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陳曉京
國內上市乳企,在普遍經歷了上半年的業績疲軟后,終于在第三季度收復失地,情況有所好轉。
頭部企業依賴強悍渠道和產品優勢撐住了銷量,中小乳企的日子仍不輕松,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
多年前,常溫奶存量時代來臨,低溫奶成為乳企們爭相攻占的下一城,極致的內卷之下,也為企業謀得了一線生機。
當下原料奶價格低位運行,為乳企帶來結構性調整的機遇,不過,終端消費市場回暖緩慢,乳企的好日子還不會很快到來。
業績加速分化
節日消費市場的恢復,也給乳企們打了一劑強心針。今年第三季度,伊利股份(600887.SH)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近6成。據該公司高管透露,其第三季度常溫奶產品銷售金額同比增長近雙位數。
去年以來,乳制品消費市場一片蕭瑟,產品難賣,線上線下每天都在打折促銷。今年上半年,大多數乳企業績幾乎一致地降速,指望第三季度能夠咸魚翻身。
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70.91億元、歸母凈利潤93.8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4%和16.36%。
作為公司收入大頭,液態奶業務收入654.3億元,較上年同期僅增長2.07%。這一微弱的增長,也主要是由第三季度貢獻。
行業老二蒙牛乳業(02319.HK)的液態奶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6.40億元,同比增長4.98%。
客觀地說,伊利股份盈利水平的改善,得益于銷售費用減少、上游原料奶價格走低等因素影響,第三季度單季毛利率32.37%,較上年同期增加1.6個百分點。
不過,行業的主要看點并不在兩巨頭,異軍突起的新乳業更加可圈可點。該公司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81.94億元、歸母凈利潤3.81億元,同比增長9.55%和22.78%。
新乳業(002946.SZ)自創立以來,就專注低溫奶市場,這也是特殊三年后唯一保持增長的乳制品細分品類。
同樣以低溫奶為主的光明乳業(600597.SH),運氣就沒這么好了。在受到其他乳制品和牧業的影響下,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降低,分別為206.64億元和3.23億元,同比分別減少3.47%和12.67%,第三季度更是虧了1528.33萬元。
三元股份因為盧森堡公司、首農畜牧不再并表,剔除其影響后,主營業務實際增長8.4%,扣非凈利潤下降77.49%。
去年陷入丙二醇事件的麥趣爾,今年業績繼續拉胯,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6354.98萬元。同樣虧損的,還有莊園牧場。
增長靠什么?
今年5月,三元股份(002719.SZ)賣掉首農畜牧部分股權,獲得轉讓收益1.92億元,前三季度業績大增114.36%。其接下首農畜牧部分股權,才一年半時間。
在液態奶主業之外,公司近年熱衷于收并購和跨界。從收購八喜品牌,到聯合上海復興收購法國圣悠活,再到與古井貢酒、圣悠活等聯名冰淇淋產品,多元化提速。
其中,對公司貢獻最大的還是八喜運營主體艾萊發喜(目前持股95%)。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85億元,凈利潤1.18億元,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
皇氏集團(002329.SZ)在非常小眾的水牛奶領域做到頭部,成了不可小窺的勢力。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68億元、歸母凈利潤1.75億元,同比增長24.86%和203.41%。不過,業績暴增,并不是水牛奶賣的好。
期內,公司子公司云南皇氏來思爾轉讓來思爾物流10%股權,獲得投資收益約303.12萬元;轉讓皇氏來思爾乳業32.8996%股權、來思爾智能化乳業32.8996%股權,合計獲得投資收益2.11億元;轉讓安徽皇氏綠能科技80%股權,獲得投資收益677.19萬元。
新乳業雖說也是靠收并購做大,但低溫戰略一直未變,并向高端推進。今年9月,公司旗下夏進乳業推出賀蘭山產區高端牛奶產品,并以此走向全國,補齊了高端產品的短板。
拼產區優勢,只是近年乳企的策略之一,奶牛種、新鮮戰略等,乳企在吸引消費者掏出錢包時,窮盡手段。
在低溫鮮奶業務中,新鮮被認為是門檻高、兼具護城河的細分業務。新乳業靠這一優勢構建了壁壘,其前三季度推出的24小時鮮活有機乳產品,已在多座城市上架,逐漸在高端鮮奶市場拿到話語權。據公開數據,前三季度,其24小時高端系列產品收入同比增長40%。
隨著高端低溫奶的價值被市場廣泛認可,不少乳企也擠進這一賽道,光明乳業、三元股份,君樂寶、衛崗等一眾乳業早已尾隨進場。
第四季度歷來是中國傳統的消費旺季,在今年中秋、國慶消費復蘇之下,乳品經銷商進貨備貨的積極性得以增強。
在日前伊利股份的業績會上,公司管理層對第四季度表現出樂觀,預期乳業消費市場呈現恢復性趨勢。
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前三季度乳業消費市場緩慢復蘇,有市場需求上升的拉動,更是各大乳企促銷出貨的結果。行業回暖,尊嘟假嘟?
對此,乳企也是憂慮重重。在今年5月末的投資者大會上,新乳業董事長席剛就敏銳地捕捉到消費者心理: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受外部因素影響減弱,但更趨于務實和謹慎,消費決策相對保守。
這對于乳業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可能是結構性調整的機會。
2014年,乳制品行業進入低谷期,常溫酸奶異軍突起,光明莫斯利安撥得頭籌。繼莫斯利安之后,伊利的安慕希2020年銷售規模突破300億元,成為常溫酸奶領域第一大單品。
如今,這樣的機會,只會在低溫奶品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