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日,國家藥監局通報了20批次化妝品不符合規定,實際上20批次產品全部為面膜,涉及問題是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超標。
青眼注意到,這20批次不合格面膜,共包含16批次顆粒海藻面膜,占總數的80%,其中有13批次產品均由廣州市凱秀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凱秀公司”)生產。為何該企業的產品集中爆雷?
就此,青眼第一時間聯系涉事企業凱秀公司,該公司銷售負責人王某告訴青眼,“從今年年初開始,全國各地一直在大面積排查海藻面膜。”她還自曝企業生產的海藻面膜,實際添加了禁用成分“天仙子”,菌落總數超標也是由該成分引起,并稱這是行業潛規則。
若如其所言,企業為何以身犯險?國家藥監局通報所列的不合格項目為何是菌落總數超標而非違禁添加?這是怎么回事?
最高超29000倍,13批次產品源自同一企業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化妝品抽樣檢驗管理辦法》,在通告中,國家藥監局要求廣東省藥品監管部門對不符合規定化妝品涉及的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等依法立案調查,責令相關企業立即依法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并開展自查整改。
截自國家藥監局官網
與此同時,還強調各省(區、市)藥品監管部門應責令相關化妝品經營者立即停止經營上述化妝品,依法調查其進貨查驗記錄等情況,對違法產品進行追根溯源;發現違法行為的,依法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從20批次不符合規定化妝品信息附件來看,這20批次面膜主要是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等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其中,TWG綠茶冰肌清潔泥膜菌落總數及霉菌和酵母菌總數均為最高,分別為菌落總數8100000CFU/g、2900000CFU/g。
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眼部化妝品、口唇化妝品和兒童化妝品中菌落總數應≤500(CFU/g或CFU/ml),其他化妝品菌落總數應≤1000(CFU/g或CFU/ml),霉菌和酵母菌總數≤100(CFU/g或CFU/ml)。換句話說,TWG綠茶冰肌清潔泥膜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分別超標8100倍、2900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通報的不合格面膜中,所涉及的多家化妝品公司曾多次被點名,且被行政處罰。譬如,青眼發現,在2021年11月及2023年6月,凱秀公司曾兩次因生產的海藻面膜菌落超標,被廣州白云區市監局予以行政處罰。
又如,汕頭市琪緣化妝品有限公司曾因造假生產凡士林產品、工廠生產存在安全隱患等,前后4次被汕頭潮陽區市監局行政處罰。與此同時,佛山市詩曼諾化妝品有限公司此次被通報的法蒂姿小顆粒海藻面膜,也在今年8月廣東省抽檢中已經“爆雷”。
青眼進一步調查,根據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平臺顯示,20批次面膜中有8批次產品已注銷,其中有3批次產品,在去年就已注銷。
另外,青眼注意到,在此次抽檢單位中,還涉及7家網店。青眼調查發現,除京東法蒂姿美妝旗艦店還在售賣法蒂姿小顆粒海藻面膜,其余6家網店的涉事產品,均已全部下架。
海藻顆粒面膜占80%,“全國大排查”
長期以來,“菌落總數超標”一直是美妝企業頻頻踩雷的“重災區”,根據近年國家抽檢情況來看,在菌落超標產品中,面膜品類占比最高。
不過,如此大規模地通報面膜,卻并不多見,有行業人士推測這或是一次針對面膜的專項檢查。
在此次國家藥監局通報的20批次產品中,包含16批次海藻面膜,占據總數的80%。根據國家藥監局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平臺顯示,從包裝上來看,這16批次產品均是海藻顆粒面膜。
“海藻面膜比較容易菌落超標,”化妝品違禁詞網創始人李錦聰告訴青眼,這主要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產品生產工藝,不管是海藻面膜粉、面膜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缺乏高溫消毒過程,甚至防腐劑也沒有加,大部分產品均是簡單混合,或者從外面采購原料半成品直接灌裝。二是粉類產品接觸空氣和水后容易滋生霉菌。
華睿日化事業部總裁蔣麗剛也表示,“海藻顆粒面膜一般由聚乙烯醇、藻酸鈉、卡波姆和其它成分構成,粉末混合通常不加防腐劑,即使添加了防腐劑也很難混勻,這導致微生物容易超標。”
據凱秀銷售部負責人王某介紹,“自去年年底有一款海藻面膜被檢測出細菌超標后,從今年年初開始,全國各地監管部門一直在大面積排查這一品類。其中,凱秀成為重點被檢查對象,同行業也全部躺槍,沒有一家遺漏掉的。”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海藻面膜被爆出細菌超標后,我們就對產品進行了輻照,但是有一些產品在輻照時,沒有完全被穿透,導致有些細菌沒有被殺死,也由此出現很多凱秀產品不合規現象。”王某進一步補充道。
青眼查詢了解到,在國家藥監局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平臺,截至目前,凱秀公司共備案了2964件產品,且絕大多數均是顆粒海藻面膜。
