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即時零售的競速賽,隨時準備開跑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即時零售的競速賽,隨時準備開跑

線下商超的落幕,背后是人們習慣于線上消費的反映。

文|新莓daybreak 李歡

編輯|翟文婷

即時零售再掀風暴。

抖音商城為「小時達」開放了獨立入口,京東提出未來五年,幫助200萬本地中小零售做數字化轉型。一時間,即時零售賽道戰火重燃。阿里、京東、美團都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幾年前,巨頭熱衷于收購投資線下商超,但最終的效果都不太理想,比如曾被騰訊和京東投資的「民營商超第一股」步步高,正處于失控的邊緣,即便是背靠阿里一片森林的高鑫零售,也僅僅是艱難自保。

伴隨著家樂福、沃爾瑪的閉店潮,類似「傳統超市好像退出歷史舞臺了」頻繁登上社交平臺熱榜。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互聯網超市」狂飆突進。

美團閃購在疫情的刺激下,展現出一股強大的零售生命力,一躍成為美團內部的明星項目。京東即時零售從未停止追逐的腳步,在京東到家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小時達,現在又有了新的轉變。擅長內容的抖音,也橫插一腳。

線下商超的落幕,背后是人們習慣于線上消費的反映。尤其疫情之后,線上消費的習慣不斷得到正向反饋,因為足不出戶,方便快捷。

京東、美團、抖音都看到了其中的變化,誰都不愿意錯過這個零售轉型的窗口期。一點風吹草動,戰爭隨時打響。

01 新鯰魚

做即時零售,抖音是后來者。

具體打法是,以線上超市為載體,隸屬于抖音電商的大框架下,獨立于抖音的算法+內容體系之外。去年8月左右,這項業務在廣深一帶上線試水,直到今年初才全量上線,當時,超市板塊內嵌于抖音商城頁面,主打次日達服務。

幾乎與之同時誕生的是「小時達」,這項業務具備小時級別的配送能力,最初在抖音商城內并沒有獨立的入口,附著于抖音超市頁面,二者在頁面頂部平行。

最近,「小時達」在抖音商城有了獨立的入口,不用再深埋于「抖音超市」界面內,二者終于可以平起平坐。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位置調整,實則意味著抖音對「小時達」能力重視程度的變化,在抖音主站內,小時達將獲得更多的流量傾斜。

前端入口的變動,體現到字節內部,是組織結構的變動。今年初,抖音超市業務團隊大幅擴增,從十人小團隊,擴充至百余人,其中直屬物流、供應鏈前端、后端的人力占據大頭。而抖音超市的負責人由具有多年超市電商工作經驗的王海陽負責,他匯報給抖音電商副總裁木青,再上一級就是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

字節抖音電商啟動以來,挺進貨架電商,抖音超市是一條路徑,只不過依然需要更多借助外力。抖音超市同時試水自營和第三方模式。

目前入駐「小時達」的商家,更多是擁有自我配送能力的本地連鎖超市和非自建的周圍前置倉,比如物美、永輝、叮咚買菜等。

抖音超市則是自營產品,配送能力為次日達。相比于其他成熟的自營體系,抖音超市的基礎建設還很薄弱。今年7月,晚點LatePost報道,字節已建立一些自營倉庫服務于抖音超市,而抖音超市占字節電商業務的比例還很小。

新莓daybreak進入抖音超市內看到,搜索框頁面,標注強調抖音超市為官方自營,商品統一包裝,入倉直發。去年12月,有媒體記錄,抖音超市的商品還只有7個品類。目前升級到紙品洗衣、零食糖巧、美妝護膚、日用百貨、數碼家電等12個大品類,SKU還在不斷擴充。

同期,天貓超市則包含了19個大類,京東超市為18個大類。以糧油調味為例,京東超市有11個細分品類,天貓超市有12個,而抖音超市的貨架上有10個。

要說明的是,盡管三方超市在品類上有所差距,但三者均為次日達。抖音超市在不斷縮小與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的差距。

今年,抖音電商副總裁木青在接受新榜采訪時稱,抖音超市處于非常早期的嘗試階段,做業務的初衷是為了滿足用戶電商購買體驗的需求,「比如超市業務在平臺服務、物流時效可以滿足一些特定用戶的需求,對我們現有平臺、商家形成一個有效補充」。

