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條財經研究院 業文
編輯|鈞杰
又到財報季,幾家歡喜幾家憂。
Wind數據顯示,截止11月1日,A股市場已有超500家上市公司發布三季報。
10月23日,振東制藥披露,前三季營收27.84億元,微跌0.55%,歸母凈利虧損87.42萬元,同比下降103.53%。三季度單季虧損1541.66萬元,同比驟降15654.59%。
顯然,經歷2022年虧后,業績下滑局面仍未止住,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深陷虧損泥潭的,還有靈康藥業:前三季營收約1.51億元,同比減少40.02%,凈利虧損約9658萬元,同比下降39%。
面對行業新常態,留給從業者的轉型窗口期已經不多了,如何迎頭趕上呢?
1 又陷“劣藥”風波利潤奶牛出售、業績變臉
近來,振東制藥煩心事不算少。
也是10月,因生產銷售不合格藥品,北京朗迪制藥有限公司被北京市監局罰款1.34億元,并責令停產停業整頓30天。
消息一出,吸睛無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9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貨值金額二十倍的罰額已是頂格處罰。
處罰決定書顯示,朗迪制藥相關32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其中,部分藥品為朗迪制藥生產,還有一部分則是委托振東制藥生產。
這不是振東制藥首涉藥品不合格事件。2021年,旗下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20191101的藥材遠志,被陜西藥監局公告含量測定不符合規定;2019年,振東制藥旗下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1711171的紫杉醇注射液因可見異物,被國家藥監局通告不符合規定;2018年,振東制藥旗下子公司安特生物被山西省食藥監局認定為生產和銷售劣藥,并罰款59.12萬元。
拉長視角,此番再卷“劣藥風波”也非偶然。
2016年,振東制藥以26.46億元收購朗迪制藥。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振東制藥全資持有朗迪制藥100%股權。期間,后者連續四年銷量全國第一。2020年,朗迪鈣市占率16.90%,首超越鈣爾奇坐上補鈣保健品市場頭把交椅。
2017年至2020年,振東制藥凈利3.02億元、-1.47億元、1.43億元、2.62億元。朗迪制藥貢獻凈利2.51億元、2.56億元、3.03億元、3.61億元。
個中依賴性肉眼可見,朗迪制藥堪稱“利潤奶牛”。怪不得,有輿論稱這筆交易或是實控人李安平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然而讓市場看不懂的是,2021年8月18日,振東制藥突發公告:以58億元將朗迪公司出售給上海方朗。
本次交易雖稅后獲利超24億元,但振東制藥業績隨之進入風雨飄搖期:2022年,營收37.29億元,同比減少26.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凈虧5129萬元,同比下降101%。
公告解釋稱,主要考慮到公司未來在中藥、化學藥及創新藥物領域的資金投入需求和降低負債等因素,出售朗迪制藥可使戰略更聚焦,同時商譽大幅降低。
考量在于,就在2020年,振東制藥還對朗迪制藥進行擴產,計劃完成年產30億片碳酸鈣D3片劑及7.5億袋顆粒劑生產線。
僅隔一年便選擇出售,“大回環”操作是否前后矛盾?發展大事豈能兒戲?
不過雖然已出售,振東、朗迪仍有密切的業務往來。2021年8月17日,兩者簽署《藥品委托生產合同》,約定朗迪制藥委托振東制藥生產碳酸鈣D3片(II)、碳酸鈣D3顆粒產品,有效期十年。
此次因劣藥受罰,雙方合作將走向何方 、后續振東制藥業績有無影響,是一個關注焦點。
2 大手筆分紅、頻頻減持,占用公司資金 有多缺錢?
憑借出售朗迪,振東制藥2021年凈利26.17億元,同比大增898.92%。扣非凈利卻只有1.34億元,同比下降了25.93%。
明眼人能看出,惜別朗迪后,振東制藥急需新利潤“奶牛”。跌眼球的是,2021年企業股息分派總額高達27.74億元,占當年凈利105.99%。而過去10年,公司派發的紅利累計數不過5.55億元。
沒有意外,深交所要求,說明實施高比例現金分紅的原因及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通過現金分紅向主要股東輸送利益的情形。
振東制藥解釋稱,巨額分紅是與投資者分享發展紅利,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同時不存在輸送利益情形。
話雖如此,彼時實控人李安平及控股股東山西振東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東集團”),共持34.64%股份。同時,李安平持有振東集團99.9%股權。到底誰是最大受益者呢?
