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傳媒
以前雙11,規則看不明白,今年雙11,連定價都看不懂了。
前有海氏三代C40升級款家用入門烤箱在海氏京東自營店售價最低至299.5元,但在李佳琦直播間內下單需領143元券到手價仍“高達”648元;后有天貓美容美體儀器預售首日成交金額榜單中,位列TOP1的覓光亂價,線上售價約4599元的覓光第一代膠原炮,在線下山姆超市及線上的山姆會員店App里日常售價“低至”2999元。
無羊毛可薅,李佳琦“低價”失效?沒薅到羊毛,反而被割了韭菜?
先來聽聽大家怎么說。有網友指出:“不同平臺、不同渠道價格差距這么大,主要是品牌自身沒有做好價格規劃。”也有人認為,這是各平臺爭搶全網最低價的錯。“雙十一這規則亂七八糟的根本看不明白,算來算去其實也沒便宜多少,還不如一些商超店慶活動力度大。”
事情發展到如今,更像是各個渠道在打價格戰,品牌擔心價格體系被擾亂,消費者困惑雙11算法怎么越來越復雜。身處漩渦中心的雙11,“全網最低價”是唯一出路嗎?
01 雙11混戰,各平臺爭奪“全網最低價”
“雙11預熱馬上就要開始了,哪個姐妹還沒找到組織,我都會傷心的,OK?”
“你說公主請拉我,我立刻就拉。”
“不允許任何一個姐妹買貴了,雖然做攻略很累,但能為姐妹們服務是我的快樂!”
早在雙11之前,就有大批網友找到“組織”。小紅書中,雙11攻略2023相關筆記已達1W+,大多圍繞“低價”、“薅羊毛”、“滿減攻略”、“平臺新玩法”等關鍵詞展開。評論區的網友們互相拉群提醒滿減時間、抄購物車作業、共享消費券,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下開啟雙11買買買大計。
消費者已經準備完畢,接下來就是比拼誰更便宜,誰的流量、用戶就最多。
淘天集團在天貓雙11啟動會上宣布將把全網最低價定為核心目標,天貓預計將有超過8000萬熱銷商品降至全年最低價,同時還推出了“買貴必賠”等護航服務。淘寶直播將聯合20多位淘寶主播和100多家超級大牌,送出超過10億的紅包福利。
京東表示要“為消費者帶來‘真便宜、閉眼買’的消費體驗”,直接將雙11戰線拉到了淘天的前一天。具體來看,今年京東雙十一期間將提供跨店每滿299元減50元福利,還可疊加20元補貼,參與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也將達到618時期的2倍。還推出“超級秒殺日”為消費者帶來3C家電5折、熱銷商品1元搶的優惠。
作為玩低價的“老玩家”,拼多多早在20日就開啟了雙11活動。并在10月23日,首次上線百億補貼“單件立減”玩法,即在補貼的基礎上疊加價格直降。
除了貨架電商,直播電商們也加入了雙11的低價競爭。
抖音電商推出官方立減,單品價格直降15%起;快手宣布投入180億流量及20億商品補貼,于10月18日啟動大促預售,并同步App上線“快手商場”Tab頁;小紅書則在9月26日就造足了聲勢,宣稱今年雙11將投入百億流量扶持和億級補貼;B站也將上馬包括整合營銷、APP端改版以及UP主直播帶貨等一系列商業化手段,加入大促。
從此次雙11的主基調來看,今年雙11各平臺都在爭奪全網最低價,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玩法,期望吸引更多消費者,提升銷售額。
而作為所有女生雙11蹲點下單以及“海氏烤箱事件”中的C位,李佳琦也將雙11直播間主題簡單粗暴地定為“低低低低低,雙十一先看李佳琦”。雖說前段時間粉絲數量和口碑都有所下滑,但不可否認的是,李佳琦作為直播帶貨一哥的影響力仍在。
據消息稱,10月24日,李佳琦開啟雙11首日直播,共上架約400個商品,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通過初步統計每個商品頁面的售價和銷量數據,這場直播的GMV達到了95億元,與去年215億元的銷售額相比,今年的銷售額縮水,但95億放到全網來看依然令人驚嘆,足以證明李佳琦在電商直播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
至于此次京東采銷喊話李佳琦,質疑其有“二選一”的行為,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表示,其實是京東在“蹭”李佳琦,想要通過補貼打破超級主播的低價,從而夯實低價心智,吸引用戶。
不難發現,圍繞“最低價”的混戰,各大平臺已經到了寸土必爭的地步。
02 最低價成誘餌,難以平衡的定價
其實,消費者們對在哪可以買到全網最低價這個問題心存疑竇。這一次京東、海氏、李佳琦三者間的爭議,直接將問題擺到臺面上來。
先簡單定義一下“全網最低價”:顧客購買商品的價格,在線上可購買的商品的平臺中價格最低。
全網最低價是如何產生的?
一方面是平臺補貼,平臺為了客戶自己掏錢進行補貼,讓消費者來自己的平臺進行消費;另一方面在于,品牌為了去庫存或者提高銷售量,進行降價促銷。
產品定價權在誰那?