02 舊戰場

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斷言,傳統零售商變革窗口只有一年,轉型不順將被取代。

在電商占據一席之地之后,京東對即時零售始終有危機感。2015年內部孵化的京東到家就是說明。之后又推出了第二增長曲線——「小時購」業務。

目前,「小時購」業務在京東app內擁有兩個核心入口,除了京東到家,還有位于頂部核心tab位的「小時達」。除此以外,在京東超市界面,「小時達」也有專屬資源位露出。

最近,京東在一場關于即時零售的發布會上,強調自身模式的特殊——「唯一具備B2C+O2O數字化和供應鏈整合能力的企業」。

也就是說,京東將線下的商品整合到線上,連接商家與用戶的需求,供需精準匹配。而京東到家和小時購有達達集團在背后負責配送。

2016年,京東到家合并了達達。目前,達達集團旗下擁有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雙平臺。今年第二季度,達達集團總營收為2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23%。其中,京東到家平臺營收 18 億元,同比增長 25%。達達快送平臺二季度營收為 10 億元,同比增長 20%。

截至 2023 年6月30日的12 個月內,京東到家平臺總交易額(GMV)達 70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0%。2022年,達達快送業務已覆蓋全國2600多個縣區市,累計活躍騎士達到100萬。

即時零售賽道的玩家,都在搶占優質供給。目前,京東到家已合作超38萬家線下實體門店,覆蓋2000多個縣區市,提供全品類商品小時達服務。

只是,美團和餓了么是從小商家出發與大KA(Key Account重要大客戶)合作,而京東到家則是反向從KA出發,借此爭取更多中小商戶入駐。京東明確,未來五年行動計劃,將助力超200萬本地中小實體門店數字化轉型。

即時零售是電商長期競爭的一個分支,而且這個細分賽道里充斥著大玩家。

京東對即時零售的戰場并不陌生,只不過幾年前是同城零售之戰,阿里、美團也都參與其中,彼時,阿里將天貓超市事業群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

而比同城零售大戰還要早的2018年,時任達達-京東到家創始人兼CEO蒯佳祺就很肯定,1小時電商時代已經到來,未來零售行業被1小時電商化將成為主流。

當時,蒯佳祺從流量、商品、履約、門店和用戶五大關鍵因素出發,分析了零售業正在發生的根本性的成本結構和收入模型的變化。其中核心觀點就是人效、坪效和商品效率的改變。5年后的今天,1小時電商時代的預測成真。

03 老玩家

即時零售成為美團新的戰略增長點,有疫情的作用,但也是自身業務延伸的需要。

去年美團發布的上半年財報中,「閃購」一詞頻繁出現20次,成為當季財報的主角,即時零售的概念也是美團極力推廣強調的。

當時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美團CEO王興肯定了閃購業務。他稱,過去幾年,閃購復用了美團遍布全國的即時配送網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閃購的長期單位經濟效益潛力與外賣相似。

當季財報還有一個重大變化是,美團更改了業績報告結構,把「閃購」放進「核心本地商業」板塊。排在它前面的,是美團的支柱業務餐飲外賣和到店酒旅。而在此之前,「閃購」一直都被納入常年虧損的「新業務」,與美團買菜、共享單車并列。

后來,美團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不止一次提到美團閃購,表示出對該業務的增長信心。自此,閃購一躍成為美團內部的明星項目。

其實,這項業務并非新興。2018年7月,美團就成立了閃購事業部,閃購被作為獨立品牌推出,是對外賣業務的品類延伸補充。

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曾回憶,2018年成立美團閃購的時候,只是為了驗證在非餐飲領域的用戶是否仍有30分鐘的商品購買需求。

2020 年底,美團到家事業群閃購事業部一分為三——閃購、醫藥和團好貨成為三個獨立的業務部,一些美團人士稱它們為 「到家三兄弟」。閃購業務也由此交到了肖昆的手中,直至今天。

