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2023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迎來了104歲生日。走過風雨百年路,南開大學出了不少仁人志士,他們在各行各業皆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而在創投圈,近年涌現了張一鳴(字節跳動創始人)、俞永福(阿里本地生活集團CEO)、周儒欣(北斗星通董事長)、鄭偉鶴(同創偉業董事長、創始合伙人)、劉道志(山藍資本創始人、董事長)、梁文濤(泓湖投資創始人)、盛希泰(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等一眾知名人物。
聚焦到醫療創新領域,南開校友在近期更是喜事連連。9月5日,宜明昂科創始人兼董事長田文志帶領公司成功上市;6月29日,來凱醫藥董事長兼CEO呂向陽在港交所敲鐘。另一位南開校友,君圣泰醫藥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利平領導的企業也于5月30日遞交了招股書。
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僅這三年,南開大學已在醫療創新領域共計收獲了6家上市企業,總市值超500億元:除上述提到的來凱醫藥和宜明昂科外,還包括康希諾、皓元醫藥、時代天使和歸創通橋。
另外,一級市場端,南開大學校友們創辦的醫療創新企業(后文簡稱“南開校友企業”)頻獲融資。根據動脈橙數據庫數據,自2018年以來,已有超20家南開校友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逾40億元。其中,依科賽生物、藥坦藥物、維申醫藥、軼諾藥業等更是拿下上億融資。
“南開大學在化學、生物、醫藥等學科領域具有不錯的優勢,也培養了一批產業界的人才,我身邊很多校友在跨國大藥企擔任首席科學家。”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秘書長、同創偉業投資合伙人劉益民告訴動脈網,正是數十年的人才積淀,使得南開校友在當下醫療創新的大潮中得以脫穎而出。
可以看到,擁有百年歷史的南開大學,正快速走出一支醫療創新創業天團。
南開校友捷報頻傳,三年斬獲6個醫療IPO
作為一家綜合性的大學,南開大學似乎在醫療創新領域發聲很少,甚至可以說得上是靜悄悄。
但正如前文所述,這幾年南開校友們創辦的醫療企業正取得迅猛發展,并吸引到行業廣泛關注。據動脈橙數據庫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港股已有10家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其中就有兩家企業的創始人為南開校友,占比為1/5。
動脈網根據互聯網公開資料制圖
“南開校友身上的特點是務實、穩健、低調,他們更愿意將時間花在做事,特別是做有意義與價值的事上。”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秘書長、同創偉業投資合伙人劉益民表示,“我接觸了不少南開校友的創業項目,他們布局的領域都十分前沿。”
比如今年沖擊上市的君圣泰醫藥,其創始人兼CEO為南開大學化學系1986級校友劉利平博士。據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秘書長、同創偉業投資合伙人劉益民介紹,劉利平博士擁有很強的創業熱情,她一直對前沿技術保持著熱忱,也十分穩健。“在創新藥火熱的這幾年,很多企業都‘瘋狂燒錢’,遇到寒冬便難以為繼。在劉利平博士的帶領下,君圣泰醫藥一直很理性,在推動業務持續進展下,賬上現金還十分充裕。”
不僅如此,君圣泰醫藥亦立足源頭創新,從成立之初即專注于代謝及消化系統等慢病領域的未滿足臨床需求,開發了天然小分子多功能原創新藥。
目前,君圣泰醫藥已自主開發包含5款候選產品的產品管線,涵蓋9種適應癥,其中5個適應癥項目已處于臨床開發階段,口服藥物HTD1801及TLR4抑制劑HTD4010進展較快。另外,君圣泰醫藥也在推進候選藥物HTD1804、HTD1805、HTD2802分別在治療肥胖癥、代謝疾病和炎癥性腸病的潛力研究。
據悉,君圣泰醫藥的項目已獲得美國FDA授予的2項“快速通道資格認證”、1項“孤兒藥資格認證”、2項中國“十三五新藥創制重大專項”。
可見,專注原創創新和重視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是君圣泰醫藥的核心發力點。這一特質也體現在了6家已上市的南開校友企業身上。
縱觀6家已上市的南開校友企業,宜明昂科聚焦抗腫瘤免疫治療產品的開發研究、來凱醫藥加速全球原創新一代小分子及抗體靶向藥物的研發、歸創通橋發力神經和外周血管介入領域、時代天使持續在隱形正畸方向深潛、皓元醫藥專注在小分子及新分子類型藥物CRO&CDMO服務、康希諾深耕抗原領域。
以今年9月剛上市的宜明昂科為例,其研發方向主要包括新型重組蛋白、雙特異性抗體、及TANK?細胞治療等,現已開發了一個以基于先天免疫的14款候選藥物的豐富管線,其中有8個正在進行臨床。
值得一提的是,宜明昂科的核心產品IMM01是創新靶向CD47的分子,亦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SIRPα-Fc融合蛋白。此外,旗下IMM0306和IMM2902均為已進入臨床試驗的針對各自靶點的全球首創雙特異性分子。
又比如今年6月上市的來凱醫藥,該企業已針對Afuresertib (LAE002)、LAE001及LAE005啟動六項臨床試驗,其中包括一項關鍵試驗,覆蓋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以解決癌癥領域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六項臨床試驗中,三項為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MRCT)。
