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T財經 史悠綺 張晨陽
編輯|鄭曉慧
這幾天,一年一度的“懸崖式降溫”如約而至。
當廣東還在熱得開空調時,多地降溫10度的預警讓不少人都開始調侃,“昨天還在穿短袖,今天已經把沖鋒衣的羽絨內膽弄上了”。
(在降溫的熱搜下,各地網友的悲歡并不相通)
《DT商業觀察》注意到,去年因為山系穿搭走紅、地鐵上人手一件的沖鋒衣,今年不僅沒被年輕人拋棄,反而在降溫的話題里,刷足了存在感。
比如,有的國貨沖鋒衣被一些網友稱為“加拿大鵝平替”或“始祖鳥平替”,成為秋冬穿搭的流量密碼,還收獲了相當亮眼的銷量。
根據魔鏡洞察數據,在戶外服裝這一類別下,今年9月沖鋒衣的市場份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2個百分點,羽絨服則下降了3.1個百分點,其他排名靠前的子類目則變化不大。
沖鋒衣到底是怎么走紅的?它會成為羽絨服的對手嗎?三合一沖鋒衣走紅背后,滿足了年輕人對秋冬外套的哪些需求?
熱度超過羽絨服,年輕人愛上“三合一”沖鋒衣
一般來說,9月、10月和11月是沖鋒衣全年熱度和銷售額較高的幾個月。
但過去幾年,哪怕是熱度最高的時候,沖鋒衣也不是羽絨服的對手。
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基本上每年從9月底、10月初開始,人們對羽絨服的關注度就會飆升,遠超沖鋒衣。
直到去年秋天,隨著山系穿搭走紅,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2022年8月、9月和10月中旬,沖鋒衣的搜索指數不僅高于去年的水平,而且高于羽絨服。
到了今年秋天,沖鋒衣的話題熱度不僅再次超過羽絨服,而且保持領先的時間更長,一直到10月底。
銷量也能佐證沖鋒衣持續兩年的爆火。
從抖音電商銷售額來看,去年沖鋒衣就已經賣得不錯——行業銷售額破20億,同比大漲459.57%。
到了今年,沖鋒衣在抖音的勢頭依舊猛烈,光是前三個季度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
其中,“三合一沖鋒衣”最受歡迎。
所謂“三合一”,就是包含硬殼和內膽的沖鋒衣,一件衣服有三種穿法——當天氣越來越冷,就可以依次只穿硬殼、只穿內膽、最后硬殼內膽一起穿。
根據魔鏡洞察的數據,今年1月-10月,淘寶天貓賣出的沖鋒衣中,超過7成都是“三合一”款式。
還有大約2成是“單層沖鋒衣”,通常只有一層薄薄的防水面料,主打輕便,適合越野跑、高溫天氣下的徒步、日常通勤等。
在社交媒體的討論中,三合一沖鋒衣是年輕人的“秋冬保暖搭子”。
“要降溫了,新買的沖鋒衣終于派上用場”“希望明天狠狠降溫,因為要穿新買的沖鋒衣”……
換言之,這兩年大熱的沖鋒衣,已不再局限于普通的戶外場景和春秋兩季 ,也適用于冬季的防寒保暖。
沖鋒衣的野心:沖向羽絨服
從品牌產品的營銷賣點來看,三合一沖鋒衣的確想要從羽絨服的碗里分一杯羹。
除了常見的防水、防風、透濕性能,三合一沖鋒衣今年主推保暖性能。
比如駱駝、啄木鳥、JEEP等熱賣品牌,都打出了“川藏之行,挑戰嚴寒”“一件過冬”等針對冬季保暖的特點;伯希和更是把賣點精準到低溫天氣,“可應對-5°C 到-15°C”。
相對應的,內膽的保暖性,也成了三合一沖鋒衣們發力的方向。
在淘寶天貓上,銷量TOP 10的沖鋒衣內膽,基本以抓絨為主,克重大多為280克。
準確來說,像搖粒絨、羊羔絨、珊瑚絨,都屬于抓絨。
它并不是一種類似鴨絨、鵝絨等具體的絨,而是通過工藝,讓面料或內料產生較短的絨。
此外還有少數沖鋒衣內膽以羽絨為主,包括白鴨絨、鵝絨,克重也根據尺碼大小有所不同,通常即使是L碼或者XL碼,最高也不超過150克。
(國貨品牌駱駝最暢銷的沖鋒衣有抓絨、羽絨內膽)
那么,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出現了:抓絨和羽絨,孰暖?
