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16款褲裝,12款售罄;12款上衣,11款售罄;9款針織衫和11款手袋,分別只剩下2個和3個款式還在售賣。在12款鞋履和19款配飾中,各自有8款和13款賣光。外套和裙裝稍好,目前還有過半款式仍在售賣......
北京時間10月30日深夜,Phoebe Philo個人同名品牌的首個系列正式發布,并同步在官方網站進行銷售。和她本人過去幾年的作風一樣,沒有具體的發布時間,消費者只能在這個特定的日子不斷刷新官網,看究竟是驚喜突然降臨,或者又一次逾期。
整個系列突然發布后,Phoebe Philo的官網很快出現卡頓——新頁面打開時間增長,圖片加載速度開始放緩。在朋友圈、微博和小紅書,人們開始互相轉告,最早打開網站的一批博主已經將所有造型圖片下載并發布。但Phoebe Philo官方Instagram賬號仍然是一片空白。
即使在時尚行業“隱身”數年,市場依然對Phoebe Philo念念不忘。
作為2010年代最重要的設計師之一,Phoebe Philo在Céline成功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都市女性穿著風格。不是單純的極簡主義,她也常常在設計中加速蕾絲、潑墨色塊和拼接元素,但從整體觀感卻依然呈現出干凈、利落、流暢的效果。
人們能夠從豐富的裁剪細節中感受到她對穿著舒適感的追求,對不同色彩和材質的運用展現出了時裝的趣味,勾勒出成熟、獨立的女性形象:不必通過強硬的著裝來展現權勢,也毋需擔心柔和的廓形會顯現出過分嬌媚和脆弱。
在Phoebe Philo掌舵的9年間,Céline的銷售數字翻了三番,年銷售額從2億歐元上升至7億多歐元。而從Daniel Lee再到Matthieu Blazy,這些曾為她工作的門徒接連站到奢侈品牌創總監的職位上;像The Row和Victoria Beckham等品牌也在她奠定的風尚趨勢上逐漸成名。
這樣的影響力維持了Phoebe Philo的存在感。在2018年離開Céline后,成立個人品牌的消息就不斷傳出。到了2021年,Phoebe Philo宣布和LVMH集團合作推出個人品牌。但因為種種因素,首個系列一直蹉跎到2023年才正式發布。
毫無疑問,此前Phoebe Philo在Céline期間積累的消費者是忠誠卻極具消費力的。個人品牌首個系列的大部分產品售價都在1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其中也不乏售價超過10萬的手工針織款式。而XL Cabas手袋售價5.3萬元。
作為對比,Matthieu Blazy成為Bottega Veneta創意總監后主推的首個手袋Kalimero也在5萬元價位。而這也讓市場提出質疑——如果只有忠實老客消費,這樣的定價能否支撐一個初創設計師品牌實現長期發展。
畢竟,設計師品牌創始人通常是品牌風格的化身,但過去Phoebe Philo缺乏社交媒體曝光,新一代消費者對她并非熟知。如今的問題便是, 作為行業傳奇,她在大眾市場是否也能像在時尚圈子里那樣不斷吸引新的追隨者。
這需要時間證明。如今最激烈的討論聚焦在她的創意上。Phoebe Philo維持了她在Céline期間的創意水平,服飾依然時髦、干凈、利落。但也有不少批評指出,在她的風格已經被市場廣泛模仿的情況下,又一次重復個人審美實際等于不進則退。
作為行業內獲得關注最多的設計師之一,Phoebe Philo的回歸也將向人們展現,在市場分化加劇且奢侈品集團環繞擠壓的環境下,一個可以調動大量資源的知名設計師如何孵化個人品牌。
畢竟,對于許多至今仍在大型奢侈品牌內部擔任創意總監的設計師來說,創立擁有更高自主權的個人品牌始終是職業目標之一,其中就包括路易威登女裝創意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如果Phoebe Philo最終成功,她或能為其它設計師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