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另鏡 晨曦
編輯 | 陳秋
高通剛發(fā)布新一代旗艦芯片驍龍8 Gen 3,第二天小米新品發(fā)布會便緊隨而上。
10月26日晚間,一場主題為《跨越時刻》的小米澎湃OS 暨 Xiaomi 14系列新品發(fā)布會提前上演。在談及小米14系列產品時,小米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很激動,并用讓人印象深刻的詞來形容這次的升級——強悍到你無法想象、越級對標iPhone15pro、比領先者還要優(yōu)秀。
具體而言,在性能方面,小米14系列這次搶到了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的“首發(fā)”;在材料方面,小米14 Pro帶來歷時8年的全等深微曲屏,并創(chuàng)新采用了小米龍晶玻璃;在影像方面,小米14系列應用徠卡光學Summilux鏡頭,主攝光圈提高至 /1.6,小米14 Pro也首次將可變光圈升級最高支持1024級。
到了大家關注的價格方面,小米14起步價為3999元,與上一代持平。雷軍表示,這次可能是最后一次將小米數字旗艦手機的價位卡在3999元。之所以這樣,他稱是為了有更多經費投入到研發(fā)上,把產品做的更好。
10月27日下午4時,一個北京朝陽區(qū)小米直營店員工告訴另鏡,現(xiàn)在鈦金屬特別版基本上搶不到,小米14、小米14pro都有,就是版本、顏色不太全了。對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缺貨情況,該小米直營店員工表示,是因這次新款手機更新較大,買的人多。而這次小米14系列備貨量已是非常足了,比小米13首銷的兩倍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數字旗艦手機發(fā)布外,整場發(fā)布會的重點落在小米澎湃OS。雷軍宣布,集團戰(zhàn)略正式從「手機X AIoT」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tài)」,以人為中心、將「人車家全生態(tài)」有機整合,承接新戰(zhàn)略的關鍵是小米澎湃OS。
小米澎湃OS經過13年探索,歷時7年研發(fā),參與的工程師超5000名。小米澎湃OS國內版將于2023年12月分批推送,包括手機、平板、電視、攝像機等六大品類。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都已構建出自研操作系統(tǒng),旨在抓住萬物互聯(lián)時代的紅利。華為的鴻蒙系統(tǒng)出現(xiàn)后,榮耀的MagicOS、OPPO的潘塔納爾系統(tǒng),以及vivo即將發(fā)布的Origin OS 4系統(tǒng),加上小米澎湃OS,自此國產主流手機廠商都擁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
高端之戰(zhàn)越演越烈
手機是小米的基本盤,也是萬物互聯(lián)的重要抓手。不管是做金山、盤古架構,還是現(xiàn)在小米,雷軍在外界眼中是頗具顛覆精神的企業(yè)家。
在如今手機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2021年12月,雷軍在小米12發(fā)布會上提出,要正式對標蘋果,并要在未來一步步超越蘋果。他還稱,未來五年小米將投入1000億元的研發(fā)經費,死磕硬核科技。
現(xiàn)實情況并不樂觀。今年8月,雷軍在年度演講中透露,小米的高端探索是從小米10開始,剛開始很順,首戰(zhàn)告捷。但緊接著,小米11就遭遇重大挫折。大家憋了一口氣,花很大力氣做小米12,但還是不達預期。大家沒想到做高端這么難,更沒想到投入這么大,沮喪的情緒在公司里彌漫開來。
但彼時的雷軍仍然覺得,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自此,小米正式把“高端化”定為集團戰(zhàn)略。
圖片為小米14pro拍攝
但競爭對手也同樣在奔跑。為奪回蘋果搶走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華為近期秀出一波操作,Mate60系列、Mate X5折疊屏發(fā)布會沒開直接上預售,并且在隨后又退出了全新超高端品牌“非凡大師”,賺足了眼球。
而兩者對標的蘋果,似乎正要走下神壇。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fā)布的2023年Q3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下跌1%,下滑勢頭有所減緩。
在全球前五手機品牌中,三星、蘋果、OPPO連續(xù)下滑,小米、傳音的市占率實現(xiàn)同比增長,率先受益全球市場復蘇,其中小米以14%的份額排名第三,市場份額達到2021Q3以來新高。
中信建投近日研報指出,BCI數據顯示,9月以來多數周內,國內手機的周度總銷量同比增速已轉正。蘋果手機銷量同比持平,華為是9月以來增長勢頭最強的廠商,8月29日“先鋒計劃”發(fā)布Mate60系列新機發(fā)布后,華為手機銷量迎來快速增長,近四周同比增速分別達到91%、46%、83%和95%,華為份額也由Mate60系列發(fā)布前的10%左右增長至19.4%,位居市場第一;
受益于9月26日發(fā)布的新機Redmi note13 Pro,產品上市的前兩周,小米手機銷量同比增速分別達到81%和44%,當前小米14系列發(fā)布在即,市場江湖或將再次生變。
目前國內廠商進入高端領域,除在高端旗艦系列做足功夫,加碼折疊屏手機更是重要機遇和創(chuàng)新賽道。折疊屏手機的普及也開始進入快車道,“厚、重、貴” 痛點正在被逐漸解決。
IDC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延續(xù)快速增長趨勢,出貨量達到196萬臺,同比增長90.4%。
談到榮耀,早在2018年,榮耀總裁趙明在媒體采訪時表示,其與小米之間的競爭已經結束了,榮耀的新目標是2020年全球第五、國內市場第三。
小米和榮耀經常被外界拿來做比較,但此時趙明的態(tài)度表明,榮耀已不把小米列為競爭對手。彼時,據第三方數據調查公司賽諾報告,2018年上半年榮耀手機銷量同比增長8%,達2605萬臺,超過小米的2463萬臺;銷售額378億元,超過小米的322億元。
此前華為缺席高端市場,榮耀“離開”華為,便開始挑戰(zhàn)高端市場。從榮耀50系列到Magic3系列亮相,榮耀算是打開了高端市場的口子,也開啟了與蘋果PK的進程。
而這幾年,榮耀更是加大力度,在產品力、定價、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把控,加上近期在折疊屏市場的成功,讓其在高端市場有了一席之地。
IDC指出,今年第三季度,榮耀時隔四個季度,以19.3%的市場份額再次回到國內手機市場第一。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憑借3款折疊新品份額明顯增長。
近年來,OPPO打造了差異化旗艦產品組合,“影像+折疊屏”雙旗艦高端策略。今年10月19日,OPPO發(fā)布Find N3,OPPO旗下品牌一加也在海外推出了首款折疊屏手機——一加Open;vivo則是持續(xù)提升X系列產品力,今年4月20日,vivo發(fā)布新一代旗艦折疊屏vivo X Fold2和首款豎折小旗艦vivo X Flip。
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OPPO位居國內市場出貨量第二,市場份額16.2%。新品Find N3 Flip系列幫助OPPO在豎折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vivo國內市場第三季度處于第四位,市場份額15.7%。
IDC指出,豎折產品X Flip市場表現(xiàn)穩(wěn)步提升。但vivo該季度處于調整階段,無太多新品發(fā)布,為下個季度的新款旗艦系列上市做準備。
靠澎湃OS能否破局?