如果比對各類御寒填充物的國際指標CLO值(克羅值),那么高蓬松度羽絨(例如800蓬、850+蓬)的保暖性無疑遙遙領先,足以吊打大部分棉類。
但保暖是一個整體性問題。
正如不能拋開劑量談咖啡因的毒性,我們也不能拋開使用場景談面料的保暖性。
在沖鋒衣VS羽絨服這場大戰中,更普遍的看法是:沖鋒衣適合動態保暖,羽絨服更適合靜態保暖。
意思是,羽絨服的透氣性相對較弱,如果你經常運動出汗,那么汗水打濕羽絨后,羽絨的保溫性能就會迅速下降,讓人體感覺到寒冷。
抓絨衣沖鋒衣在保暖性上雖然不能完全媲美羽絨服,但比羽絨服更透氣、排濕,出汗后也能及時蒸發汗水,體感上反而比較暖。
當然,知乎、小紅書和B站上也有不少網友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給出更簡單直接的參考方案:
“如果最低溫度在0度以上,可以買抓絨內膽的三合一;最低溫在0度左右,可以買羽絨內膽的三合一;但如果最低溫在零下十幾二十度,該買羽絨還是得買羽絨?!?/p>
沖鋒衣走紅背后,年輕人想要啥樣的過冬外套?
如果說沖鋒衣以前還是一個小眾專業消費品類,那么隨著戶外大熱,沖鋒衣也和其他品類一樣走向日?;?,自然也就在自己本就暢銷的季節里,蒸蒸日上。
那么,除了還不錯的保暖性以外,沖鋒衣還靠什么征服年輕人?
去年,《DT商業觀察》在調研羽絨服消費時就發現,年輕人在選購羽絨服時,除了參考羽絨參數,主要考慮的TOP 2因素就是款式設計(62.9%)和價格(58.5%)。
今年的三合一沖鋒衣,正好滿足了年輕人對“好看”和“性價比高”的需求。
一方面,沖鋒衣品牌們都在“好看”這件事上下功夫。
在顏色上,淘天銷量TOP 10的三合一沖鋒衣不再是以往跟時尚絕緣的熒光色,而是低飽和度的單色或撞色,比如米色、霧粉色、黑白色等。
版型上,除了常見的廓形,也出現了兼顧舒適和身材的修身款。
曾經被嫌“土”的沖鋒衣,成為秋冬潮流圈的“流量密碼”。
比如在抖音、小紅書和微博上,“沖鋒衣+半框眼鏡=男人最好的醫美”已經成為熱門文案和評論,抖音相關視頻最高點贊量超過480萬。
(在小紅書,男女都愛沖鋒衣)
在小紅書近三個月和沖鋒衣相關的13萬條筆記中,人們更注重分享沖鋒衣的穿著場景和搭配,然后才是功能、面料等產品屬性。
更具體來看,在沖鋒衣相關的TOP 20高頻詞中,和搭配相關的5個關鍵詞都排進了前十名。
除了在戶外、旅拍時穿沖鋒衣,也有不少人分享日常CityWalk、通勤、打工等日常沖鋒衣穿搭,把沖鋒衣視為自己的“打工戰服”。
另一方面,重要的還有性價比。
根據魔鏡洞察,近一年(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常見的冬季外套中,均價最高的是戶外羽絨服和戶外保暖棉衣,平均超過1200元。
沖鋒衣均價則為488.8元,比男裝/女裝毛呢大衣、羽絨服都要低。
可以說,沖鋒衣兼顧了好看、平價和實用三大特點。
在講究實用型消費的當下,沖鋒衣對普通打工人的吸引力是實打實的。
95后梨子(化名)就在今年9月,入手了一件不到600元的國貨三合一沖鋒衣。
“前兩年冬天,買過北面、加拿大鵝等貴價羽絨服,所以不考慮再買羽絨服了。今年買三合一沖鋒衣,主要是因為好看而且不算太貴,性價比高還耐造,保暖性感覺在南方冬天應該夠用,而且外殼也可以春秋穿”,梨子說。
寫在最后
從消費數據來看,年輕人的第一件沖鋒衣未必會是高端、專業的始祖鳥、北面等,更可能是價格友好的、性價比高的駱駝、迪卡儂、探路者。
畢竟普通打工人穿沖鋒衣的場景,更多是在工位和家之間的兩點一線,并在出門的時候抵御一下撲面而來的風風風風風風浪。
從這個角度來看,沖鋒衣“沖擊”的未必是羽絨服,而是那些價格貴又不好穿的秋冬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