一般來說,品牌會針對不同渠道、不同平臺,形成相對穩定的價格體系,如果某個渠道的價格過低,會沖擊其他渠道的銷售。而此事中的海氏烤箱來自京東自營,京東自營模式是京東從品牌采購了商品后,再進行銷售,京東有自主定價權,也可以自掏腰包補貼降價。
“當同時出現兩個最低價的說法時,價格偏高的那一方處境會變得很尷尬。”某國貨美妝品牌市場營銷負責人Amy透露道:“原來是由品牌方定價的,但現在平臺都在通過補貼的方式去打造低價,大品牌還好一些,小品牌定價權已經被削弱的很低了,連帶著利潤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
不過,在各家都將價格力做到極致的背景下,覓光不走尋常路,將主要客群所在的線上平臺價格設為4599元,受眾較窄的線下山姆超市及線上山姆會員店App中同產品定價2999元的做法,屬實令人不解。
由于線上商家無需承擔門店經營成本,線上商品的價格要低于實體門店,這是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共識。那么,為什么覓光存在同產品線上價格反而比線下價格高的現象呢?
究其背后原因,可以追溯至去年3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內容的公告(2022年第30號)》,要求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未依法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
雖然覓光表示已經啟動了申請III類醫療器械資質的相關工作,但整個資質審批的最后結果存在不確定性。這意味著,覓光現有產品如果不及時清理庫存,那么在明年4月很有可能面臨滯銷風險。并且根據新規定顯示,“械字號”的代理、經銷等流通渠道都需要持有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換言之,帶貨主播如果沒有相關資質,便不能進行醫療器械的營銷推廣,這無疑加大了覓光在未來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的難度。
在此背景下,覓光選擇以線下渠道作為主力場景,而在線上利用消費者的信息差,通過入駐品牌官方直播間及各大主播直播間,有意營造降價促銷的景象“高價清倉”。
如今,同品不同價的事實被扒,意味著覓光品牌的公信力受到質疑,未來將遭受消費者的口誅筆伐。
“價格其實就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線上線下都是渠道,無非是看品牌側重哪一方。品牌定價,不是簡單的成本+利潤,而需要先要對產品進行品類定位和產品定位,再根據產品所屬品類產生的不同價值來定價。不同渠道上的價格管理是品牌發展核心問題,做好各渠道間的平衡很重要。”
Amy指出,“不做市場調查的低價,很容易被列入廉價產品,消費者反而不會買單。因為消費者買的不是便宜,而是希望占到便宜。”
03 低價之外,還可以做什么?
總以為低價競爭受傷的是品牌,但實際上,失序的低價競爭最終受傷的還有消費者。
每年雙11期間,都有網友曝光商家“先漲后降”、“明降暗升”、“虛假打折”等套路,提醒消費者不要上當受騙。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雙十一”促銷套路依然大行其道,年年喊騙,卻又年年都有消費者上鉤。
如今,低價成為平臺、品牌和主播三者之間的博弈。誰來定?定多少?怎么定?這場圍繞“全網最低價”的紛爭,結局如何尚未可知。但低價之外,平臺、品牌、超頭主播還可以做什么?
1、平臺:加強商家管控,保障消費者權益
“全網最低價”是一把雙刃劍,平臺的健康發展,不應該把重心放在價格爭斗上,更不應該靠一味壓縮商家的利益換取最低價,否則,可能激化與商家的矛盾,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反噬自身。
過去幾年,監管部門對電商平臺“二選一”等行為作出明確約束,在“雙11”等重大促銷節點,許多明面上的排他限制已經消弭。但電商競爭的激烈手法,伴隨著直播帶貨等新形態,有了更為隱秘的操作模式。
對此,平臺在設置優惠促銷活動的同時,應做好促銷規則之間的銜接,對于促銷規則的設計應簡明易懂,不玩“文字游戲”“促銷套路”,保障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對產品本身,需嚴把商品質量關,確保商品質量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向消費者提供真實、全面、準確的商品和服務信息,不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對于承諾的“發貨時間”“保價機制”“贈品福利”等,經營者要誠信履約、有諾必踐,保障消費者權益。
2、品牌:脫離低價商戰,提升綜合競爭力
為配合主播推廣品牌或沖刺銷量,品牌不得不以低價上線直播間。但隨著直播行業的紅利早已見頂,消費者端增長放緩,品牌方應更加理性地看待綁定頭部主播帶來的潛在風險。
今年大促,美妝品牌對超頭的依賴明顯減輕,進而注重店鋪直播間常態化的開播,并在大促期間匹配有吸引力的折扣力度。
電商平臺、直播間,本質都是渠道,電商平臺采用低價策略的促銷機制,主播要求品牌給出不低于其他渠道的價格,無可厚非,但新一輪的價格戰,應該是建立在供應鏈優化、轉化率提高之上的綜合競爭。
3、超頭主播:重視產品品質,提供多維度高品質服務
超頭直播的崛起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了更低價的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品牌方和平臺三方的需求,構成商業模式的正反饋。但是當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線上流量見頂、品牌與超頭矛盾激化時,超頭帶貨的模式就變得不可持續。
隨著消費升級,在用戶更加注重品質消費的當下,超頭主播作為一個買手篩選的重要環節,需要為用戶提供多維度高品質服務。不能單純追求低價,應該根據受眾人群的特征,選擇適當的低價+高質的商品,為消費者帶來價值。同時,超頭主播還需要創新,打造內容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
總結
“海氏烤箱事件”到目前為止已告一段落,在這場商戰中,很難分清孰是孰非。比起誰是“全網最低價”,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去哪里買更便宜。
而對平臺、品牌、主播來說,在行業卷入低價競爭、直播帶貨常態化、雙11越來越卷的大環境下,更應該思考的是,除了“全網最低價”外,如何促進自身健康發展這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