早期,閃購的經營模式以連接散店為主,比如夫妻老婆店。當時,KA商家線下客流還比較豐沛,自帶品牌效應,因此對線上渠道的依賴性并不強。晚點LatePost曾提到一組數據,2021 年 9 月,美團閃購就已經超過50萬家散店在提供服務。

今天,美團閃購的 KA 商家數量已超過散店。這與京東從大店到小店的路徑相反。但在商品供給層面,美團閃購更多依靠2021年開始新建的閃電倉,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團閃購貨品供給側的穩定。

美團閃電倉采取前置倉模式,商家自行報名加盟,對合作商家有SKU數量的要求,并且24小時不間斷在美團營業。值得注意的是,倉儲是由入駐商家自建,美團平臺為入駐商家提供外賣用戶規模和騎手資源。

美團閃電倉的優勢很明顯,由于不對線下開放,閃電倉純線上獲客,閃電倉的倉租成本和人力成本遠低于傳統便利店。天風證券2022年8月的行業研報數據顯示,以倉代店突破了線下門店陳列SKU數量限制(閃電倉SKU3000-5000,約為便利店2倍)。

內蒙古赤峰市的一位美團閃電倉合作商家表示,「開實體超市需要臨街店鋪,260平米的房租每年要12萬;現在開線上便利店不用臨街,500平米的房租每年才5萬。」 如果要做到24小時營業,實體超市的人力成本也比線上高出一半,「過去,線下需要8個店員輪班,現在線上只需要4人就足夠。」

36氪最近報道,目前,閃電倉的數量已經突破到5000家。在即時零售賽道里,美團一直都在小步穩進,不僅連接了小店,同時也覆蓋了大的KA商家。

從團購到外賣,再到如今的閃購,美團終于在零售這條更寬廣的賽道,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只是抖音、京東、阿里,任何一個對手都不是等閑,也不能無視。善戰的美團,要需要一次更長久的勝利。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即時零售的競速賽,隨時準備開跑

線下商超的落幕,背后是人們習慣于線上消費的反映。

文|新莓daybreak 李歡

編輯|翟文婷

即時零售再掀風暴。

抖音商城為「小時達」開放了獨立入口,京東提出未來五年,幫助200萬本地中小零售做數字化轉型。一時間,即時零售賽道戰火重燃。阿里、京東、美團都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幾年前,巨頭熱衷于收購投資線下商超,但最終的效果都不太理想,比如曾被騰訊和京東投資的「民營商超第一股」步步高,正處于失控的邊緣,即便是背靠阿里一片森林的高鑫零售,也僅僅是艱難自保。

伴隨著家樂福、沃爾瑪的閉店潮,類似「傳統超市好像退出歷史舞臺了」頻繁登上社交平臺熱榜。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互聯網超市」狂飆突進。

美團閃購在疫情的刺激下,展現出一股強大的零售生命力,一躍成為美團內部的明星項目。京東即時零售從未停止追逐的腳步,在京東到家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小時達,現在又有了新的轉變。擅長內容的抖音,也橫插一腳。

線下商超的落幕,背后是人們習慣于線上消費的反映。尤其疫情之后,線上消費的習慣不斷得到正向反饋,因為足不出戶,方便快捷。

京東、美團、抖音都看到了其中的變化,誰都不愿意錯過這個零售轉型的窗口期。一點風吹草動,戰爭隨時打響。

01 新鯰魚

做即時零售,抖音是后來者。

具體打法是,以線上超市為載體,隸屬于抖音電商的大框架下,獨立于抖音的算法+內容體系之外。去年8月左右,這項業務在廣深一帶上線試水,直到今年初才全量上線,當時,超市板塊內嵌于抖音商城頁面,主打次日達服務。

幾乎與之同時誕生的是「小時達」,這項業務具備小時級別的配送能力,最初在抖音商城內并沒有獨立的入口,附著于抖音超市頁面,二者在頁面頂部平行。

最近,「小時達」在抖音商城有了獨立的入口,不用再深埋于「抖音超市」界面內,二者終于可以平起平坐。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位置調整,實則意味著抖音對「小時達」能力重視程度的變化,在抖音主站內,小時達將獲得更多的流量傾斜。

