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點鋰電
背靠高盛、大眾汽車,有著“歐洲寧德時代”之稱的瑞典電池企業Northvolt,正在考慮擇期在瑞典證券市場完成籌備已久的IPO。
據稱,Northvolt已經正式向一眾投行發出參與IPO交易的邀請,公司目前的估值可能接近200億美元(約1463億元人民幣),羅斯柴爾德銀行則一直為其提供有關IPO流程的建議。
這個估值若實現,足以位列國內TOP10動力電池企業前三,僅次于寧德時代與比亞迪。但這么一家成立僅僅6年的初創公司憑什么比肩“寧王”?
不缺錢的Northvolt
Northvolt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2014年,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建立起自己的電池工廠,為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組。這一投資給了Peter Carlsson和Paolo Cerruti兩人靈感。2016年,這兩位特斯拉的前采購經理成立了Northvolt。
但凡和特斯拉有關都會被給予很大的關注度,Northvolt創立后就成為香餑餑,獲得資本的追捧。
同時,為迅速填補在電動車產業鏈方面的空白,歐洲迫切希望能夠建立起本土產業鏈,以對抗亞洲電池供應商的崛起。
Northvolt的“出生”恰逢時機。2017伊始,Northvolt就不斷獲得資本和歐洲投資銀行等機構貸款及投資資金。
2017年1月,公司成立僅3個月的Northvolt獲得第一筆1200萬歐元的融資;2017年9月,獲得早期風險投資1501萬美元;2017年10月,獲得早期風險投資1200萬美元。
2019年,大眾向Northvolt拋來橄欖枝,再將其置于市場關注的中心。雙方共同組建歐洲電池聯盟,以推動整個歐洲電池技術的研究;同年6月,大眾表示,計劃投資9億歐元與Northvolt聯合開展電池研發。
根據統計,從2017年創業開始,Northvolt的所有股權和債務融資加起來已經超過90億美元。
目前,Northvolt已經成為歐洲歷史上融資額最多的創業公司。據稱,Northvolt還將在未來幾周內官宣一筆價值50億歐元的債務融資。
而有了大眾的背書,作為“歐洲電池產業的希望”,包括大眾、沃爾沃、寶馬等車廠已經向Northvolt下了超過500億歐元的訂單,這也是公司敢于高額融資的底氣。
對抗“寧德時代們”
作為重資產行業,動力電池行業擴張動輒百億。為對抗亞洲電池巨頭,不缺錢的Northvolt也不得不積極推動上市,滿足全球建廠需求。
Northvolt在9月底剛剛宣布,公司的第一座北美電池工廠花落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在初期50億美元的投資中,Northvolt將掏出32億美元,而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出10億美元。
假設Northvolt已經官宣的電池工廠建設計劃全部落實,多年后公司將在瑞典(160GWh+沃爾沃合資工廠50GWh)、德國(60GWh)、波蘭(12GWh)和加拿大(60GWh)擁有龐大的動力電池產能,對應每年供應近700萬輛電動車。
Northvol預計到2023年,工廠電池產能達到32GWh,但這與寧德時代差距頗大。
作為對比,2022年全年,寧德時代擁有產能390GWh,產能利用率達83.4%。同時,截至2023年6月底,寧德時代在建產能仍達100 GWh。
僅歐洲地區來看,寧德時代規劃產能也不小。德國工廠計劃總投資18億歐元,規劃產能14GWh;匈牙利電池工廠規劃產能100GWh,一期已開工建設,預計2年左右建設完成。
從市場份額來看,數據顯示,寧德時代1-8月歐洲市場份額為35%,同比大幅提升8個百分點,是當之無愧的歐洲電池“一哥”。
目前,中國電池企業在供應鏈、大規模制造、人力資源、基建等多個方面皆具備領先優勢。在巨頭級競爭對手的襯托下,Northvolt唯一的保護傘就是“歐洲本土企業”的屬性。
今年8月17日,歐盟《新電池法》正式生效,這是全球首個將碳足跡作為對產品強制性標準的政策。
行業普遍認為,《新電池法》將成為中國電池企業出口新門檻,有利于增強歐洲本地企業的競爭優勢。
實際上,為達成此前設定的目標:2030年在歐洲占據25%的市場份額,實現150GWh的產能。Northvolt積極踐行差異化戰略,即“環保牌”。其多次強調自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屬性。
這也是目前來看,Northvolt的最大賣點,就是能做更加環保的鋰電池。
Northvolt宣稱,自己打造了“可持續生產線”,瑞典北部1號工廠實現了生產環節的“零排放”。Northvolt還制定了一個龐大的回收計劃——到2030年,50%的原材料來自于電池回收。
隨著寶馬、大眾、保時捷、戴姆雷等一眾國際車企紛紛宣布減排目標,碳足跡已經成為影響企業ESG的重要指標,這也是Northvolt屢獲車企青睞、資本投資的一大重要原因。
與寶馬百億大單失之交臂
早在兩年前,寶馬就和Northvolt簽訂了價值20億歐元(約21億美元,當前匯率)的動力電池長期供貨合同。
但近日的消息卻顯示,這一次寶馬拋出的價值960億人民幣(按每瓦時0.6元價格計算,約合131億美元)的電池大單,卻跟Northvolt無緣。據稱來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蜂巢能源3家中國電池廠分食了這塊肥肉。
產能可能是Northvolt錯失寶馬訂單的一個重要因素。
2021年12月,Northvolt瑞典北部超級工廠成功生產出第一塊鋰電池。2022年1月,Northvolt的首座鋰電池工廠開啟正式量產。
直到2022年5月,Northvolt才向一個未披露名字的汽車制造商提供了電池產品,成為第一個實現商業交付的歐洲電池公司。
與其宣稱的“超過500億歐元的訂單”相比,這顯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從其官網資料看,目前Northvolt的電池產品處在小批量出貨階段,更多的合作是在儲能相關業務。Northvolt表示,其位于波蘭格但斯克的工廠已組裝出首批儲能系統產品,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開始交付,這是其成立7年來首次實現大規模供貨。
跟寧德時代、比亞迪、LG等巨頭級玩家相比,Northvolt想要打出的本土化和“綠色電池”優勢,還沒有兌現成市場競爭力。
利用政策的壁壘確實可以保護Northvolt有更好的發展,但是當前中國動力電池業界如寧德時代、遠景動力、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欣旺達等公司已在電池全產業鏈進行先行布局,紛紛從原材料開采、電池材料、電芯,到電池系統、回收利用等領域,為歐盟的新規做準備。
在這股浪潮中,Northvolt能否扛起歐洲電池產業大旗,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