在自主研發領域,來凱醫藥內部已發現十二種候選藥物。LAE102是來凱的首個自主研發抗體,于2023年5月獲得FDA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批準。
除了本身的學術與研究氛圍使得南開校友專注原創創新外,家國情懷也一直是南開校友身上的底蘊。比如康希諾的創始人宇學峰,他是國內改革開放后最早留學的一批人,其畢業后在加拿大多倫多工作,任職于一家世界知名疫苗企業,擔任全球開發總監,收入優渥。后來,他發現彼時國內疫苗行業遠遠落后于國際頂尖水平,于是決定回國創業,想打造由中國人自己自主研發的國際一流的疫苗企業。
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秘書長、同創偉業投資合伙人劉益民亦提到:“劉利平博士2011年回國創業前,曾在Stealth Bio和MannKind等生物科技公司擔任科學領導職位。出于對祖國的熱愛與身上充滿的創業激情,她選擇回國創辦了君圣泰醫藥。”
正是低調、務實、穩健的特質,以及關注源頭創新的探索精神和身上的家國情懷,南開校友們往往都是默默做事。盡管發聲不多,但他們在醫療創新等前沿領域已悄悄取得不錯成績。
頻獲資本認可,超20家校友企業拿下逾50億融資
南開校友近年除了在二級市場傳出好消息外,一級市場也捷報頻出。
根據動脈橙數據庫數據,目前已有超20家南開校友創辦的醫療創新企業在一級市場完成了融資。這表明,南開校友們的醫療創新項目受到了資本市場的普遍認可。
在領域分布上,南開校友們的醫療創新項目超一半聚焦在生物醫藥領域。
多位南開校友告訴動脈網,這個現象與南開大學的強勢學科分不開。在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學科排名里,南開化學學科位列全球前1‰,生物四個學科位列全球前1%,很多生物醫藥領域創業的校友大多都來自這幾個學科。
以9月剛宣布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的艾捷博雅為例,其創始人兼CEO汪群杰就畢業于南開大學化學系,師從國內有機硅知名專家周秀中教授。從南開大學本碩畢業后,汪群杰赴法國蒙彼利埃大學攻讀化學博士學位,師從法國科學院院士Corriu教授。
如同前文所述,南開學子擁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汪群杰在國外學成之后在安捷倫工作了一段時間,便選擇歸國發展,開始了其長達20多年的創業歷程。2020年,汪群杰再出發,創立了艾捷博雅。該公司既著力于解決藥物分離純化、臨床質譜前處理自動化的“卡脖子”難題,亦在業內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包括提取、分離純化材料、自動化設備、分離純化工藝開發及服務。
同樣來自南開大學化學系的還有1996級的馮焱,其畢業后在美國密歇根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隨后回國在多家藥企歷練。2019年,馮焱創立領泰生物,該企業專注于First-in-class/Best-in-class小分子創新藥研發,擁有靶向蛋白降解(TPD)藥物的研發平臺。
目前,領泰生物已融資到Pre-A輪,受到元生創投、張科領弋等投資機構青睞。在今年5月,領泰生物宣布其自主研發的irak4新型蛋白降解劑獲美國FDA正式批準進入臨床I期試驗。
與化學系一樣,生物系畢業的校友在醫療創新領域也人才濟濟。比如1990級的陳旭,其創辦的依科賽生物就在今年5月拿下了近億元B++輪戰略融資。該企業主要關注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化,并投入數億元打造無血清培養基、胎牛血清、鑒定試劑等產品系列。
談到創辦依科賽生物的初衷,陳旭此前告訴動脈網,“在大量的生物醫藥原材料依然呈現進口占主導的局面下,更要加快國產替代的步伐。依科賽生物就是要解決生物醫藥卡脖子、實現關鍵原料國產化的使命。”
映恩生物創始人兼CEO朱忠遠也畢業于南開大學生物系,其后在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2020年,朱忠遠創立映恩生物,主要聚焦腫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領域。
發展3年間,映恩生物獲得多輪融資,最新輪次為B輪,背后投資方涵蓋了禮來亞洲基金、楹聯健康基金、華蓋資本、紐爾利資本、松禾資本、元禾控股、藥明生物等知名機構。今年,德國制藥商BioNTech與映恩生物達成合作,引進后者兩款ADC(抗體藥物偶聯物)產品。
除了畢業后各自在醫藥領域打拼外,與眾多名校一樣,南開大學背后也有一個龐大的校友圈。在這個圈子里,不僅有創業者、跨國藥企高管,還有高校實驗室負責人、上市企業高管、投資人等,他們在這個圈子里基于自身特長互相幫助、給予資源和人脈,最典型的莫過于成立于2019年的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
從創立之初,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意在打造一個為醫療健康領域校友全方位交流、互動、互助的平臺,為此,校友會舉辦了各類活動。比如2020年時,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籌辦了南開醫療健康產業高峰論壇,聚集了260位南開校友。“我們有一些投資項目就是在校友會的活動上認識的。”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秘書長、同創偉業投資合伙人劉益民表示。