從手機、平板、音箱、家電到汽車,再到操作系統(tǒng),雷軍將萬物互聯(lián)的人車家生態(tài)操作系統(tǒng)擺在大眾眼前——澎湃OS。
從2010年小米創(chuàng)辦之初的MIUI開始,小米澎湃OS經過13年探索,歷時7年研發(fā),參與的工程師超過5000名。2017年,小米自研的Vela OS發(fā)布,逐步統(tǒng)一IoT(物聯(lián)網)設備生態(tài)。
2019年,小米并行研發(fā)純自研通用系統(tǒng)Mina OS。2021年,小米開啟了車機OS的研發(fā)。2022年初,小米統(tǒng)一MIUI、Vela、Mina、車機OS四個系統(tǒng)的軟件架構,至此小米的操作系統(tǒng)底層合并完成。
雷軍介紹,從架構設計之初就明確了五個目標:一是每個獨立設備都能實現(xiàn)最佳性能表現(xiàn);二是更加便捷高效的跨端連接;三是成為生態(tài)智能大腦,為用戶提供主動智能服務;四是實現(xiàn)跨設備全系統(tǒng)隱私安全的堅固防護,更加便捷高效的連接;五是堅持建設開放生態(tài)。
具體應用時間,小米14系列將出廠首發(fā)小米澎湃OS穩(wěn)定版。其他設備方面,國內版首批設備(包括手機、平板、電視、手表、音箱、攝像機六種設備)將于12月推送澎湃OS正式版;國際版首批設備則將于2024年一季度開始推送。
在研發(fā)投入方面,雷軍表示,2022年小米研發(fā)投入162億元,相當于全國研發(fā)經費總投入的0.53%,小米2023年總研發(fā)投入將超200億元。雷軍承諾,小米未來五年研發(fā)投入將超1000億元。
業(yè)內看來,小米發(fā)布自研系統(tǒng),或受華為的影響,也或是為了明年汽車上市預熱。小米澎湃OS并未完全擺脫安卓的影子,也不是完全自研。
雷軍表示,小米澎湃OS是基于深度進化的Android以及自研的Vela系統(tǒng)的融合。雷軍還透露,小米汽車目前進展非常順利,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而目前國內主流手機品牌都在做自己的系統(tǒng),備受外界關注的是華為系統(tǒng),在今年華為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華為終端CEO余承東表示,HarmonyOS 4發(fā)布后一個多月的時間,升級用戶已經超過6千萬,成為史上升級速度最快的HarmonyOS版本。
其他國內主流手機品牌也并未缺位,OPPO發(fā)布的潘塔納爾系統(tǒng)、榮耀發(fā)布的MagicOS,以及11月1日vivo也即將發(fā)布的Origin OS 4系統(tǒng)。
天使投資人、互聯(lián)網專家郭濤告訴另鏡,國產品牌做自研操作系統(tǒng)的原因有諸多方面。首先,國產品牌開發(fā)自研操作系統(tǒng)可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降低風險,增強自主可控能力;
其次,自研操作系統(tǒng)可幫助手機廠商構建自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為用戶提供更多豐富的應用和服務,增加用戶粘性和忠誠度,提高企業(yè)市場競爭力。
此外,自研操作系統(tǒng)還可以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減少對第三方操作系統(tǒng)的授權費用。這樣可以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率,并增強手機廠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市場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因做操作系統(tǒng)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fā)資金、人力和時間,還要能吸引到足夠數量的軟硬件合作伙伴接入,同時要克服市場競爭和用戶習慣等諸多挑戰(zhàn)。
“如果大家都做自研操作系統(tǒng),對未來手機的格局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首先,競爭將更加激烈,不同品牌的自研操作系統(tǒng)之間將形成競爭關系,用戶將有更多的選擇。其次,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將成關鍵,自研操作系統(tǒng)需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應用生態(tài),吸引開發(fā)者和合作伙伴的支持。這將是一個相對初期的過程,需時間和努力來培育。” 郭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