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商業評論
動力電池賽道正在上演一場宛如電商領域SHEIN與阿里的大戰。
這里的新主角分別為蜂巢能源和寧德時代。
在電商賽道,阿里國際化市場受到SHEIN兇猛侵蝕,從市值來看,阿里巴巴當前市值為2109億美金;而SHEIN估值660億美金,是阿里市值30%+份額。
類比之,在動力電池賽道,寧德時代市值8122億人民幣,蜂巢能源于去年11月獲得上交所上市批準,估值600億元,而且近期拿下寶馬540億人民幣大單,其估值可能發生火箭式增長。
10月12日,據媒體報道,蜂巢能源已經獲得寶馬歐洲區近90GWh的產能訂單。如果每瓦時的價格以0.6元來估算,寶馬這筆訂單的價值將到達540億人民幣。這筆大單金額比蜂巢能源估值還高,可謂“生吞寶馬大單”。
試問旁觀者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慌不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蜂巢能源能從寧德時代手中硬搶寶馬大單,也非一日之功,其實早已有預兆。
一場“豪賭”背后的暗涌
蜂巢能源的誕生,原就是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的一場十年豪賭。
2012年,彼時新能源汽車寥若晨星,動力電池還處于冷門領域,甚至被視為笑柄。
但魏建軍意識到電動車領域的巨大潛力,于長城汽車內部成立動力電池項目組,2016年將其升級為事業部,即蜂巢能源的前身。
2018年2月,蜂巢能源正式成立。
43歲的楊紅新,是長城汽車老兵,于2003年加入公司技術中心,歷任新能源工程研究院院長、動力電池事業部總經理等職位,于2018年出任蜂巢能源總經理一職,2021年成為董事長。
(蜂巢能源發展歷程)
楊紅新制定了蜂巢能源2025年全球年產能達到100GWh的計劃,并最終成為國內前三強企業。
這種信心來自于它的核心技術——短刀電芯+疊片。
疊片技術在電池制造中主要應用于方形和軟包電芯,蜂巢能源通過八個工位同時進行疊片,以每秒0.125個電芯的生產速度,取得了行業領先的效率,特別是在與圓柱電池的競爭中。
但方形電芯的高生產效率對良率和一致性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寶馬的巨額訂單將幫助疊片技術在電池制造中邁出更大的步伐。
其實,包括松下和寧德時代在內的電池制造商也計劃開發疊片電池,但迄今為止,蜂巢能源稱自己是這方面的先驅。
2019年,憑借其產品在市場上取得的突破,楊紅新豪言,“搶占電池行業巨頭寧德時代40%以上市場份額“。
彼時,寧德時代占據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的50.5%。"這是競爭不充分的結果,通常情況下,在任何市場中,一家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30%都是不正常的。"楊紅新說。
從長遠來看,這種競爭將降低電池成本,有利于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2022年12月,蜂巢能源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蜂巢能源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71億元、42.39億元、8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8.17%,逐年呈上升趨勢。
但由于巨額的投入,蜂巢能源目前仍未盈利。2020-2022年,蜂巢能源電池業務毛利率分別為0.89%、3.23%及4.57%,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022年凈虧損達22.5億元。
更嚴峻的挑戰是營收來源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長城汽車。以2022上半年為例,長城系車型帶來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達57%。
其實蜂巢能源能夠成功拿下寶馬大單,也不乏長城汽車長期背后助力。
三年前,長城汽車和寶馬集團合資成立光束汽車公司,各持股50%。
2020-2021年,蜂巢能源和這家公司做過多筆交易,比如PACK(組合電池,即動力電池的包裝、封裝或者裝配過程)系統開發、車間設計等。
(圖片來源:蜂巢能源招股書)
其中,PACK系統開發的兩筆交易金額共3057萬元。
“光束汽車用的就是蜂巢能源生產的電池。寶馬可能基于此前良好的合作,給了訂單?!逼囆袠I業內人士表示,傳統OEM都希望有一家穩定、長期的合作伙伴。
電池市場墜入紅海,蜂巢能源與寧德時代的存量博弈
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后,動力電池行業最大的擔憂已轉變為產能過剩。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裝機量為219.2 GWh,約為總產量419.7 GWh的一半,意味著電池供應過剩達200GWh。
