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10月28日-29日,為期2天的七國集團(G7)貿易部長級別會議在日本大阪舉行。
G7是一個由7個發達國家和歐盟組成的非正式集團。在此框架內,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歐盟的領導人每年定期會晤。貿易部長級別會議則是在英國主持下,于2021年首次舉行。與領導人會晤相比,貿易部長級會議的主題更加具體,包括國際貿易政策、市場準入、監管合作以及促進公平開放貿易體系等,可以影響全球經濟政策,并對國家商業產生重大影響。
本次會議延續了G7小圈子一貫的價值觀貿易主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供應鏈安全等常規動作,此次會議的一個細節是首次邀請了具有戰略價值的發展中國家參與這個發達國家俱樂部會議。
據主辦國日本的聲明,除了G7成員,本次會議還邀請了澳大利亞、智利、印度、印度尼西亞、肯尼亞等集團外國家,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東盟和東亞經濟研究所等國際組織。
從日程表來看,會議第一天,印度、澳大利亞、智利、印度尼西亞和肯尼亞等資源豐富國家的代表受邀參加了主題為建立關鍵礦產彈性供應鏈的外展會議。
有日本媒體稱,G7貿易部長的目標是加強與資源豐富國家(包括不發達的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原因在于在最近的地緣政治環境中,這些國家在建立穩定供應鏈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這也寫進了會議后發表的聯合聲明。聲明同意加強合作,為礦產、半導體和電池等關鍵商品建立有彈性和可靠的供應鏈,因此需要與“G7集團內外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合作。
在會議期間一場“自由和公平貿易”主題的活動中,日本外務大臣上川洋子強調,G7部長們“一致確認”將繼續密切合作。她同時表示,為此,與G7外的南方國家等國際合作伙伴的合作也非常重要。另外,上川洋子還強調單獨接觸相關國家的重要性。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則在會議上指出,比如,澳大利亞和印度將是加強貴金屬原材料供應鏈的潛在強大盟友。
除了集團會議,有關國家在場外也達成了一些雙邊協議。比如,英國和日本達成了礦產供應鏈合作協議,兩國表示這對于實現清潔能源和國防安全至關重要。另外,日本還與歐盟就數字數據交換達成了協議。為了促進數字行業的貿易,他們確認了共同制定數字標準的承諾。
此外,在聯合聲明中,部長們還表示“強烈呼吁立即廢除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包括新實施的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據西村康稔在會后新聞發布會上的說法,G7“廣泛支持”取消日本食品進口限制的要求。
對于此項呼吁,中國駐日本使館于29日晚表示,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嚴重關切,執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為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各國有權采取相應防范措施。作為問題制造者的日本應反躬自省,糾正排海錯誤行徑。
不顧周邊國家強烈反對,日本在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工作,至今已完成2輪排海,按計劃排放了15600噸核污水。第三輪排海工作預計將于11月2日啟動。日本啟動核污水排海工作后,中國全面停止了對日本海鮮產品的進口。10月16日,俄羅斯跟進,宣布了對日本的類似進口限制措施。
除了海鮮禁令,整個會議多處暗指中國。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是無論是會議主題還是在聯合聲明中,“經濟脅迫”、“國有企業扭曲市場”等G7對中國的一貫指責措辭并不鮮見。
比如,這份10頁的聯合聲明表示,G7貿易部長們對“強制性經濟措施”的不斷出現感到“不安”,“對將經濟依賴武器化的行為表示遺憾”,誓言要加強共同努力解決這些問題,并致力于建立自由、公平和互利的經濟和貿易關系。
就G7會議針對中國的消極動向,中國駐日本使館回應稱,經濟脅迫是G7專利。G7成員破壞公平競爭環境、擾亂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的行為可謂比比皆是。我們敦促他們不要頑固堅持雙重標準,以實際行動維護正常國際貿易、投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