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商業觀察 凡一
編輯 | 方遠
一張三寸小卡,本是明星專輯中的贈送物品,并無具體價格。但在粉絲的熱愛、資本的有心推動下,竟被炒至數千甚至上萬元,甚至成為了撬動電商、綜藝、消費品牌經濟的流量密碼,而粉絲也在炒卡的過程中逐漸丟失了追星的初衷。
粉絲們感嘆買不起小卡,追不起偶像的同時,炒卡者們也發現,這門生意并沒有想象中好賺。小卡的價值與明星本人高度綁定,一則負面新聞便能引發卡片價值的劇烈波動。
粉絲、炒卡者、明星經紀公司們多方博弈之下,小卡江湖正變得越發復雜,也越發失去它原本的面貌。
買不起的明星小卡
不久前,小具在小紅書發布了一則圖文,標題為“1500元入手張元英小卡福袋值嗎?”,配圖是三張印有韓國歌手金善旴自拍照片的紙質卡片。
圖文吸引了數百點贊,網友紛紛留言:“超值”、“蹲賣家”、“又值又熱”。
小具所說的小卡,一般是偶像經紀公司官方發布的,隨實體專輯或者實物周邊產品一起附贈的印制偶像自拍的紙質版卡片。因為大部分卡片尺寸都是5.5cm 8.5cm,因此也被成為“三寸小卡”。
小卡本身是附贈品,原本并沒有價格。但不知何時起,粉絲圈卷起了一股買賣小卡的風潮,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卷入這類交易,小卡價格也愈發昂貴。
在卡圈,這些卡片的價格主要集中在幾十至上百元不等,有些卡片甚至能達到數千元。
有用戶在小紅書平臺出售韓國男歌手金晟玟的自拍照片,部分卡片單張價格達4200元。而熱門女團BLACKPINK成員的限定稀有卡,其價格則長期高達數千乃至上萬元。
高額利潤催生了越來越多卡圈交易用戶,這些用戶遍布小紅書、微博、咸魚、抖音等平臺。
在小紅書搜索“明星小卡”,會涌現大量買賣明星卡片的相關內容。有用戶曬出他積攢的2000張小卡,整整裝了六個大收納盒。
在微博,小卡買賣有專門的微博話題頁,叫做“倒賣女王”,關注人數超過16萬,超話內容有32.9億閱讀。點進超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黑話,比如“幫我看看這張有前途嗎”。
隨著卡圈人數日益增多,與小卡相關的產業隨之興起。抖音博主“我是_芊芊a”將其選卡、對光、套卡膜、貼索引貼、裝盒、貼封口貼等流程錄制并發在抖音平臺,每條視頻點贊量可達幾萬甚至十幾萬。
而在淘寶,則涌現出大量售賣明星小卡相關產品的店鋪,包括照片、卡套、打印服務、卡冊等等,其中不乏卡套銷量過萬甚至過10萬者。
不止線上,相關的產業還延伸到了線下。在廣州、北京、上海、天津、武漢、香港、沈陽等城市皆出現了售賣明星小卡的實體店鋪。
隨著明星小卡生意在線上線下鋪開,經紀公司、綜藝制作團隊也開始重視小卡的經濟效益。
國內知名偶像團體經濟公司樂華首家線下體驗店YHspace落地北京,抽卡機是周邊零售區域布局之一。此外,樂華娛樂也開設了抖音官方直播間,售賣官方小卡和周邊。
在樂華抖音店鋪,其3張官方藝人小卡售價為99元。
此前,《中國新說唱巔峰對決》也推出了限量發行的明星卡片,其中說唱歌手Gai的小卡更是被炒到了7000-18000元的天價。
近期,騰訊QQ也推出了其卡牌業務“QQ集卡”,并上架了多款知名IP卡牌。
得益于巨大的流量效應,明星小卡開始走向娛樂圈之外的商業消費領域。
喝茶百道可送the shy小卡,買奧利奧可抽BLACKPINK聯名小卡,在新加坡的克拉碼頭,吃海底撈火鍋就送BLACKPINK THE GAME聯名小卡。
一張小卡,成為了撬動粉絲經濟、綜藝熱度、餐飲銷量的流量密碼。
粉絲經濟的吸金神器
明星小卡剛出現時,粉絲并未將其視作“理財工具”,而是承載他們對偶像感情的載體。
2010年,SM公司在少女時代專輯《Oh!》中附贈小卡。
當時的小卡不像現在有各種收藏或交易價值,但依舊引得粉絲爭相購買,首日專輯銷量就破10萬張。為了得到偶像的自拍照片,有網友表示,當年自己特意跑去韓國購買專輯,才搶到當時全店最后一張明星小卡。
