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怡然
10月26日,在由界面新聞主辦的2023 REAL科技大會上,微博COO王巍發表了名為《智能新時代:微博探索AIGC多場景應用》的主題演講。
王巍表示,微博目前已實現利用AIGC輔助高效內容生產、替代部分專業內容生產者角色、根據用戶需求生成個性化定制內容、提升商業運營效率,AIGC在微博多場景中的應用極大提升了內容生產效率。
AIGC以文生文和文生圖兩個形式在今年火爆出圈。文生文的推動者是OpenAI,文生圖的推動者則是Midjourney。未來,AIGC在文字、視頻、聲音等多模態的方向都會有進一步發展。
王巍介紹,AIGC的整體生態鏈,從技術架構的角度可分為三層:最底層是AI基礎架構,包括GPU生產商,云計算平臺服務商;中間層是大模型,大模型分兩派,一派是開源,一派是閉源;最頂層是基于模型的一些應用。
具體到傳媒行業,AIGC為傳媒行業同時帶來機遇和挑戰。
首先,在內容生產方式上,行業正從傳統的PGC(專業內容生產)時代和UGC(用戶內容生產)時代步入AIGC時代,內容生產呈現出高質量、高效率、高產量的趨勢。AI產生的內容在質量和數量上都遠遠超出了PGC和UGC的效率。
其次,AIGC重構了生產流程,使職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以前需要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的采編團隊,在AIGC重構的影響下,或許可以精簡為幾個人甚至一個人。“采編播”人員設置體系被打破,有些崗位被弱化甚至消失。
關于挑戰,王巍認為,生成式AI生成的內容很難保證是真實且準確的,它會自作主張地虛構原始材料中沒有的事實。“魯迅和周樹人不是同一個人”反映出大語言模型需要持續優化的現狀。另外,版權和隱私的挑戰同樣值得關注。AI用以訓練的數據本身是否涉及侵權?人機共生創作出的內容版權歸屬于誰?使用AIGC內容是否會面對侵權風險?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在法律中加以規范和界定。
談及微博在AIGC上面的應用,王巍將其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輔助學習、專業自動生成、個性化的內容和變現效率提升。
例如,AI創作助手可以通過學習大V的創作習慣,結合微博熱點討論內容,給創作者提供創作靈感。微博為大V提供AIGC工具,以大V的語氣和口吻發布微博。微博還學習大V之前發表言論的語氣、語態自動生成熱點列表,同行業的大V可以選擇對這個熱點的清單上的事件進行評論。
微博的另一個重要生態——娛樂——也是AIGC的重要應用領域。例如,粉絲有很強的意愿和明星互動,微博據此構建了AI明星伴聊,學習明星的語調和表達方式生成回復,與粉絲互動,得到了明星工作室和粉絲的一致認可。
關于AIGC價值觀的問題,王巍表示,在AIGC的大潮中,AIGC的訓練主要由兩個步驟構成,一是基于大量語料的自監督學習,叫做預訓練;二是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這需要人類指導,AIGC的價值觀取決于訓練它的人的價值觀。“我們會要求AI恪守人類社會公認的文明,賦予AI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發展AIGC的非常重要的原則。我們也會做一些努力,來讓我們的AI有健康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