由于國內的瓶頸,許多電池制造商正在國外尋找機會,包括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億緯鋰能、中航鋰電均在海外建廠,主要在歐洲。
不少電池廠商試圖通過出海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例如,大眾汽車支持的國軒高科上半年海外收入較去年同期翻了兩番,達到31億元人民幣(4.332億美元)。
然而,今年10月,歐盟宣布對產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正式啟動反補貼調查。這使出海這條道路變得更加困難。
歐盟對電池制造商的最新補貼有一些新要求: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制造商必須獲得歐洲合格認證,從2027年起,至少60%的材料必須在歐洲采購,這將大大增加成本。
最難的是在歐洲購買電池負極材料。由于生產過程中的高能耗和粉塵問題,很難在歐盟建立負極材料工廠。此外,即使滿足了60%的采購要求,歐洲制造的電池成本也將高于中國制造的電池。
此外,《歐盟電池法》也將于明年2月生效,該法對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如碳足跡、電池回收、回收材料的再利用和盡職調查,必然增加中國電池制造商走向世界的難度。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中國電池協會理事長于清教表示,銷往歐洲的電池必須遵守《歐盟電池法》,因此短期內生產成本將上升,這將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從長遠來看,該法將導致電池行業的重新洗牌,并推動全球范圍內的低碳轉型。
這對于尚處于爬坡階段的蜂巢能源的打擊更大。而且還需要面臨巨頭的激烈競爭,比如寧德時代。
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統計,去年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市場份額為32.6%,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而蜂巢能源則以2.5%的市場份額進入前十。
從體量上看,蜂巢能源與寧德時代仍有差距,其實兩者早已開啟正面硬剛。
2022年2月,蜂巢能源被曝出受到寧德時代起訴,法院判決書顯示,2018年至2019年,9名寧德時代前員工加入蜂巢能源關聯公司,為蜂巢能源提供服務。
這9名員工在寧德時代任職期間,分別擔任總工程師、制造工程師和營銷專員。寧德時代認為這9人違反了公司與他們簽訂的協議。
2022年7月,在法院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蜂巢能源向寧德時代支付500萬元和解款。
在與巨頭比拼當中,蜂巢能源具備自己的“殺手锏”——價格,作為增長最快的電池企業,它的目標就是要挑戰市場,底氣源于其工藝上要比寧德要簡單一些。
在商用車C to P(將電芯直接集成到電池組中,再將電池應用到車上。與C to P對應的是C to C,將電芯直接安裝在車輛中)領域,寧德時代對每個小電芯進行膠粘;而蜂巢能源走的是大模組膠粘,所以工藝方面能節省一部分成本,而且后期維修環節,蜂巢能源也可節省一些成本。
C to P實際上并不完全是電芯到PACK,也可以歸為一個大模組到PACK。寧德時代小電芯到PACK更節省了空間,蜂巢能源在成本和工藝方面相對更有優勢。
結語
寶馬一直致力于推動電池技術的進步,寶馬決定把巨額訂單交付給蜂巢能源,或許說明寶馬更看好方形電芯,認為方形電芯才是標準化生產的最佳解決方案。
倘若寶馬的訂單能夠如期交付,蜂巢能源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同時將推動疊片技術在電池行業的應用。
過去幾年,蜂巢能源成為崛起最快的電池新秀,能否挑戰寧德時代電池霸主地位,拭目以待。
參考鏈接:
https://asiatimes.com/2019/07/battery-maker-svolt-a-chinese-success-story/
https://www.yicaiglobal.com/news/chinas-nev-battery-industry-is-going-through-a-shake-up-due-to-supply-glut-more-curbs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810421679744028&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27062670753792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