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眸娛
IP為王的時代,網文改編已經成為了影視行業的一種常態,隨著網文IP影視化的蓬勃發展,行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據《中國青年報》研究報道:市場競爭之下,網文創作改編影視劇周期正逐漸縮短,擁有輕量化、類型化、影視化呈現難度低等特點的網文,將影視化周期縮短至3年。
隨著網文IP影視化周期的縮短,以多品類精品短篇故事為主的知乎鹽言故事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線,從知乎走出來的IP逐漸變多,主打輕量級、快節奏故事的知乎能成為IP市場的新寵兒嗎?
01 網文IP影視化周期持續縮短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影響著文藝作品逐漸向網絡遷移,網絡文學得以蓬勃發展,形成了新的文化消費市場,網文的商業價值也隨之得到開發,逐漸成為了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IP源頭。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了389億元,同比實現了8.8%的增長,從這個數據看,網文似乎比不過游戲、音樂等娛樂板塊,但網文IP版權運營的市場規模卻超過了2520億元,并預計將在2025年突破3000億元。
網文IP化的可觀利益讓市場眼饞,而根據新華社瞭望智庫《面向高質量的發展:2017-2018年度IP評價報告》顯示,在網文改編的其他藝術形態中,以影視作品占比最高,達到71.4%,并且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大視頻平臺2022熱度值總榜TOP10影視劇有50%改編自付費網文,中網文影視化日趨火熱,也經歷了多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早期的網文IP改編周期比較長,從作品連載到影視化完成基本在7-10年,以長篇為主,因為這類古早長篇網文已經經過了市場的考驗,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粉絲,可開發的商業價值更大。
以《鬼吹燈》系列為例,原著是天下霸唱于2006年在天涯論壇連載的小說,就在同一年,鬼吹燈系列的第一部實體書《精絕古城》正式出版,成為了2006年度百度搜索風云榜網絡小說榜單的第一名,直到2015年,《鬼吹燈》圖書銷量累計破千萬。
連載了近十年依舊暢銷,生命力和商業價值都已經得到了證實,所以在2016年,《鬼吹燈》系列IP開啟了影視化之路,3月,該系列的第一部影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開機,同年12月,該劇正式在騰訊視頻播出,而此時距離原著小說首次連載已經過去了10年。
還有2015年播出的《花千骨》,從小說連載到劇集播出,影視化改編周期長達8年,同在2015年播出的《瑯琊榜》同名原著連載于2006年,2015年左右,網文影視化周期普遍較長。
隨著市場的蓬勃發展,2019-2021年期間,網文IP影視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改編周期逐漸縮短到了5年,這段時間可以說是IP市場飛速發展的黃金期,網文IP改編的熱播劇層出不窮。
以2019年暑期檔的兩部爆劇為例,《陳情令》的原著《魔道祖師》連載于2015年,而《親愛的,熱愛的》原著《蜜汁燉魷魚》連載于2014年,改編周期都在5年左右,更多新的精品IP被市場發現。
而到了2022年之后,網文IP影視化周期進一步縮短到了3年,比如《開端》《星漢燦爛》《長風渡》等都是2019年之后才完成的小說,而前段時間熱播的《為有暗香來》甚至是2020年才開始上線的小說,網文IP的開發越來越快。
針對網文IP影視化周期縮短的現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夏烈表示:現在網文開發周期縮短,與下游產業對上游內容的需求旺盛有關。尤其最近兩年,上游的網文成為下游影視、動漫行業的支柱性內容來源,擅于講故事且有粉絲的網文,已經成為下游內容變現一個非常穩定的剛需。
影視行業對網文的依賴導致了IP開發周期縮短的情況,而反過來又促進了網文行業的變革,為了適應影視改編的需求,網文逐漸朝著輕量化、節奏快、反轉多的方向發展,而擁有這些特點的知乎鹽言故事火熱起來,在IP改變市場中的分量逐漸加重。
02 知乎在網文IP市場的野心
都說網文行業是“男頻看起點,女頻看晉江”,還有一個占了網文市場半壁江山的閱文集團攔路,不像2002年成立的起點中文網和2003年成立的晉江文學城有著深耕網文行業20年的優勢,2011年才正式上線的知乎可以說是“弟弟”,雖然在網文行業的起步非常晚,但知乎卻沒打算放棄這塊“肥肉”,大力開拓網文市場,結合平臺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找準了發展方向。
