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此輪巴以沖突已經持續20天。以色列軍方電臺稱,當地時間10月25日晚間至26日凌晨,以色列坦克和裝甲推土機夜襲加沙,對其北部進行了一次“有限”襲擊,且士兵已撤回以色列領土。軍方稱這次夜襲是為下一階段戰斗做準備。有分析認為,這是一次“大規模但有限”的襲擊,為試探性舉動,是為地面進攻做準備。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多次表示,將對加沙進行大規模地面行動,但拒絕透露具體時間表。在25日的最新電視講話中,內塔尼亞胡再次拒絕透露細節,稱這是為了確保以色列士兵安全。不過,他同時稱行動時間將由戰時內閣“一致決定”,而戰時內閣正“晝夜不停工作”,直到取得勝利。他還首次承諾后續會調查哈馬斯突襲成功暴露出的以色列安全漏洞問題。
10月7日,哈馬斯成功突襲以色列。4天后,內塔尼亞胡宣布成立戰時內閣。這個內閣負責指揮和監督對哈馬斯的作戰。這是特殊時期凌駕于一切的最高決策機構,它不會作出任何與戰爭無關的法案或命令,其他政治日程都將被暫時擱置。
戰時內閣在全球范圍內并不算鮮見。它指的是政府在戰時組建的一個委員會,旨在高效地進行戰爭。英國在一戰和二戰期間都設置過戰時內閣。
以色列戰時內閣成員均有豐富的軍事背景。包括3個核心成員:總理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加蘭特,以及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袖、前國防部長甘茨。另外還有2個觀察員,分別為戰略事務部長、前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德爾默,以及前國防軍總參謀長艾森科特。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三人組合。甘茨多年來一直是內塔尼亞胡最大的政治對手,他被認為是風格迥異的“另一個內塔尼亞胡”。在此次巴以沖突升級之前的民調中,如果今年舉行選舉,甘茨領導的民族團結黨很可能獲勝。
而國防部長加蘭特與內塔尼亞胡的不和也很明顯。今年早些時候,加蘭特因公開批評內塔尼亞胡有爭議的司法改革被解雇,一個月后又被復職。分析人士稱兩人間的信任至今沒有恢復。
隨著戰事持續,且以色列聲稱的地面進攻“遲遲沒有到來”,關于這個戰時內閣的不和傳言不斷流出。本周一,三個核心成員的辦公室聯合作出回應,堅稱沒有不和跡象,他們正在“密切、全面合作”。
但這并沒有完全打消外界擔憂。周二,以色列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內塔尼亞胡和加蘭特之間的關系“嚴重緊張”。以色列電視廣播公司第12頻道的政治評論員達納·韋斯直言,總理和國防部長之間存在“很多緊張關系”。而關于另一個核心人員甘茨,韋斯稱,戰時內閣是他能夠與內塔尼亞胡合作的唯一一個途徑。
有以色列媒體稱,雖然對外聲明很強硬,但是地面進攻行動遲遲沒有打響,一個重要原因是最高領導層在時間表上存在“重大分歧”。
戰時內閣在鏟除哈馬斯方面立場高度一致,但是在地面行動這一問題上,軍方向領導層傳達的信息是“會產生后果,但別無他法”。與此同時,軍方普遍認為,內塔尼亞胡在此問題上“非常優柔寡斷”。
內塔尼亞胡被認為接受了美國總統拜登的觀點,即以色列應該等待,也許可以先就人質問題進行談判。周四,甘茨在記者會上稱,以色列最終將自行決定何時開始對加沙進行地面進攻,而不是美國。
前一天,美媒爆料稱,應美國要求,以色列已同意將地面行動推遲到至少本周晚些時候,以便獲得更多援助和建立更好的防御設施。不過,同一天,拜登被問及是否敦促以色列推遲地面進攻計劃時,他表示“以色列人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
以色列報紙Yedioth Ahronoth也稱“內塔尼亞胡和軍方存在信任危機”。襲擊發生后,內塔尼亞胡對軍隊感到憤怒,并歸咎于軍隊,但是他現在發現很難作出地面進攻加沙的決定。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外交官員和熟悉以色列想法人士的話稱,有多種因素阻礙了地面行動,這包括軍事準備需要時間,擔心人質安全,擔心刺激黎巴嫩真主黨的直接全面參戰,以及不斷增大的外部人道主義壓力等。
除了戰時內閣內部的決策壓力,內塔尼亞胡也正面臨極右翼的施壓。本周早些時候,國家安全部長格維爾炮轟戰時內閣代表性不足,要求再增加一名成員。不過他同時表示,雖然不贊成,但尊重,且不打算為此斗爭。
目前的戰時內閣包括了右翼(內塔尼亞胡),以及中間派(甘茨),但是聯合政府中的極右翼被排除在外。格維爾就是極右翼代表。雖然身居國家安全部長要職,但是格維爾沒有任何軍事背景,被認為是被邊緣化的原因之一。
另外,格維爾還指責戰時內閣成員都是“幻想派”,他們誤判了哈馬斯,播下了今日局面的種子。他指責內塔尼亞胡政府在過去十幾年間,采取分治巴勒斯坦的政策,這實際上是有意擱置,且沒有阻止卡塔爾資金不斷涌向哈馬斯,實際上幫助壯大了哈馬斯力量,“現在終于看到了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