“不管是在校園里,還是在社會上,南開人互幫互助,彼此幫襯的校友文化特別濃厚,可以用一呼百應來形容。”南開校友、山藍資本創始人劉道志在接受南開上海校友會滬刊編輯組采訪時表示,“比如我擔任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創始會長,而南開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優秀企業家尤其多,當我們舉辦醫療校友活動時,很多校友再忙再累、排除萬難也要來參加,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依舊給予了大力支持,這讓我切身感受到了南開人的凝聚和熱情。”
不難發現,一方面在各自細分領域砥礪前行,一方面基于各自優勢互幫互助,南開校友們在醫療創新領域逐漸形成了一股合力。從這點看,未來,南開校友們在醫療創新上勢必還能帶來更多可能。
面向未來,百年南開還將講述怎樣的產業創新故事?
從1904年的嚴氏家塾肇始,到1919年成立,再到2023年迎來104歲生日,南開大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各行各業的人才。
而放眼當下,作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南開大學也正在講述新時期的故事。比如在產業端,重視科研成果轉化正成為上到國家,下到企業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這一方向上,南開大學也在發力:在南開大學建校104周年紀念日當天,新開湖基金正式發布——其是南開校友企業家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新開湖基金以南開校友的資源和資本助力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旨在發掘南開大學的人才優勢和南開校友的資源優勢,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推廣,融入天津經濟發展,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據悉,新開湖基金將面向具有合格投資人資格的南開校友企業家與社會資本開放,帶動更多資本力量匯入天津,注入天開高教科創園。
這里需要提及的是,天開高教科創園是依托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眾多高校資源,由天津市推動的自主創新與原始創新的關鍵支撐和主要平臺,于今年5月18日開園。在理想愿景中,天開高教科創園是繼硅谷、中關村之后,或將成為新時期下高校創新產業生態的又一典型。
也就是說,面對新時期對科研成果轉化的強烈需求,南開大學除了躬身入局外,還積極聯動自身校友資源,與其他高校等一起,推動產學研生態的建立與發展。
尤其是在“五四”青年節當天,即將入駐天開高教科創園的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段峰教授及其團隊,在北京牽頭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接口試驗,試驗在猴腦內實現了介入式腦機接口腦控機械臂。
于業內而言,這次試驗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標志著我國腦機接口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二是充分展現了南開大學科研實力水平,以及未來在科研成果轉化領域的無限可能。
“這次試驗促進了介入式腦機接口從實驗室前瞻性研究向臨床應用邁進,有助于推動醫療企業產業升級,通過醫工結合打造高端醫療設備民族品牌!”段峰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當然,在國際上評判一家高校辦的好不好,除了名師陣容和強大的校友資源,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外,校友們在畢業多年后對母校的認可度也是重要因素。
這些年來,南開校友反哺母校的新聞常見諸報端。比如在2019年,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就向南開大學捐贈1億元人民幣,設立“南開大學創新基金”,以支持南開師生及畢業生的創新創業項目。作為創新基金的共同發起人,南開大學終身校董、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主席、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也將向基金捐贈1000萬元。
不僅如此,在南開大學化學學科創建100周年(2021年)時,上海創諾醫藥董事長闞穎、皓元醫藥董事長鄭保富、久日新材董事長趙國鋒等校友共同支持1.6億元,發起設立南開大學化學學科發展基金,用于支持化學學科在人才引進與培養、科技創新與發展、科研成果合作與轉化等方面工作,加速推進化學一流學科建設進程。
毫無疑問,南開大學校友們已經在產、學、研、投等方面已形成緊密聯動,并推動著一個以校友圈為紐帶,以科技創新為方向的協同合作方式。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這個樸素的校訓深深鐫刻在每一位南開校友身上。眼下,中國正在走向源頭創新的黃金時代,南開校友們勢必會繼續與時俱進,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推動我國醫療創新事業邁上新臺階。
美麗的渤海之濱,南開校友們創新創業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