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潛水魚X 麻倉葉
編輯|雷德利
上個禮拜才上線的《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以下簡稱《完蛋》)成為了一周內男生群聊里的火熱話題,登上了抖音熱搜第一,目前主話題在抖音已經收獲了2.3億次播放。
作為一個在Steam發行的游戲,本來不至于有這樣的熱度,但因為節目效果很適合直播,從而迅速開始在各大游戲主播直播間風行,也就順勢被剪輯成了更多的短視頻,促成爆火。
值得注意的是,互動游戲本不是新鮮事物,但這次橫空出世的《完蛋》情節像是從小程序劇平移而來:俗套、狗血但是有用,甚至擦邊。
小程序劇和劇集之間壁壘深厚,誰也沒想到破壁人竟然是galgame(美少女戀愛游戲)。它給行業的啟示可能是,在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多個文娛產業之間的交叉才能帶來新鮮感。
為什么這幾個美女的包圍不一樣?
點開短視頻平臺,你大概率會被推某主播玩這個游戲的視頻。這是因為從斗魚、虎牙到B站、抖音、快手,幾乎所有頭部主播都在播這個游戲。
作為一款真人拍攝的互動游戲,它沒有任何上手門檻,只需要點點選項就能玩,整體體驗和觀看一部短劇幾無差別,只不過結局更多樣而已。
此圖來自魚付費體驗
找到一款適合直播的游戲不容易,不管以前是播什么的主播,都需要新東西來填充直播內容。再加上看主播對尷尬劇情的reaction,能帶來很好的節目效果,這促使主播們更加趨之若鶩。這款游戲也就隨之出圈。
互動游戲在直播間里并不少見,但是全程實拍素材的互動游戲則少見許多,相比之下,它擁有更多類劇集的優勢。只不過,不是長視頻劇集,而是小程序劇。
小程序劇的誕生和網文行業高度相關,因此內容生態也有著很顯著的網文特征。比如在短劇自習室整理的近半年來191部熱門付費短劇中,32.98%是“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戰神題材,其他題材占比均不超過10%。
《完蛋》雖然沒有戰神題材“醒掌天下權”的那一半,但是“醉臥美人膝”這一半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游戲的劇情設定是負債累累的男主角(玩家第一視角)一覺醒來遇到六位對他無條件傾心的女神,他需要通過一連串選項在六位美女中做出“艱難”的選擇。
在游戲玩家的口中,沒有將劇情稱之為“爽文”,而是用了一個更時興的詞匯——科幻片。核心是因為在幾位美女與男主的戀愛關系中,都是由女性充當“舔狗”的狀態。而這一情況在男性玩家接觸到的現實生活中特別少見,因此被稱為“科幻片”。
比如,劇情中林樂清線有主動拿出戒指給男主下跪求婚的橋段,試想一下,長得好看的富婆不但愿意包養你還愛得特別卑微,怎么不算“科幻”呢?
先從內容本身看,美女的顏值是很重要的一環。游戲里的所有美女都是職業演員,其中人氣最高的兩個角色鄭梓妍和林樂清,面容姣好、身材突出,給玩家留下了極佳的第一印象。二人之前都出演過不少騰訊視頻、快手等平臺的微短劇,演繹起與微短劇相似的互動游戲自然駕輕就熟。
而往往這類預算較低的游戲,極有可能為了節省片酬成本而在演員的外表條件上讓步。比如PICO曾在去年做過《我的盲盒女友》和《我的盲盒男友》兩個項目,內容邏輯相似,但熱度非常有限。其實VR的載體遠比電腦更加沉浸,更適合這種題材,但一是演員顏值不夠,二是傳播渠道沒有打開,如果能PC和VR雙端同時登陸,利用前者引流,后者提供差異化體驗或許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我的盲盒男友》海報,演員顏值可見一斑
一個更為隱晦的理由是,似乎仿用p站字體風格宣傳,卻又擦得恰到好處,所以游戲主播們可以在直播間安心游玩無需擔憂。
劇集怎么沒喝上這碗湯?