直至今日,老粉們回憶起當年的少女時代,還是會忍不住感慨:她們什么風格的舞蹈和歌曲都可以駕馭,元氣、鬼馬、冷艷、傷心的,那時候發光的她們和同樣因青春而發光的自己是同頻的,對她們的喜歡也是純粹的。
于粉絲而言,手中有一張少女時代小卡,就意味著偶像在近距離地陪伴自己。
但對娛樂公司而言,粉絲的這種喜愛意味著強大的消費力。
SM專輯熱賣讓各大娛樂公司看到了巨大的經濟潛力,于是紛紛效法,從此小卡變成了專輯附帶的固定周邊,且逐漸發展出專輯卡、特典卡、簽售卡、線下卡等類型。
小卡的發行模式酷似盲盒的發售方式。通常專輯中會隨機附贈一張或多張卡片,當團體成員較多時,粉絲抽到心儀偶像小卡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如韓國男團NCT有23名成員,而每張專輯僅附贈一張小卡,極大地增加了抽到本命卡的難度。
在盲盒模式的基礎上,娛樂公司又借助饑餓營銷,推出了銀卡、典藏卡等數量更為有限的小卡種類。卡片的稀有度愈發加重了粉絲的抽卡難度,為了得到心儀的小卡,粉絲不得不購買大量專輯或從其他粉絲手中購買,因此粉絲內部出現了越來越多售賣卡片的人。
但影響明星卡價格的因素復雜且多樣,稀有度、明星熱度、負面新聞等都會影響卡片價格,因此一部分手持卡片的粉絲變身為“炒卡人”,他們會事先囤積大量有升值或保值潛力的卡,將其炒至高價后再出手,這類人被圈內稱為“廚子”。
在“廚子”的炒價下,專輯中免費贈送的卡被炒至300多元一張。有粉絲花6000多元買了一張張元英簽名卡,5個月后,有網友在評論區指出那張卡片已經漲到8500元了。
卡圈大幅度漲價后,粉絲們猛然間發現自己手中持有的偶像卡片變成了理財產品,于是越來越多粉絲加入“廚子”隊伍。還有很多原本非卡圈的粉絲,望風而動,紛紛加入卡圈趁機賺一筆。
眼看卡片價格被越炒越高,一些藝人的粉絲組織也開始進行限價。比如韓國女子演唱組合aespa的粉絲站子曾對專輯小卡進行控價,但該行為引發粉絲不滿,直言“沖專輯銷量就是為了賣卡回血”。
但也有粉絲開始反思自己收集卡片的初衷。17歲的香菜,從小學起就喜歡聽紅貝貝的歌,也數年如一日買專輯。但從高三入卡圈后,她感覺完全停不下來了,而且隨著卡片價格的高漲,她也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廚子”,每日奔波于各大賣卡平臺。
“我感覺我沒有以前那么純粹地愛他們了”香菜感慨道。
當小卡價格開始跳水
在越來越多粉絲加入卡圈炒卡行列時,一些資深“廚子”開始發覺“卡圈價格正在跳水”。
小羊是卡圈資深“廚子”,面對卡圈價格跳水,他忍不住發文:前兩年還1000多塊的裁縫姐現在跳成一兩百了,85元拼的特典還沒收到就跳到25包郵,100塊的專輯拆到最好的卡,結果一查市價20元。
卡圈價格大跳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卡太多了。
經紀公司為了促進專輯銷量,印制發行了大量明星小卡。導致很多粉絲每天忙于買卡,有粉絲表示,感覺每天醒來都有新的卡要買。但隨著卡片積累越來越多,整個卡圈市場開始供大于求,最終導致卡片價格開始滑落。
此外,今年線下活動的徹底開放,也加速了卡片價格跳水。線下演唱會、簽售會的火爆,讓很多粉絲發覺,看真人能比收集小卡更近距離接近偶像。因此,在追星路上,很多粉絲開始選擇將錢花在線下的追星活動中。
有粉絲發文表示,在演唱會見到偶像真人后突然對小卡沒有一點興趣了,準備退出卡坑。
回顧自己的炒卡之路,跳出卡圈的粉絲忍不住感慨:不要被三寸小卡綁架,會變得不幸。
但還有一部分粉絲,他們憤怒于卡圈價格大跳水,并且呼吁卡圈再次將小卡價格炒上去。
劇烈的價格波動再次證明,作為一種小眾收藏品,卡圈的投資價格并不十分穩定。它的基礎價格完全依托于粉絲對明星的情感,當明星的商業價值一路走紅,小卡價格往往隨之水漲船高。
但正因與明星高度綁定,一則負面新聞或許就能擊穿小卡的粉絲溢價。從根本而言,這是一個與明星高度綁定的小眾市場。
對一般玩家而言,如果把它當作追星的消遣尚可,如果將其作為一種“生財之道”,恐怕注定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