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眼科領域上市公司三季報成績單也露出了全貌,成長為主旋律,甚至與眼科相關的耗材公司也是如此。為了發展,公司也是鼓足馬力,并購便是重要手段之一。
三季報整體呈現增長
先上數據,愛爾眼科(300015.SZ)保持了慣有的成長,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了160.47億元,同比增長22.95%,這一數字其實已經逼近2022年全年161.1億元的營業收入了;2023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31.81億元,同比增幅34.97%,超過了2022年全年的25.24億元。截至9月末,愛爾眼科的股東總戶數為29.87萬戶。
華廈眼科(301267.SZ)要論成長性也不遜色。2023年前三季度華廈眼科的營業收入31.03億元,同比增長了22.98%;凈利潤達到5.57億元,同比增幅為40.17%。與愛爾眼科類似,華廈眼科2022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2.33億元和5.12億元,華廈眼科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做到了接近2022年全年,凈利潤做到了超出2022年全年。
何氏眼科(301103.SZ)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9.44億元和9931.05萬元,比上年同期變動分別為22.38%和51.23%。2022年何氏眼科的營業收入為9.55億元,凈利潤為3320.62萬元,何氏眼科2023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更是達到2022年全年的近三倍。
再來看普瑞眼科(301239.SZ),該公司上市一年出頭,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是21.66億元,同比增幅為51.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17億元,增幅更達237.48%。
唯光正眼科(002524.SZ)“面露難色”,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實現8.27億元,同比增長44.49%,但凈利潤只1043.59萬元,大幅滑坡92.11%,但若看扣非凈利潤的話,2023年前三季度數據為280.04萬元,同比扭虧。
屈光和白內障項目是收入主要組成
上述公司中,愛爾眼科是龍頭無疑,為眼科連鎖醫療機構,能從事各類眼科疾病診療、手術服務與醫學驗光配鏡。截至2023年6月末,愛爾眼科境內醫院229家,門診部168家;國際業務方面,已布局124家眼科中心及診所。2023年上半年愛爾眼科實現門診量726.95萬人次,手術量60.78萬例,做得多的是屈光項目、視光服務項目、白內障項目等。

華廈眼科主營眼科醫療服務,向眼科疾病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等眼科醫療服務,同時還向社會大眾提供眼疾、近視預防干預工作,包括白內障、屈光、眼底、斜弱視及小兒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和眼腫瘤、眼外傷在內的眼科八大亞專科及眼視光專科。截至6月末,華廈眼科已在全國18個省和直轄市的49個城市開設57家眼科專科醫院和52家視光中心。

何氏眼科則表示自己是一家集醫教研于一體,采用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著眼于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集團型連鎖眼健康服務機構,診療服務項目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等常見致盲性眼病,也包括干眼、中醫等特色診療服務;同時,針對屈光不正開展光學矯正、屈光不正手術及視功能訓練等眼科專科診療服務和視光服務。截至6月末,何氏眼科初級、二級、三級眼保健服務機構共計111家。

普瑞眼科也是一家致力于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診斷、治療、保健及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全科醫療服務的專科連鎖醫療機構。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主要包括屈光項目、白內障項目 、醫學視光項目和綜合眼病項目,具體包括:屈光術、白內障 、眼視光、眼底病、青光眼、斜視與小兒眼科、淚道、角膜病、眼眶病、眼外傷、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全科診療項目。截至6月末,普瑞眼科在全國二十余個直轄市及省會城市設立27家眼科專科醫院和3家眼科門診部。

而光正眼科也是專業的眼科連鎖醫療企業,主要從事眼科醫院的投資、管理業務,目前已經在上海、成都、重慶、鄭州、南昌、呼和浩特、濟南、青島、無錫、義烏等10個中心城市開設了14家專業眼科醫院和3家眼視光診所,旗下各家醫院的科室設置幾乎涵蓋了眼科全科診療項目。從光正眼科的半年報來看,其屈光項目和白內障項目也是占比最大的。

