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觀臺 馬舒葉
編輯|饒霞飛
作為年輕人的全新潮流打卡地,火出圈的市集,開始口碑崩塌。
“在市集花了260元買的手工銀飾,竟然是1688批發(fā)的工廠貨,原價只有20元?!蹦诚M者在社交媒體吐槽。
同時,亦有消費者表示,花了39元買市集門票,卻因為“主辦方對參與人數(shù)估計不足,現(xiàn)場大排長隊,而辛苦排隊1個多小時進場,卻發(fā)現(xiàn)攤位平平無奇,飲品僅有39元一杯的咖啡、25元的檸檬茶,感覺自己像是個大冤種。”
除了消費者怨聲載道之外,攤主們也苦市集高昂的攤位費久矣。
“以北京為例,以前不少市集攤位費都在100-200元/天,現(xiàn)在市集卻動輒幾百元一天,很多市集卻根本沒有客流,冷冷清清,只能攤主們互相照顧生意?!笔肿黠椘窋傊鲝埲A表示,“某場市集,攤位費500元/天,但日流水只有300元左右,去掉成本,別說攤位費,連飯錢都沒掙出來?!?/p>
圖/價格高昂的市集攤位,來源/鏡觀臺截圖
而在攤主們“攤位費600元,日入為負(fù)”的背后,市集主辦方的“流量焦慮”也無所遁形。
“單個城市的市集活動從每月2-3場到如今超20場,再加上不少商城每天都有的日常攤位,年輕人對市集早已審美疲勞?!笔屑邉澣藙Ⅵ┲毖?。
根據(jù)鏡觀臺統(tǒng)計社交平臺上公布的市集活動信息,整個10月,北京有超過15場市集、上海有超過20場市集,而在新一線城市如重慶、成都、武漢等地,也有超過10場的市集活動,客流減少下,主辦方不得不通過調(diào)高攤位費維持營收。
但單一提升攤位費并非“長久之計”,“要想讓攤主和市集都獲得長效發(fā)展,重視市集質(zhì)量,通過趣味玩法的運營提升客流,才是市集主辦方的出路。”
01 攤位費600元,日入為負(fù)
“現(xiàn)在市集主辦都開始割攤主韭菜了嗎?”
從2022年年中開始擺攤至今,作為一位有主職工作,周六日擺攤發(fā)展副業(yè)的市集攤主,大白無奈表示,如今市集越來越多,但攤主們的處境卻越來越難,主要體現(xiàn)在市集的攤位費水漲船高,“動不動就是大幾百幾天的攤位費,中秋假期在萬達擺攤,攤位費找了朋友一起拼,一天600元,但中秋國慶一共流水不到2000元,加上進貨成本和人工,算下來,我還倒賠了400元。”
此前,從容易遭到驅(qū)趕、沒有營業(yè)環(huán)境保障的“野攤”,到主題多樣的正規(guī)市集,大白曾欣喜于通過繳納一定的攤位費,就可以“專心經(jīng)營副業(yè)”。而市集這一富有生活氣息的新去處,也漸漸成為年輕人爭相趕的“新潮流”。
“2022年剛擺攤的時候,攤位費普遍在100-200元/天,而且不少主辦方還會盡心盡力在各種平臺幫忙宣傳,人流量也是非常可觀的,好的時候,一天的流水能有上千元?!贝蟀籽a充道。
但如今,大白顯然感受到了市集“退熱”下的寒氣,“現(xiàn)在很多市集,特別是在商場內(nèi)用來吸引人流的市集,客流量不如露天場地大,商場也缺乏宣傳,但攤位費卻動輒大幾百元?!?/p>
大白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天攤位費超過300元,他不僅不賺錢,大概率會賠錢。如今,大白只能接受150元/天的攤位,“很多市集都去不起了?!?/p>
圖/冷清的線下市集,來源/鏡觀臺拍攝于北京某線下市集
和大白一樣,將擺攤作為副業(yè)的張華表示,“工作日給老板打工,周末擺攤就是給主辦方打工?!?/p>
“以前市集少,攤主相對數(shù)量也少,很多市集都能接受攤主只包攤一天或兩天,非常適合我這樣周末兼職擺攤的攤主。但現(xiàn)在動輒3天起步,許多周末的市集都必須連帶周五一起才能報名,甚至現(xiàn)在包攤時間拉長到了十天半個月?!睆埲A表示,不少市集都在“變相漲價”,“雖然攤位費沒有大幅調(diào)整,但是攤主進場就先至少包一周或數(shù)十天,成本也陡然增加了?!钡珨傊鱾冊黾拥某杀緟s并未帶來預(yù)期的收益。
