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V商業 肖駿
編輯|方文
賈少謙接任海信半年來,交出了半份不可思議的答卷。
今年二季度、三季度,海信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均實現了超過3位數的增長,這令市場對于這家老牌“黑電+白電+廚電”的企業刮目相看。
對于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即便是今年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都實現了翻倍,依然不足以匹配海信的良好業績表現。
只不過,海信的海外市場是其長處所在,反思過來也是“內地短板”。
海外營收占比接近一半,國內投資者對于其真正的市場表現就會忽視,同時,這也意味著國內市場還需繼續努力。
今年以來,海信在下沉、電商、門店、海外市場四大零售方向全部發力,“蒙眼狂奔”,成為家電市場的一匹黑馬。
如此勢頭,海信是否會取代格力成為家電第三?
1、業績狂飆,沖進前三取代格力?
海信正在有取代格力的趨勢。
今年三季度,海信的業績可謂是令人震驚。
財報數據顯示,海信視像前三季度營收達到392億元,同比增長20.65%,其中格外引人矚目的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6.3億元,同比增長47.1%;扣非后達到13.6億元,同比增長60%。
說到海信,此前消費者熟悉的是海信的電視等黑電業務。
確實,海信在黑電業務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海信憑借電視領域的優勢,實現了兩個核心突破,一個是高端,一個是海外市場,而這兩個趨勢正是消費品的兩大核心趨勢。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海信黑電業務成績顯著,75英寸及以上智慧顯示終端銷售額同比增長49.5%,銷量同比增長47.1%;海信境外65英寸及以上智慧顯示終端銷售額同比增長82.5%,銷量同比增長58.8%。
海信的業績不止如此,驚人之處在白電。
海信家電第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海信家電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達到23.57億元-24.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0%-131%;扣非后凈利潤達到19.94億元-21.0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7%-171%。
海信家電前三季度的業績如果細分來看,其中第三季度的業績最為突出。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扣非凈利潤為7.3億元-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1%-142%。
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
傳統意義上大家熟知的海信是說黑電業務,主要指的是電視等。而海信家電是海信的冰箱洗衣機等業務。
海信家電是海信2006年收購的科龍電器發展而來,到2018年改名為海信家電。
海信之所以將家電業務單獨拎出來,足以見得海信家電的盤子足夠大。2018年時海信家電的年營收為360億元,到了2022年營收達到741億元翻了兩倍。2023年上半年,海信家電的營收達到429億元,增長性十分可觀。
海信家電的營收,已經成為了海信集團的大頭,可對比的是,海信視像2023年上半年的營收為249億元,約為家電業務的60%。
海信這兩年在家電領域的快速發展,已經開始動搖海爾格力美的的老三家的格局。
2020年初開始,海信就開始有苗頭超過格力。2020年3月份時,中怡康的數據就顯示,過去11周的品牌排名海信擠掉了格力名列家電排名的前三。
從整體營收來看,格力電器2019年到2022年的營收分別是2005億元、1725億元、1879億元和1902億元。
而海信集團(視像+家電等)從2019年到2022年的營收分別是1268.6億元、1409億元、1755億元和1835億元。
可以看到,海信近4年的營收在飛速追趕格力,二者之間的差距在逐漸變小。尤其是,格力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992億元增速僅為4.2%,海信集團有望今年全年營收超過格力。
海信業績的快速增長支撐著股價的上升,今年一年里海信家電股價已經翻倍。
2、下沉、開店和海外,海信全力開火
海信家電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空調業務的良好表現,海信家電業務主要分為三塊,分別為暖通空調、冰洗廚和汽車熱管。
海信的業績增長,主要是渠道給力。
實際上,海信的空調在下沉、線下門店、線上電商、海外市場這幾個當下零售最重要的渠道,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增長性。
以線上市場為例,海信財報提到,今年前三個季度加快前置市場和下沉渠道拓展,海信空調業務表現突出,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海信家用空調線上和線下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66.7%和16.6%,分別高于行業增幅30.7個點和9.0個點。
門店方面海信也足夠兇猛。
今年上半年,海信專賣店數量新增近千家,規模同比提升 25%。實際上,從2018年海信家電就開始下沉。2018年8月成立商貿公司負責下沉市場專賣店,從當年10月到次年6月自有渠道專賣店增加3000多家。
當然,海信一直以來在海外市場的優勢,也給海信家電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推動。
今年上半年,海信境外市場的營收達到142億元,占主營業務的比例為37%。海信牌中央空調抓住歐洲市場機遇,積極建立海外營銷體系,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大 型高端樣板項目突破,自有品牌收入增長42%。
海信在海外市場不僅建立起了穩定的渠道,還舍得大手筆花錢。海信總裁賈少謙曾經公開表示過,“5年投了100多個億之后,國際化總算真正起步了”。
近些年,海信是少有的連續多屆贊助國際賽事的中國企業。
2022年世界杯期間,海信以“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口號,成為了一時的焦點,也給自己惹來了爭議。
這句話巧妙之處在于,海信在國內電視機領域可以稱得上第一,巧妙地偷換概念,給消費者一種海信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也是第一的感覺。
3、賈少謙交出“半份答卷”
市場曾經一度認為海信的管理層并不穩定。
今年2月14日,海信內部發文宣布:林瀾辭去海信集團董事長職務,集團總裁賈少謙接任。同時,于芝濤出任集團常務副總裁。
林瀾是海信原董事長周厚健退休后的首任接班人,擔任海信董事長職務不到一年,最早是科龍電器海外市場負責人,林瀾出色的海外市場業績被周厚健看中,此后加入到海信,同樣也是負責海外業務,同樣被認為是海信國際化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和堅定執行者,也是海信海外開拓布局成績卓著的功臣。
賈少謙則是林瀾的繼任者。
賈少謙于2019年7月接任了海信總裁一職,而在賈少謙接任海信總裁之前,這一職位已經空懸了半年。
今年7月18日,海信集團宣布,于芝濤正式接任海信集團總裁職務。
至此,海信的管理層才算是全部確認并穩定下來。
賈少謙擔任海信董事長半年來,給海信交出了不錯的半份答卷。其所全權負責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海信凈利潤都是大幅飆升。
只不過,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目前還處于被低估狀態,二者在資本市場的市值僅為300億元左右,而且這還是今年一年來二者均實現了近乎翻倍的情況下,市值不過如此,和三大巨頭相比,海信的空間還很大。
*大V商業(ID:V-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