不僅如此,耗材類公司也顯示了強勁的成長性。
比如昊海生科(688366.SH)也有涉及眼科的業務,主要產品是白內障領域的人工晶狀體、眼科粘彈劑等,近視防控與屈光矯正領域的角膜塑形鏡、PRL等,以及眼表及眼底疾病領域自研的眼舒康潤眼液、鹽酸莫西沙星滴眼液、眼內填充用生物凝膠產品等。根據半年報,昊海生科眼科產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051.0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452.42萬元,增幅為34.98%。2023年前三季度,昊海生科凈利潤3.27億元,同比增幅102.04%。

愛博醫療(688050.SH)是國內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狀體制造商,擁有“普諾明”品牌,公司的人工晶狀體產品上市以來,已覆蓋全國近3000家醫院,并銷往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和澳洲,涵蓋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瑞士、哥倫比亞、南非、韓國、泰國、澳大利亞等30余個國家。另外,愛博醫療在近視防控領域于2019年3月取得角膜塑形鏡產品注冊證,是中國境內第2家取得該產品注冊證的生產企業,目前已覆蓋全國超過2000家醫療機構。視力保健領域,愛博醫療也有建樹,提供消費者視力保健產品,如彩色隱形眼鏡(彩瞳)、透明隱形眼鏡、框架眼鏡片及隱形眼鏡護理產品。愛博醫療也是常年保持高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為51.39%和27.46%。
歐普康視(300595.SZ)是國內首家上市的眼視光高新科技企業,業務包括“眼科及視光醫療器械(產品)”與“眼視光服務”二大板塊,目前主要業務為角膜塑形鏡等硬性接觸鏡類產品及配套護理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華東地區是公司業務的起始地,占比較高。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為8.95%和6.49%。
明月鏡片(301101.SZ)業務涵蓋鏡片、鏡片原料、成鏡、鏡架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其中,中高檔光學樹脂鏡片是公司的核心產品,鏡片產品以自有品牌為主。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同比增幅為23.8%和40.34%。
甚至另一家與眼睛有關的莎普愛思(603168.SH)也屬成長型,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4.99億元,同比增長20.36%,凈利潤7944.56萬元,同比增長75.54%。
跑馬圈地
界面新聞注意到,眼科公司快速成長跑馬圈地的主流方式之一便是并購擴展。
比如龍頭愛爾眼科,最近比如9月20日公告顯示,愛爾眼科擬收購海南愛爾、棗莊愛爾等19家醫療機構部分股權,愛爾眼科表示收購有利于盡快完善區域市場布局,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深化在全國各地的“分級連鎖”體系,鞏固和提升公司的領先地位。
實際上,愛爾眼科類似收購已是多次,在7月19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愛爾眼科曾對并購的評價是,公司并購的方針是穩扎穩打,不會有太多的變化。收購醫院是綜合考慮的,既要考慮到醫院的潛力、價格等戰術因素,又要考慮布局、時機等戰略因素。2014年起探索實施的產業并購基金模式讓公司取得了顯著的先發優勢,儲備了大量優質項目,但本質上是策略性的、階段性的、過渡性的。現在上市公司體量越來越大,資金實力逐步增強,承載能力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自建的醫院逐步增多,產業基金陸續到期后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華廈眼科也是類似。在10月25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提及,華廈眼科今年新建和并購了20多家眼科醫院,為公司今后幾年業績增長提供了很好的儲備項目。預計明年公司將會完成24個省會城市的布局,接著是地級市的布局。未來每年公司將按照20-30家眼科醫院的布局規劃推進,重點布局其中人口相對較多、經濟和消費能力較強、華廈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城市。
普瑞眼科方面,也有并購動作。2023年1月,普瑞眼科完成對東莞光明眼科醫院的股權,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在東莞地區深耕眼科醫療20年,影響力遍及廣東省內,為中外患者提供診療、保健服務,具體診療科目包括:眼科、醫學檢驗科和醫學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