“之前參加過的某個市集,攤位費是300元/天,主辦方報名時說周末會多做宣傳,流量不愁?!钡鹊搅爽F(xiàn)場,張華發(fā)現(xiàn),“我們幾個攤主分到的位置處在拐角,進來的人流很難注意到角落的攤位,導(dǎo)致擺攤大半天,還是人流稀少?!?/p>
意識到問題后,張華曾迅速聯(lián)系主辦方,但卻“很久沒有收到回復(fù)”,無奈,張華只能自制了引導(dǎo)KT板放在拐角,“攤主們輪流站在指示牌那里吆喝招攬?!?/p>
最終,張華計算之下,發(fā)現(xiàn)“攤位費300元/天,日流水不到100元,加上交通、成本費用,每天還賠了200元?!?/p>
02 市集擺攤,越來越難
從“潮流新寵”到“攤主收割機”,被詬病越來越貴的市集,也患上了“流量焦慮癥”。
“2022年市集無疑是最火熱的,隨便一場市集人流量都不少,辦下來后,場地方高興,收獲了人氣,攤主們高興,掙到了錢,但現(xiàn)在市集太多了,流量也差了。”主題市集策劃人林雯表示,攤位費越來越高的最后,透露的是市集流量驟降之下的“尷尬和焦慮”。
“如今,包括美食市集、咖啡市集、國風(fēng)市集等等在內(nèi),主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卷,從以前單個城市一個月才有2-3次市集活動,到現(xiàn)在早已日常化的商場內(nèi)的市集小攤,甚至一個周末同個城市會出現(xiàn)十幾個大小市集,對于喜歡湊熱鬧的年輕人而言,市集已經(jīng)不新鮮了,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绷嘱┭a充道。
“以潘家園的攤位為例,2022年擺攤,最好的時候日流水能有2000元,最差也有1000元,但到了今年,賣得最好的時候也不過1000元,更多的時候每天只能賣幾百元。”張華表示,選擇用各種時興飾品擺攤的她雖然“不愁賣”,卻也明顯感受到了市集流量的下降。
圖/潘家園市集,來源/鏡觀臺拍攝于北京潘家園
隨著單個市集流量下降,對于場地成本固定的主辦方而言,為了維持收入,提高攤位費成為了必然之選。
而通過提高攤位費,拉長攤主的包攤時長,甚至“規(guī)定必須一周起包”,也成為了主辦方穩(wěn)定市集攤位,保證市集質(zhì)量的一種手段。
“以中秋國慶這樣的黃金假期為例,如果攤位2-3天一換,主辦方就很難保證市集內(nèi)的攤位不重復(fù),拉長包攤時間不僅方便管理,也能降低攤主間的互相競爭。比如同樣是手工飾品類攤位,主辦方可以選擇珍珠飾品、鉤針飾品等不同品類的攤主,既豐富了攤位,還能招攬顧客?!绷嘱┍硎尽?/p>
但“越來越卷、越來越貴”的市集似乎并未迎來正向循環(huán)。
“現(xiàn)在天氣冷了,攤位費較低的露天市集很快就不能擺了,我目前看到的商場內(nèi)部的市集,流量都不好?!睆埲A直言,“不少年輕人進商場直奔地下1層吃飯,商場內(nèi)的市集根本分不到流量。不僅如此,流量好的商圈,攤位費就足以勸退攤主了。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市集為例,每個攤位10天起包,10天僅是攤位費的成本就5000元了,這對于很多小攤主來說,實在難以承擔(dān)。”
同時,攤位費的高漲也擠壓了攤主們的盈利空間。
“部分?jǐn)傊鳛榱颂岣哂?,?688批發(fā)的飾品說成是手工制品,30元的進價賣到300元,也讓很多消費者對市集的印象越來越差?!贝蟀妆硎?,原本的市集聚集了不少新潮小眾的手作愛好者。
“許多攤主擺攤是為了擴大知名度,售賣的手作品都非常精美,但現(xiàn)在攤位費提高,勸退了不少原本量小利薄的手作攤主,卻讓市集儼然變成了線下小淘寶,選品千篇一律,甚至以次充好?!?/p>
03 市集,還能掙到錢嗎?
