方回應稱,目前公司在持續進行產能調整、產品規劃更新、效率提升等工作,相關組織調整難免導致部分人員臨時待崗,公司將安排涉及人員休假并等待重新調崗。
除了多次裁員,今年以來奇瑞捷豹路虎人事變動不斷。9月底,《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捷豹路虎與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以下簡稱IMSS)市場執行副總裁羅琳已離職;5月,前嵐圖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展術加盟捷豹路虎;更早時候,曾擔任奔馳中國售后服務執行副總裁和騰勢執行副總裁的吳辰代替李大龍出任IMSS總裁。
頻繁裁員及人事變動的原因很可能與在華銷量不佳有關。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品牌累計批發銷量為3.81萬輛,月均僅4千余輛。
盡管目前陷入困境,但奇瑞捷豹路虎在華一度風頭無兩。英國品牌捷豹路虎在2012年與奇瑞汽車成立合資公司,當年品牌便位居國內豪華品牌銷量排行第四,僅次于寶馬、奔馳、奧迪。
2017年,奇瑞捷豹路虎到達發展巔峰。品牌當年在華累計售出14.6萬輛新車,占據捷豹路虎全球市場近四分之一的份額。
然而,奇瑞捷豹路虎在此后開始走下坡路,銷量一路下滑至去年的6.8萬輛,其在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市占率也從鼎盛時期的6.4%跌至2.44%。
奇瑞捷豹路虎份額下跌與其產品線較為單一有關。在市場需求多元的背景下,以中高端SUV和轎車為主力產品的捷豹路虎沒有及時鋪開產品矩陣,覆蓋的價格市場相對有限。同時,捷豹路虎的產品質量受到質疑,曾發生途中熄火、倒擋失靈等問題。
而在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中,品牌也未能占據上風。其于2017年推出的中型純電SUV I-PACE起售價高達63.8萬元,最終因市場反響平淡走向停產結局。為抓住客戶群體,奇瑞捷豹路虎隨后引入多款新能源車型,但“油改電”產品存在諸多缺陷,不敵一眾國產造車新勢力。
為挽救下滑的市場份額,捷豹路虎于今年4月宣布新舉措,將攬勝、發現、衛士三個子品牌升級為獨立品牌。按照規劃,路虎將在未來五年推出6款純電動車,首款純電動攬勝將于明年問世,捷豹則直接轉型為電動豪華品牌。
新戰略為母公司捷豹路虎帶來活力,品牌近期公布的第二財季財報顯示,當季營收達69億英鎊,同比增長三成。品牌隨即將全年的預期利潤目標從此前的6%以上提高至8%左右。
而在中國市場,捷豹路虎的表現也有所回升。不過,相較于其他豪華品牌的在華表現,以及國內造車新勢力屢創新高的銷量,品牌在華尚未迎來轉折點。本次人員精簡,或為逆勢翻盤再度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