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行業循底背景下,多家PVC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三季度業績報告。
業績普遍同比下滑
回溯2023年,經歷了一季度的相對平穩期,4月底開始,PVC價格也在內需不及預期以及外需持續下行的“內憂外患”影響下不斷下跌,雖然中間偶有反彈,但趨勢仍以下行為主,價格從4月底的6000元/噸左右一路下跌至5600元/噸以下。三季度開始,PVC價格有所回升,目前PVC價格回升至6100元/噸左右,較2022年4月走出的價格高點低三成。
界面新聞記者統計PVC行業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報數據發現,這些企業報告期內業績均同比下滑。

從整體營收表現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泰化學(002092.SZ)以302.88億元的總營收成為PVC產業中游收入最高的上市企業,其次為鄂爾多斯(600295.SH),前三季度總營收為220.28億元。
從業績同比變動幅度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泰化學業績同比下滑幅度最大。
行業仍在循底之中,未來PVC企業業績或將繼續承壓。
方正中期期貨近期研報認為,PVC行業內需低迷態勢未改,呈現旺季不旺狀態,供應端弱穩,庫存消化速度緩慢,市場面臨壓力未有明顯緩解。基本面利好支撐有限。
業內也有聲音認為,目前PVC行業需求端已現復蘇趨勢。
申銀萬國期貨近期發布研報認為,行業一年以來或許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調整周期。需求端從上半年的斷檔目前逐步恢復。供給的收縮,也在緩慢進行。
中泰化學三季報分析稱,隨著集中檢修進入尾聲,預計四季度PVC行業開工或將保持相對高位,下游整體開工持穩為主,內需延續低迷態勢,且PVC行業庫存仍處于高位,預計四季度難有強勁的上行動力。但目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價格走勢偏強,或將對PVC產品起到較強的成本支撐作用,PVC市場下行空間不大,故預計四季度PVC市場波動較為有限。
行業將如何洗牌?
PVC行業經營壓力懸頂,而隨之而來產業結構升級戰可能更加殘酷。
一位PVC產業上市公司高層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周期行業的結局就是淘汰賽,因為下一輪周期一旦來了,誰實現了產品和技術的革新,誰就將生存壯大,實現產能出清,而沒有優勢的企業被淘汰。”
上述人士稱,成本控制、大客戶穩定度、循環產業鏈優勢等因素直接影響企業能否生存下來,而是否通過研發升級實現產品和技術的革新則將最終決定PVC企業能否打贏這場淘汰賽,成為“后浪”。
卓創資訊PVC分析師孫偉卓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表示,技術革新之于周期性行業的重要性是毫無疑問的,“目前,PVC行業不同技術、不同工藝之間的企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國內PVC行業的生產技術以電石法為主,需要用含汞觸媒,但汞屬于有害物質,國家一直提倡企業逐漸實現無汞化。目前也有些企業在技術升級方面有所進展,比如鄂爾多斯氯堿目前采用的金觸媒,包括后續國內新上的一些裝置,有部分也是使用無汞技術的電石法。如果后續國家對于汞的用量進一步嚴控,那么這些企業在成本、技術上就會有一定優勢,包括觸媒本身也可以作為銷售產品。”

據記者梳理三季報數據發現,截止今年前三季度,氯堿化工(600618.SH)、華塑股份(600935.SH)應收賬款較上年末增長較快,華塑股份存貨增長率達41.45%。
研發投入方面,氯堿化工、億利潔能(600277.SH)研發投入同比增長幅度較大,新疆天業(600075.SH)、君正集團的研發投入規模居行業前列。
從PVC行業的上市企業已有的公開信息分析,專利信息相對較多的企業是中泰化學,截止2022年末,公司主要產品申報專利合計222項,授權專利合計15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