互動劇的上一個風口其實是技術風口,那個時候5G剛來,按慣性思維自然是技術發達了之后,內容是不是該順勢進化來匹配技術實力。
但結果是做成了爆款的只有《隱形守護者》一個,它的形式還是用動態圖片組成劇情。原因現在回望起來也不難判斷——為了匹配技術進步,大家都把這個事想復雜想高級了。行業想象中的下一個互動劇的爆款是一個類似《隱秘的角落》或者《狂飆》一樣,既要流量又要口碑的項目。
很大程度上這也是被海外路徑遮蔽視線的結果,國外一直有十分優秀的互動游戲產出,如《底特律變人》《暴雨》等等,但它們和《隱形守護者》一樣都是以劇本見長,有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發展或者引人深思的哲學內核。
而這種對劇本的高要求,哪怕在國內長劇集領域都不是說做就能做的事,遑論拿一個優秀劇本去賭一把前途未卜的互動劇。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當年都聲稱要做互動劇的領航者,但一直沒有做出爆款。最出圈的嘗試或許就是給偶爾給大爆劇集搞個雙結局的形式,步子邁得太謹慎。
B站也推出了互動視頻的功能,但也沒有引發UGC或PUGC的井噴,大部分的時候只是UP主整活時的調劑,互不互動區別不大。
而時至今日,長視頻的上游基本已鎖定網文和漫畫,這個與游戲的技術標準更是大相徑庭。沒有通用技術標準,何來融合大法。
沒人想到,小程序劇給了破題之法。之前Netflix做《黑鏡》互動劇的時候,內部還開發了定制管理工具“Branch Manager”,專門用于處理復雜的分支敘事劇本。
然而,小程序劇給互動劇帶來的啟示是化繁為俗:高顏值大胸美女和shock結局,抵過100個Netflix編劇。比如支線中有隱藏結局是男主因為一直說謊而被鄭梓妍活埋——這種離奇的劇情發展也能成為短視頻傳播的養料。
當年網劇初生已然是站在傳統的鄙視鏈下游,小程序劇自然也是劇集業內瞧不上臺面的,這碗湯挺香的,但是文化人還不想撅著屁股喝。
實際上,《完蛋》這種項目,如果真的放上臺面,風險也不小。畢竟傳統劇集市場以女性觀眾占絕對主導,這種男性視角下的“科幻”,放到女性市場中被審視,說不定第二天就被罵上熱搜。而過于低智化和浮夸化的劇情,作為游戲在Steam上能在6177個評測中收獲“特別好評”,可要是作為影視劇在豆瓣建起個詞條,拿個6分都夠嗆。
它更適合的生存環境,是高度依賴個性推薦的微短劇或小程序劇賽道。滿足最廣大群眾最簡單的爽感,但不至于被拉到公域平臺大肆批駁,悶聲賺大錢。據業內公布數據,截至2023年7月,小程序劇市場規模增長179%,規模超40億。
只不過,這一類文化產品目前的受眾還沒有全面覆蓋到傳統游戲玩家身上,對這批平時愛看游戲直播的玩家而言,本土的、影視化的游戲作品仍然具有巨大的新鮮感,39元的嘗鮮成本相比steam其他游戲售價也并不昂貴。
所以,可以理解為小程序劇這一套在下沉市場已經行之有效的方法論,開始打破壁壘,打到了新一批用戶的身上,給了他們一點小小的爽劇震撼。
作為劇集從業者也能從這其中收獲一些啟發,那就是在文娛行業普遍缺乏增量的情況下,用其他內容行業的邏輯來嘗試重塑自己的內容產品,或許能找到一些微創新的辦法。比如最近《田耕紀》開始加入系統的設定,這已經是向游戲行業要增量。
此處艾特出品方,真的不打算出一款種田游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