知乎小說的最初形態是“一句話擴寫一部小說”,以問答的形式連載小說,用戶先提出一個問題,相當于給出一個設定和創意,創作者來進行擴寫,也確實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
比如在“為什么后宮中妃嬪一定要爭寵”的問題下,作者夢娃以回答的形式連載了2019年火遍全網的小說《宮墻柳》,收藏量高達25萬,雖然目前還沒有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但在2019年,就有B站剪刀手策劃制作了《宮墻柳》真人劇情剪輯PV,視頻播放量超過600萬。
而從知乎走出的IP中,最著名的當屬《長安十二時辰》,這是馬伯庸根據提問“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里?”創作連載的,影視化改編成為了2019年的品質之作。
隨著這種以問答進行連載創作形式的大火,知乎上的網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第一人稱為主,篇幅短、節奏快、反轉多,主打一個“爽”字,2019年,知乎延續這種特色開始布局短篇閱讀市場。
知乎副總裁張榮樂認為短故事內容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隨著短視頻時代的發展,大眾消費習慣改變,短故事更符合內容消費的快節奏需求,但在網文時代往往會存在短故事無法變現的認知偏見,所以這部分市場一直是空缺的,而知乎在短故事賽道發力也正是順應了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
2022年,知乎啟動了扶持創作者的“海鹽計劃4.0”,打算投入近1億的初始資金對垂直領域創作者提供獎勵,最終效果也十分顯著,近20萬優質核心創作者加入“海鹽計劃”,2023年4月,知乎又持續推出了“海鹽計劃5.0”,繼續深耕網文IP市場。
2023年5月,知乎將短故事業務獨立分拆出來,推出了“鹽言故事”APP,據張榮樂透露,鹽言故事平臺上超過千萬元收入的創作者已經超過10個,同時居于收入中位值(超過萬元收入)的創作者數量也遠遠高于其他網文平臺。
短故事的低創作門檻和高收入吸引了不少長網文創作者的加入,進一步推動短故事內容的蓬勃發展,知乎已然成為了網文市場短篇內容賽道的頭部玩家,IP影視化改編也走上了正軌。
03 知乎網文IP影視化的前景
IP版權運營是網文商業價值變現最重要的渠道,隨著IP影視化周期的縮短,主打短篇內容的知乎自帶改編優勢,在IP開發市場日趨火熱。
西嘻影業的總經理周曉筱談起知乎網文時就表示,“相比閱文晉江,知乎的體量小一些,但特點在于題材的類型化比較明顯,也比較有創新性,不會總在傳統的賽道上盤桓。”
不難發現,知乎已經以自身獨特的優勢受到了業內影視公司的重視。
其一,得益于快節奏、反轉多的特點,知乎網文改編難度低,更適合影視化。
使用過鹽言故事的用戶應該不難發現,知乎網文普遍存在“重創意輕文筆”的現象,因為篇幅短、節奏快,還設置了很多反轉,留給文筆發揮的空間就不多了,也不會長篇大論去塑造一個角色,與其說是文學作品,更像是故事大綱。
這種短篇內容模式和年輕人的碎片化習慣相契合,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情緒帶入,所以深受年輕用戶的喜愛,而以創意取勝的內容在影視化改編上也很有優勢,不像長網文那樣有復雜冗長的描寫和塑造,短篇內容有了故事大綱,給了編劇更多的創作空間,快節奏的內容也更能夠吸引觀眾。
其二,知乎鹽言故事與蓬勃發展的短劇市場相契合,知乎網文輕量化、類型化的特點更適合短劇改編,在主流視頻平臺大力開發短劇市場的當下,知乎網文IP也得到了深入開發。
目前根據知乎網文IP改編的短劇已經在各大視頻平臺上線,比如騰訊視頻播出的《讓一讓,公主》是根據知乎鹽言故事《謀妻》改編,總共24集,每集只有10分鐘,相較于長視頻體量更小,但累計分賬票房已經突破100萬。
根據知乎小說《紅袖暗衛》改編的同名微短劇正在快手熱播,目前更新到27集,每集只有兩分鐘左右的時間,卻累計收獲了1.2億的播放量,“雖土但上頭”,值得一提的是,原著是2023年4月才開始在知乎上連載,IP影視化周期越來越短。
通過目前的IP影視化市場來看,知乎確實是越來越受到關注,對于IP版權運營,知乎也有自己的一套計劃。
知乎副總裁張榮樂表示,“我們整個IP的影視版權、短劇改編權、游戲版權、有聲版權等,都是在幫助青年創作者進行合作售賣。進入到簽約階段的創作者就會享受這樣的服務,同時版權保護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知乎在網文IP版權運營上野心勃勃,并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知乎的另一位副總裁范俊梅透露,目前已經有數十部故事出售了影視劇版權,《活在真空里》《消失的兇手》《同學少年》《花市街》等已經進入了影視化進程,想必今后能夠在劇集市場看到更多知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