前端入口的變動,體現到字節內部,是組織結構的變動。今年初,抖音超市業務團隊大幅擴增,從十人小團隊,擴充至百余人,其中直屬物流、供應鏈前端、后端的人力占據大頭。而抖音超市的負責人由具有多年超市電商工作經驗的王海陽負責,他匯報給抖音電商副總裁木青,再上一級就是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

字節抖音電商啟動以來,挺進貨架電商,抖音超市是一條路徑,只不過依然需要更多借助外力。抖音超市同時試水自營和第三方模式。

目前入駐「小時達」的商家,更多是擁有自我配送能力的本地連鎖超市和非自建的周圍前置倉,比如物美、永輝、叮咚買菜等。

抖音超市則是自營產品,配送能力為次日達。相比于其他成熟的自營體系,抖音超市的基礎建設還很薄弱。今年7月,晚點LatePost報道,字節已建立一些自營倉庫服務于抖音超市,而抖音超市占字節電商業務的比例還很小。

新莓daybreak進入抖音超市內看到,搜索框頁面,標注強調抖音超市為官方自營,商品統一包裝,入倉直發。去年12月,有媒體記錄,抖音超市的商品還只有7個品類。目前升級到紙品洗衣、零食糖巧、美妝護膚、日用百貨、數碼家電等12個大品類,SKU還在不斷擴充。

同期,天貓超市則包含了19個大類,京東超市為18個大類。以糧油調味為例,京東超市有11個細分品類,天貓超市有12個,而抖音超市的貨架上有10個。

要說明的是,盡管三方超市在品類上有所差距,但三者均為次日達。抖音超市在不斷縮小與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的差距。

今年,抖音電商副總裁木青在接受新榜采訪時稱,抖音超市處于非常早期的嘗試階段,做業務的初衷是為了滿足用戶電商購買體驗的需求,「比如超市業務在平臺服務、物流時效可以滿足一些特定用戶的需求,對我們現有平臺、商家形成一個有效補充」。

02 舊戰場

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斷言,傳統零售商變革窗口只有一年,轉型不順將被取代。

在電商占據一席之地之后,京東對即時零售始終有危機感。2015年內部孵化的京東到家就是說明。之后又推出了第二增長曲線——「小時購」業務。

目前,「小時購」業務在京東app內擁有兩個核心入口,除了京東到家,還有位于頂部核心tab位的「小時達」。除此以外,在京東超市界面,「小時達」也有專屬資源位露出。

最近,京東在一場關于即時零售的發布會上,強調自身模式的特殊——「唯一具備B2C+O2O數字化和供應鏈整合能力的企業」。

也就是說,京東將線下的商品整合到線上,連接商家與用戶的需求,供需精準匹配。而京東到家和小時購有達達集團在背后負責配送。

2016年,京東到家合并了達達。目前,達達集團旗下擁有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雙平臺。今年第二季度,達達集團總營收為2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23%。其中,京東到家平臺營收 18 億元,同比增長 25%。達達快送平臺二季度營收為 10 億元,同比增長 20%。

截至 2023 年6月30日的12 個月內,京東到家平臺總交易額(GMV)達 70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0%。2022年,達達快送業務已覆蓋全國2600多個縣區市,累計活躍騎士達到100萬。

即時零售賽道的玩家,都在搶占優質供給。目前,京東到家已合作超38萬家線下實體門店,覆蓋2000多個縣區市,提供全品類商品小時達服務。

只是,美團和餓了么是從小商家出發與大KA(Key Account重要大客戶)合作,而京東到家則是反向從KA出發,借此爭取更多中小商戶入駐。京東明確,未來五年行動計劃,將助力超200萬本地中小實體門店數字化轉型。

即時零售是電商長期競爭的一個分支,而且這個細分賽道里充斥著大玩家。

京東對即時零售的戰場并不陌生,只不過幾年前是同城零售之戰,阿里、美團也都參與其中,彼時,阿里將天貓超市事業群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

而比同城零售大戰還要早的2018年,時任達達-京東到家創始人兼CEO蒯佳祺就很肯定,1小時電商時代已經到來,未來零售行業被1小時電商化將成為主流。

當時,蒯佳祺從流量、商品、履約、門店和用戶五大關鍵因素出發,分析了零售業正在發生的根本性的成本結構和收入模型的變化。其中核心觀點就是人效、坪效和商品效率的改變。5年后的今天,1小時電商時代的預測成真。