而審美疲勞之下,“退燒”的市集也在積極求變。
從“不愁客流”到“積極攬客”,隨著市集成為城市各大商圈吸引人流的“常規(guī)活動”,主辦方們也“使盡渾身解數(shù)”,試圖吸引更多、更優(yōu)質(zhì)的攤主。
“現(xiàn)在最受歡迎的就是潮流小眾市集,比如面包市集、咖啡市集,而在攤主的選取上,主辦方也會更青睞風(fēng)格獨特的店鋪,比如專賣貝果或者堿水包的主題店鋪,或者菜單設(shè)計有趣的社區(qū)咖啡店,都成為了主辦方爭相邀請的對象?!绷嘱┍硎?,這類店鋪“食物好拍又好吃,拿來做宣傳資料噱頭十足,很能吸引喜歡嘗鮮的年輕人”。
而對于此類店鋪而言,通過主題市集,不僅能夠帶來更高的知名度,也能擴展用戶群體,“做到市集主辦方和攤主的共贏?!睂τ谑玛P(guān)攤主們成本的攤位費,不少市集也給出了“流水抽成”、“攤位補貼”等等更多的選項。
“現(xiàn)在有的新市集沒有攤位費,會收取一定額度的流水,也減輕了攤主們不小的壓力?!贝蟀妆硎荆饲八齾⒓恿四硞€新商場五一假期的市集活動,“我們擺攤幫忙吸引客流,商場為我們提供燈光、場地,日流水也能有800-1000元,刨去抽成,利潤仍然是可觀的?!?/p>
同時,對于人流量這一影響攤主收入的最關(guān)鍵的因素,不少市集主辦方也在不斷更新玩法,通過多種元素的組合吸引流量。
“現(xiàn)在的市集遠(yuǎn)遠(yuǎn)不是簡單讓消費者來逛攤了,不少場地都專門邀請了樂隊表演,還有NPC扮演,現(xiàn)場拍賣會等等多種形式。”劉雯表示,2023年情人節(jié)檔期(2·10-2·12),某中古市集曾創(chuàng)下3天銷售超千萬元的成績。
2023年國慶期間,劉雯參與策劃的2個市集均邀請了小眾樂隊整晚演出,“單場演出就能聚集超過3000名觀眾,而這些來聽免費演出的觀眾,往往都會逛逛旁邊的市集,買些吃的喝的玩的,效果非常顯著。”
圖/某市集用樂隊吸引消費者,來源/鏡觀臺拍攝于廣州某商場戶外市集
而隨著風(fēng)格多樣、主題多元的市集的涌現(xiàn),也讓張華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以前主題市集少,容易出現(xiàn)同類型的好幾個攤擠在一起的尷尬場景,而現(xiàn)在手作攤主有專門的的手工市集,甚至細(xì)分到手作發(fā)簪都有專門的國風(fēng)市集,攤主可以根據(jù)主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市集,避免撞款。”大白表示。
“選對了市集,也能帶來更好的流量。同樣的手工鉤針花,去普通的無主題市集,一天最多也就300-400元流水,不少消費者不了解鉤針,也沒有付費意愿,但是在手工市集,不僅能夠提高個人品牌的曝光量,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很多識貨的鉤針愛好者,最高的時候一晚上就能收入3000元。”
如今,市集已然成為如livehouse、音樂節(jié)一般的新文化風(fēng)潮,不論是玩法翻新還是標(biāo)榜潮流,要想走得長遠(yuǎn),市集主辦方們都需要“用心”留住攤主和消費者。
*文中張華、大白、林雯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