除了大手筆分紅,2018年3月起至2022年1月,李安平控制的振東集團對振東制藥進行6次減持,累計套現約8.04億元。
振東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也從38.2414%降至29.41%。據媒體統計,李安平通過分紅減持累計共獲約16億元。
或許,也有無奈與急迫。
2019年5月,振東集團質押率91.49%。2023年8月18日,振東集團向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治市分行合計質押1050.0萬股,占總股本1.02%。已累計質押股份1.61億股,占持股總數的53.13%。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質押股份是最便捷高效的融資方式,但質押比過高易加大企業股權結構的不穩定性。從振東集團質押比快降看,分紅減持效果明顯,但質押率仍超50%,說明資金情況依然不寬裕。
不算多夸言。2023年3月,振東制藥披露山西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19年12月—2021年3月,控股股東振東集團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7114萬元,用于日常經營、歸還股票質押借款等。振東制藥未進行披露。
可見個中資金壓力。
更遺憾的是,2021—2022年,振東制藥出售子公司朗迪制藥、籌劃 2021年度利潤分配等重大事項時,未按規定進行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
監管部門認為,公司時任董事長李安平、董秘周紅軍、財務總監劉長祿對前述事項負有主要責任,決定對振東制藥及上述三者采取責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多次觸及合規底線,希望能給企業、李安平敲響“警鐘”。身處轉型較勁期 ,扎牢發展底盤、營造穩健內外經營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再次轉型野望,重銷售更要重研發
梳理輿論,除了“缺錢”質疑,看上醫美風口也被認為是出手朗迪制藥的原因之一。
回望李安平的創業史,有過多次重大轉折,從石油到制藥,到保健品,再到醫美產業與腫瘤、中藥產業。
面對業績頹態,為打消投資者顧慮,振東制藥加大了轉型力度,聚焦生發領域。
據悉,振東制藥旗下安特制藥生產治療脫發的達霏欣米諾地爾搽劑,代理銷售的防脫發的咖啡因洗發水,深耕防脫發市場。
中康CHM數據顯示,2022年Q1-Q4,振東制藥毛發領域主要產品達霏欣米諾地爾搽劑OTC市場份額占比42.34%。達霏欣米諾地爾搽劑2022年銷量排名第二。
2023年10月19日,據上海證券報消息,振東制藥發力造毛發領,投資3.5億元新建14條生產線。
李安平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的達霏欣米諾地爾搽劑塑造毛發領域全國銷量第一,連續3年增長率超50%。振東將以“皮膚用藥”為核心,力爭打造“皮科用藥第一品牌”。
實力傲人且仍在加碼,足夠可期。只是看看最新三季報的營利雙降,上述持續放量到底改善多少業績呢?
作為行業新兵,產能只是一方面,產品專業性、特色化更是打開局面快速分羹的關鍵。2022年,振東制藥研發費僅1.78億元,同比下降18.57%。同期銷售費則達15.18億元,營收占比超45%。
好在2023年前三季,研發費達到1.37億元,同比增長了10.58%。但仍遠低于同期10.73億元的銷售費。
2022年4月振東制藥表示,2022年將會是公司的“營銷創新年”,也是未來打造“營銷創新型”企業戰略的開局年。
當年,超15億元的銷售費中,服務費、市場運營費達11.17億元,占全年營收的30%。
對此,深交所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振東說明服務費、市場運營費占比是否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存較大差異,是否存在違規返利的情形等。
不算多苛求,即便如此高投入,全年營收仍縮超26%,凈利更虧超五千萬,試問投入效益、精細化水平咋樣?
具備醫療從業背景李穎(化名)對首財君表示,醫療反腐高壓態勢下,單純依靠營銷能為產品打開多大市場空間值得商榷。除了營銷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才應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