截自國家藥監局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平臺
而青眼統計了今年以來國家藥監局通報的不合格化妝品,共計有38批次為面膜,海藻面膜占比60%,涉事生產企業均為廣東企業。并且,廣東省藥監局在今年8月發布的一則《化妝品抽樣檢驗信息通告不符合規定化妝品核查處置情況(2023年第1期)》通報中,也曝光了10批次面膜,其中海藻面膜就有9批次。不難看出,監管部門確實對海藻面膜展開了一輪大排查。
實為違禁成分惹的禍?這類面膜恐要涼了
據了解,海藻面膜在化妝品行業已存在較長一段時間。近幾年,短視頻興起,各大博主也常常分享海藻面膜DIY視頻,帶動海藻面膜飛速發展。
青眼在化妝品監管App上搜索“海藻面膜”,顯示共有超7700件產品備案。在各大電商平臺,海藻面膜不在少數,其中,在天貓平臺,銷量最好的一款海藻顆粒面膜售價200ml/15元,宣稱產品為美容院專用,具有保濕嫩白功能,目前已售超20萬件。
此外,在銷售過程中,不少商家還打出產品“會發芽”標簽。比如,在小紅書上,某護膚品牌宣稱,“真正的海藻面膜是會發芽的,敷完臉后,還可以養成綠植。”
分別截自小紅書(左)、淘寶(右)
“一般行業內做斑敏痘的產品,幾乎都使用海藻成分,主要是因為海藻無化學成分,相對溫和。”王某告訴青眼。
她還表示,“行業內所稱海藻成分,在國外也被稱作天仙子。在國內,不少海藻面膜中的海藻成分多從緬甸進口,這一原料在中國銷售了30多年,效果也較好。”
公開資料顯示,天仙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含有毒性成分天仙子胺及天仙子堿,一般服用10mg可中毒,80mg可致死亡。青眼注意到,在2021年5月28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的關于更新化妝品禁用原料目錄一文中,明確將天仙子納入禁用原料中。
“禁用原料很多屬于毒性較大的中醫藥成分,天仙子即為其中一種。”武漢中科光谷綠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經理項威說道。
今日,青眼向廣州及佛山多家海藻面膜代工生產企業,詢問海藻面膜全國大排查一事。當青眼問及海藻面膜中的成分實際上是否為天仙子時,多家企業負責人比較震驚,并提高了警覺性。
廣州疆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青眼表示,“今年以來,全國確實在對海藻面膜展開大排查,目前海藻面膜其實屬于一個灰色地帶,我司現在已經暫停了這款產品的生產。”他同時告訴青眼,基本上所有海藻面膜中都添加了天仙子,而《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中是沒有天仙子的,所以海藻面膜算是違規生產。
那么,為什么明知道天仙子是禁用原料,還添加在產品中?王某告訴青眼,“對于整個行業而言,大家都稱呼這個原料為海藻,沒有說過叫天仙子。”
廣州某化妝品研發總監表示,“海藻面膜比較小眾,在2018年我調查海藻面膜時,行業內知道這款產品實際成分為天仙子的基本很少。目前,估計已經有不少企業知道了實情,但這一產品已售賣多年,如果被查處,企業也可以稱毫不知情。”
王某還告訴青眼,“天仙子會不定時長菌。對于每一批次產品,目前凱秀公司均會進行輻照,但事實上,輻照也不能永久性保持細菌達標。”
項威表示,“輻照也即通過放射元素輻射殺菌,很多食品都會輻照。天仙子其實算農產品,沒任何殺菌和保存工藝進行處理,長蟲、長菌很正常。”“天仙子等類似原料不能接觸水,接觸水就會發霉、發芽,不少公司海藻面膜生產工藝中不會有高溫消毒過程,只是簡單的分裝或混合。”李錦聰同時表示。
在國家藥監局官網,青眼查詢了解到,在產品備案成分信息一欄,各個海藻面膜產品均由海藻提取物、水解膠原等組成。
“用海藻提取物進行備案,屬于打擦邊球。”項威表示,大量海藻面膜細菌超標,如果是因添加天仙子這一成分引起,國家監管部門應該通過此事告訴行業,不少企業添加的是禁用成分。
而之所以藥監局通報沒有點出是天仙子,或與抽檢側重點以及缺乏一定的檢測方法有關。
“對于一些常規的風險物質,目前我國均有檢測方法。”廣東省功能化妝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清泉教授告訴青眼,“比如針對海藻面膜,是可以檢測出產品中的一些特定成分,但是尚沒有法定的檢測方法。國家法規有一定的滯后性,且也做不到對每款原料均推出法定的檢測方法。”
“對于海藻面膜這類產品,目前問題已積累到一定程度,現在國家也終于引起重視。對于違規添加的企業,不管是主觀故意,還是無意,均屬于違法行為。”郭清泉進一步補充道。
對此,今日,青眼多次致電國家藥監局、廣州市監局,以及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其中,國家藥監局的電話在多次撥打后,無人接聽;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青眼表示,“每年的抽檢任務不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至于其他事情并不太清楚。”
另外,廣州市監局化藥科某負責人告訴青眼,“海藻面膜,顧名思義即為海底的一種植物,比較容易微生物超標,而如果滅活的話,又不能實現一些想要宣稱的功效。”
總的來說,海藻面膜的亂象暴露出企業法規意識淡薄,同時也反映出化妝品的檢測方法還有完善空間。
不過,違規添加一向是化妝品行業重點打擊對象,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非法違規添加將予以罰款、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件、市場和行業禁入等處罰措施。針對海藻面膜的違規操作,對于相關企業而言,應該及時“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