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日前,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有15個省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跑贏了全國8.9%的水平,其中,6個省份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速超過了15%。
前三季度,各地財政收入普遍平穩增長,除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帶動外,主要是去年4月份開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集中退稅較多,從而拉低了基數。受此影響,今年稅收收入特別是國內增值稅較大幅度增長,相應拉高了財政收入增幅。
比如,遼寧省前三季度稅收收入連續7個月增長,稅收增速連續5個月高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全省稅收收入同比增加197.5億元,主要貢獻來源于增值稅。
北京市前三季度增值稅完成1402.0億元,增長64.7%,主要是上年同期集中辦理留抵退稅形成低基數,以及企業經營活動逐步恢復、產品和服務銷售額增長帶動。
從總量來看,廣東前三季度財政收入10301億元,是總量唯一超過萬億的省份。其次是江蘇和浙江,分別入賬7829元、7383億元。
收入不到千億的省份共有六個,分別是吉林、甘肅、海南、青海、寧夏、西藏,其中青海、寧夏、西藏更是在500億元以下。
但從增速排名來看,西藏前三季度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4.44億元,同比增長35.8%,增速比1-8月加快5.5個百分點,排名全國首位。
增速第二的是吉林省,前三季度全省公共財政收入820.1億元,同比增長34.4%。吉林省財政廳稱,財政收入增速較高,主要是上年國家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集中退稅較多,拉低基數,以及年初以來各地多渠道盤活資源資產的拉動。
貴州省從上半年增速排名第13位上升至第三名,前三季度財政收入1497.82億元,同比增長20.1%,和其GDP增速加快趨勢一致。貴州省政府表示,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增速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別加快0.4個、2.3個百分點。“經濟總體上呈現穩步恢復向好的良好態勢,轉向常態化增長軌道的趨勢更加明顯。”
山西省前三季度財政收入2666.6億元,減收37.8億元,同比下降1.4%,是唯一負增長的省份。
長城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這主要是受過去兩年煤炭價格大增,山西省財政收入基數較高導致。2021和2022年,山西財政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3.4%和21.8%,同期31省合計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9%和下降2.1%。山西過去兩年財政收入增速較高,究其原因是省內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高導致,由于今年煤炭價格有所回落,所以前三季度山西省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至-26.7%。
增速排名倒數第二的是河北省,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9%,這或許和8月的那場特大暴雨有關。據河北省政府通報,此次洪澇災害影響近5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900億元。
從支出端看,各地財政支出多向保民生傾斜。比如,山西省民生支出3455.9億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4%;貴州省民生類重點支出同比增長8.6%,高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1.2個百分點。
對于地方來說,除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以賣地收入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不過,受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樓市低迷疊加開發商資金緊張等影響,今年地方賣地收入在去年大幅下滑的基礎上依然未能止跌。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0875億元,同比下降19.8%。從地方政府公布的不完全數據來看,只有吉林省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43.7億元,同比增長51.5%。
分析師表示,當前,在地產行業依然尋底的情況下,疊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背景,地方財政收支緊平衡的狀態可能仍將延續,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主動加杠桿是更好選項。今年四季度增發一萬億國債,全部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已經體現了這一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