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戈振偉
界面新聞編輯 | 林騰
10月27日,深圳歡樂谷官方發布情況通報,當天18:27左右,深圳歡樂谷過山車“雪域雄鷹”項目發生車輛碰撞,造成8人受傷,傷者已送往醫院治療,情況平穩。
10月28日,深圳歡樂谷發布閉園公告,28-29日閉園兩天,開展全園安全大檢查。
事故項目已運營11年,年中剛做完年檢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歡樂谷1998年開業,是華僑城集團的大型主題樂園,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記者了解到,“雪域雄鷹”項目作為深圳歡樂谷的王牌項目,是華僑城花2億打造的亞洲至高、至長彈射式過山車,2秒鐘就能達到135km/h的超高速。截至目前,該項目已運營11年。
此前,深圳歡樂谷也發生過過山車相撞事故。2018年11月,深圳南山區歡樂谷“歡樂干線”架空單軌車發生追尾導致2名乘客受傷。此后經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發現,事故發生時,“歡樂干線”距離其使用年限到期僅有一周時間。
2019年4月,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監管局對其進行行政處罰,處以罰金20萬元。并表示,依據相關調查報告,歡樂谷公司對“歡樂干線”列車維護管理存在漏洞,對事故發生應負主要責任。
對于本次事故原因,深圳歡樂谷稱還在調查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次過山車事故發生前的10月23日,深圳歡樂谷剛剛召開2023年第三季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安委會主任岳峰還對年底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其中第一點就是要加強游樂設備的安全保障,強化設備日常維護保養、運營接待及現場管理,持續提高設備故障分析、判斷能力,確保設備安全。
“質量是檢修的根本保證”,據深圳歡樂谷設備部介紹,在雪域雄鷹的年檢工作中切實做到了嚴格落實檢修標準。小到每個緊固螺絲,大到輪子等大部件,年檢小組都按設備維護說明書和出廠圖紙進行逐一拆卸、檢查、安裝、調試。
對重要的軸、銷軸及重要焊縫等關鍵部位,設備部還專門進行了100%無損檢測,并對達到使用壽命的零部件進行更換,確保了雪域雄鷹的年檢工作質量。
記者查詢華僑城電子招采平臺發現,3月21日,深圳華僑城歡樂谷旅游公司發布了深圳歡樂谷雪域雄鷹項目大修服務工程招標公告。最終深圳市潤昌游樂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以709萬元的金額中標。6月,深圳歡樂谷設備部與第三方檢修單位合作,花了一個半月完成了雪域雄鷹項目的年檢維保工作。
深圳第一個現代化的游樂園
本次歡樂谷過山車碰撞事故迅速引發外界關注,尤其是深圳市民,畢竟,談起記憶中的游樂園,深圳歡樂谷在深圳市民心中獨占一隅。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各大城市陸續有游樂園開業,上海有錦江樂園,廣州有東方樂園,北京有北京游樂園,直到1998年,集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深圳歡樂谷應經濟大潮的興起而生,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擁有了一個現代化的游樂園,這也標志著中國新一代主題樂園的正式誕生。
2017年,19歲的深圳歡樂谷作為深圳人心中的“歡樂記憶”,獲評第八屆“深圳老字號”。
事實上,在華僑城從深圳邁向全國的過程中,深圳歡樂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華僑城將深圳歡樂谷模式復制到全國,深圳之后,北京、成都、上海、武漢、天津、重慶、南京、西安等8地的歡樂谷也陸續開業。
作為華僑城集團旗下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平臺,截至目前,歡樂谷主題公園已經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3億人次,成為首個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主題公園。
前三季度虧損33.47億,“旅游+地產”模式不再靈?
公開資料顯示,歡樂谷背靠的華僑城集團創立于1985年,是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的央企,目前以文化、旅游、房地產、電子科技為主業,在境內外擁有華僑城A、深康佳、云南旅游、華僑城(亞洲)4家上市公司。
作為國內最早創建大型主題公園的企業,華僑城集團擁有錦繡中華、歡樂谷、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歡樂田園、甘坑古鎮等一批品牌和項目,打造了多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目前位列全球主題公園集團三強、亞洲第一,運營和管理景區、開放式旅游區超100家。
今年以來,各地歡樂谷人頭涌動,華僑城的文旅業務也迎來明顯復蘇。上半年,華僑城旗下文旅企業合計接待游客超44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74%;暑期,歡樂谷集團披露數據,期內累計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超30%,營業收入趕超2019年同期水平。
盡管文旅業務產生著正向效益,但華僑城集團整體業績仍處于泥沼中。10月27日,華僑城A發布前三季度業績,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17.60億元,同比增長8.47%;歸母凈利潤-33.47億元,同比下降2728.12%。這也讓華僑城集團獨特的“文旅+地產”發展模式遭到質疑。
1999年,華僑城集團在旅游產業深耕十余年后,在實踐中摸索出“旅游+地產”模式,以主題公園等旅游資源帶動地產銷售,以地產反哺旅游,實現良性互動,隨后將該模式復制到全國。
特別在2017年-2021年房地產高歌猛進的時期,華僑城集團的土地擴張步伐不斷,以較低溢價獲取了不少綜合大盤項目,并下沉至二三線。2021年,華僑城A實現營收1026億元,收入首次破千億。
“華僑城模式”也引得房企紛紛效仿,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100強的名單中,有九成房企涉足文旅行業,如萬達、融創等,紛紛成立旗下文化和旅游公司搶灘文旅。
但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周期,華僑城集團在文旅與地產開發之間的平衡與閉環被打破,“旅游+地產”模式成了雪上加霜,造血的房地產銷售業務放緩,難以為文旅項目提供充沛的資金供給,加之疫情對文旅業的沉重打擊,華僑城集團的“兩翼”均受到了折損。
此外,就旅游綜合業務來看,隨著迪士尼、環球影城、樂高樂園等強大IP支撐的主題公園相繼落地,國內本土主題樂園的層出不窮,激烈的競爭市場對于華僑城集團的潛在游客造成了分流。而且,歡樂谷等游樂園設備老化,IP不夠鮮明等問題,也讓華僑城集團的競爭優勢有所削弱。
華僑城集團或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2022年4月,原董事長段先念退休、保利集團原總經理張振高上任掌舵,華僑城正式開啟了轉型之旅,將文旅與地產業務在組織架構上進行一定分割,其中文旅業務由歡樂谷集團、酒店集團以及新成立的旅游發展集團進行專業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