03 老玩家

即時零售成為美團新的戰略增長點,有疫情的作用,但也是自身業務延伸的需要。

去年美團發布的上半年財報中,「閃購」一詞頻繁出現20次,成為當季財報的主角,即時零售的概念也是美團極力推廣強調的。

當時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美團CEO王興肯定了閃購業務。他稱,過去幾年,閃購復用了美團遍布全國的即時配送網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閃購的長期單位經濟效益潛力與外賣相似。

當季財報還有一個重大變化是,美團更改了業績報告結構,把「閃購」放進「核心本地商業」板塊。排在它前面的,是美團的支柱業務餐飲外賣和到店酒旅。而在此之前,「閃購」一直都被納入常年虧損的「新業務」,與美團買菜、共享單車并列。

后來,美團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不止一次提到美團閃購,表示出對該業務的增長信心。自此,閃購一躍成為美團內部的明星項目。

其實,這項業務并非新興。2018年7月,美團就成立了閃購事業部,閃購被作為獨立品牌推出,是對外賣業務的品類延伸補充。

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曾回憶,2018年成立美團閃購的時候,只是為了驗證在非餐飲領域的用戶是否仍有30分鐘的商品購買需求。

2020 年底,美團到家事業群閃購事業部一分為三——閃購、醫藥和團好貨成為三個獨立的業務部,一些美團人士稱它們為 「到家三兄弟」。閃購業務也由此交到了肖昆的手中,直至今天。

早期,閃購的經營模式以連接散店為主,比如夫妻老婆店。當時,KA商家線下客流還比較豐沛,自帶品牌效應,因此對線上渠道的依賴性并不強。晚點LatePost曾提到一組數據,2021 年 9 月,美團閃購就已經超過50萬家散店在提供服務。

今天,美團閃購的 KA 商家數量已超過散店。這與京東從大店到小店的路徑相反。但在商品供給層面,美團閃購更多依靠2021年開始新建的閃電倉,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團閃購貨品供給側的穩定。

美團閃電倉采取前置倉模式,商家自行報名加盟,對合作商家有SKU數量的要求,并且24小時不間斷在美團營業。值得注意的是,倉儲是由入駐商家自建,美團平臺為入駐商家提供外賣用戶規模和騎手資源。

美團閃電倉的優勢很明顯,由于不對線下開放,閃電倉純線上獲客,閃電倉的倉租成本和人力成本遠低于傳統便利店。天風證券2022年8月的行業研報數據顯示,以倉代店突破了線下門店陳列SKU數量限制(閃電倉SKU3000-5000,約為便利店2倍)。

內蒙古赤峰市的一位美團閃電倉合作商家表示,「開實體超市需要臨街店鋪,260平米的房租每年要12萬;現在開線上便利店不用臨街,500平米的房租每年才5萬。」 如果要做到24小時營業,實體超市的人力成本也比線上高出一半,「過去,線下需要8個店員輪班,現在線上只需要4人就足夠。」

36氪最近報道,目前,閃電倉的數量已經突破到5000家。在即時零售賽道里,美團一直都在小步穩進,不僅連接了小店,同時也覆蓋了大的KA商家。

從團購到外賣,再到如今的閃購,美團終于在零售這條更寬廣的賽道,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只是抖音、京東、阿里,任何一個對手都不是等閑,也不能無視。善戰的美團,要需要一次更長久的勝利。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平阳县| 上饶市| 合山市| 高雄县| 调兵山市| 区。| 闽清县| 天峨县| 平潭县| 稻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长顺县| 苗栗县| 株洲市| 临澧县| 玛纳斯县| 石门县| 康乐县| 连平县| 蓬溪县| 河东区| 德格县| 绥中县| 洛南县| 虎林市| 海阳市| 乐至县| 蓬溪县| 平塘县| 扶余县| 黄龙县| 普兰县| 家居| 醴陵市| 宁明县| 海南省| 西充县| 博兴县| 蒲城县|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