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沈庹
菜刀不停地斷,業績持續拉胯,張小泉似乎陷入到了一個死循環。
400年中華老字號、刀剪行業第一股,它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對于公司來說,產品質量屢次塌房,一度削弱了品牌形象,而近年來業績疲軟,更讓中小投資者們鬧心。
圍觀“斷刀門”
用張小泉的菜刀拍蒜,蒜拍好了,菜刀不是斷了,就是裂了。自去年以來,“斷刀門”不知道上演多少次,幾乎每一次都能輕松地登上熱搜,成為茶余飯后的笑談。
但每一次熱議背后,張小泉(301055.SZ)的官方回應,都不太令人信服。
從早前回應菜刀不能拍蒜,到日前承諾的可以輕拍;從公司總經理夏乾良教中國人切菜,到啟動斷刀召回換貨行動。這家老字號,試圖一步一步消退誤解、改善形象。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張小泉的消費者就能享受在一定周期內無理由退貨、更換和保修等售后服務。
不過,拍蒜斷刀是否與質量有關,至今沒有得到明確的回應。按照張小泉的說法,不同的刀具,有不同的用途。
中式廚房里的刀具用途,大致分為切片、斬骨和斬切兩用等3種。近年在消費升級趨勢的驅動之下,刀具企業在這一基礎上提檔升級,聚焦于對材質、鍛造技術與工藝的改良和創新。
在廣東陽江市,已形成國內最大的刀剪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聚集了一眾品牌。十八子、王麻子以及張小泉等老字號,均在當地投產刀剪智能制造基地。
陽江刀剪制造基地是張小泉的重點募投項目,達產后,產能預計提升2.35倍。
在刀剪擴能背景之下,公司近兩年(2021-2022)研發投入均超2000萬元,為何難找出一把既能拍蒜,又能切菜的刀?
在直播間里,王麻子、十八子的菜刀,現場能拍蒜,甚至拍鵝卵石毫發無損,張小泉的粉絲們,估計只能望“刀”止渴了。
業績窒息
這一年多來, 張小泉艱難地活在“斷刀門”陰影之下。
今年1月,公司上榜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榜單,主管部門警示張小泉菜刀不能拍蒜,必須尊重消費者權益。
有外患,更有內憂。在國內生活五金消費市場疲軟的趨勢下,公司經營遭遇嚴峻考驗。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歸母凈利潤927.2萬元,同比分別減少13.78%和77.41%。
事實上,公司的業績頹勢,自2021年上市后就開始顯現。2022年,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5%,首次跌入個位數。同期,歸母凈利潤大降47.30%,敲響了警鐘。
刀剪具產品屬耐用品,更換周期長,市場規模不大,成長空間有限。
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國內刀具行業消費規模僅464億元,2019年至2022年復合增長率為5.69%。
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的張小泉,成長性也是嚴重不足。
瓶頸待突破
為了突破增長瓶頸,張小泉在刀剪用品主賽道上,已滲透進更細分領域,圍繞廚房、家居等場景進行多元化布局。
在廚房五金品類中,拓展了炊具、雜件竹木等產品;在家居五金品類拓展了個護個清、園林五金等產品,公司SKU已超2000個。
多而雜的產品,很快產生問題,公司資源不集中,難以打造出爆品。
在9月接受機構調研時,公司表示對SKU精簡是今年重點工作之一,將針對不同渠道與品類月度銷售狀況和產品競爭力,滾動設定淘汰范圍,將更多資源聚焦到核心SKU上。
股東們似乎也沒有了太大的耐性。
去年第四季度,中信證券張小泉員工參與創業板戰略配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陳德軍、上海均瑤不同程度減持所持公司股份;今年1月公司股東萬志美將所持115.83萬股(占總股本0.74%)清倉離場。
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擁有股東1.005萬戶,較去年末減少1160戶,低于輕工制造行業上市企業平均股東戶數(2.57萬戶)。
控股股東張小泉集團雖沒有減持,但基于自身資金需求,已將所持股份幾近全數質押。
主營批發零售等業務的張小泉集團,已面臨較大償債壓力。截至上述公告日,其有息借款總余額3.90億元,需在未來半年至未來一年區間內償付。今年上半年,該集團營業收入4.83億元,凈利潤888.64萬元,資產負債率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