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10月27日晚間,ST富潤(600070.SH)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立案調查期間,公司表示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監管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一家1997年已登陸上交所的老牌上市公司,ST富潤卻成為近年來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業務失敗的典型案例。
12億收購的互聯網營銷企業泰一指尚,如今已全面停業,商譽被全額計提,業績承諾款無法兌付。ST富潤傳統業務已經剝離,轉型新業務規模尚小,將何去何從?
12億收購“爛尾”
2016年底,ST富潤以溢價超300%的估值,合計作價12億元將泰一指尚收入旗下,公司主營業務將由紡織品、鋼管等的加工與銷售逐漸向大數據和互聯網業務領域擴張。
2020年,公司將印染紡織、無縫鋼管等傳統業務逐步剝離上市公司體系。
然而,泰一指尚發展卻遠未及預期,不僅未能完成業績承諾,在2020年開始持續暴雷,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虧損4.08億元、5.55億元、5.86億元。
2021年,ST富潤一度欲將泰一指尚掛牌出售,轉而通過控股子公司卡賽科技專注于運營商5G用戶發展業務,不過上述出售計劃在交易所關注下很快告吹。
2022年年報顯示,受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競爭加劇的持續影響,泰一指尚全面收縮“傳統互聯網營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856.84萬元,與上年同期(會計差錯調整后)相比下降96.71%,虧損4.72億元(會計差錯調整后),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3.98%。
因泰一指尚前期會計差錯調整后,部分客戶應收賬款賬齡延長,同時2022年度傳統互聯網業務停滯及行業經營環境的持續不利影響,導致泰一指尚與客戶溝通受阻,應收賬款催收難度進一步加大,2022年對部分應收賬款計提信用減值損失4.16億元,經營業績大幅虧損。
另據2023年半年報顯示,泰一指尚全面停止“傳統互聯網營銷業務”,應收賬款回款周期延長,計提壞賬準備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導致經營業績持續虧損。
三季報顯示,前9個月,ST富潤實現營收9552.16萬元,同比下滑28.24%,繼續虧損1.72億元。
目前來看,ST富潤將未來經營的持續寄希望于子公司卡賽科技。資料顯示,該公司主營以大數據、5G通信等為核心技術支撐的互聯網營銷、移動通信等業務,從事存量包、運營商5G用戶發展業務,通過媒介資源渠道,打造基于三大運營商的系統化、流程化、可視化的用戶運營體系。
2023年上半年,卡賽科技實現營業收入6286.3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14.73%,占公司總營收超80%。實現利潤265.0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扭虧為盈。
經營問題重重
除了業績方面的持續虧損,ST富潤在經營規范、內控方面的問題也屢屢“犯禁”。
5月4日,ST富潤因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公司2022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公司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而戴帽。
審計機構指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賬款余額14.69億元,壞賬準備6.67億元,其中泰一指尚應收賬款余額14.53億元,壞賬準備6.67億元。
審計機構認為,公司管理層對泰一指尚的銷售和客戶缺乏有效管理,未能及時關注泰一指尚客戶經營過程中的異常情況,未能對客戶已違約或逾期的應收賬款的催收予以有效管控。
泰一指尚應收賬款沒有及時回收或無法回收,壞賬準備大幅增加,且沒有提供充分適當的證據證實該等應收賬款的款項性質、可回收性和與之相關的交易的真實性、會計處理的合規性,以及壞賬準備計提的充分性、準確性。公司在銷售和客戶管理、應收賬款催收回籠、收入確認等相關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此外,2022年以來,ST富潤已多次遭遇監管處罰,最近一次在今年7月10日,由于公司在2022年業績預告中出去超億元的虧損誤差,浙江證監局認為公司業績預告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更正不及時,對公司及相關人員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更早之前,2022年4月15日時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江有歸、董事兼常務副總經理付海鵬未按照約定,按期足額支付業績補償款。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2022年10月31日,公司收到浙江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浙江證監局對公司及相關人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原因是公司2020年、2021年年報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