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今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600438.SH)營收仍實現同比增長且超過千億元,但凈利出現了下降。
10月25日晚,通威股份發布公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1114.21億元,同比增長9.1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163.02億元,同比下降24.98%。
這一業績增速同比大幅收窄。通威股份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長118.6%,凈利潤217.3億元,同比增長2.7倍。這也是其自2020年9月以來,首次出現報告期凈利潤同比下滑。
單季看,通威股份今年三季度營收373.52億元,同比下降10.52%;凈利潤30.3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8.11%。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營收、凈利雙增,但二季度業績已經出現45.7%的環比下滑。
通威股份在三季報中表示,凈利潤下滑主要因報告期內光伏產業鏈價格同比下行所致。通威股份是全球硅料和電池雙龍頭。
去年前三季度,光伏硅料均在高位運行,一直到當年10-11月上旬,硅料還保持著30萬元/噸以上的高點,這助力硅料企業業績大漲。通威集團因此成為唯一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光伏企業。
去年12月起,硅料價格迎來拐點。今年以來,多晶硅價格繼續延續了下行趨勢。根據硅業分會數據,10月18日當周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8.01萬元/噸,這相較于去年價格高點下降超過73%。

硅料降價也帶崩了整個光伏產業鏈價格。在近期華電集團2023年第三批光伏組件集采開標報價中,P型最低投標價格已跌破1元/W,僅為0.993元/W,這幾乎已低于成本報價,這顯現出光伏產業鏈走向價格戰的趨勢,競爭將愈加白熱化。
已經走向一體化產業布局的通威股份,業績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財務報表中可以看到,通威股份前三季度的資產減值損失20.15億元,同比增長499.29%。這主要因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及存貨跌價準備所致。此外,通威股份因項目投入,在建工程投入增長328.81%。
通威股份還在三季報中披露了今年以來重大對外投資事項的進展。今年2月,通威決定擬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年產12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約60億元,力爭2024年內投產。
6月,通威股份擬在成都市雙流區投資建設25 GW太陽能電池暨20 GW光伏組件項目,分兩期建設。
其中一期年產25 GW電池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約75億元,預計2024年內建成投產;二期為年產20 GW組件項目,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30億元,2025年內建成投產。
8月,該公司公告擬在樂山市五通橋區和峨眉山市經開區分別投資建設年產16 GW的拉棒、切片、電池片項目,單項目投資預計100億元,項目均預計于2024年底建成投產。
今年4月,通威股份原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資160億元,用于內蒙古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和云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
但9月通威股份宣布,基于資本市場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最終終止了上述定增事項,將利用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統籌資金安排。
根據原先規劃,2023年底通威股份高純晶硅產能將超過38萬噸,太陽能電池產能達到80-100 GW,組件產能達到80 GW。
根據此前半年報,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純晶硅年產能超42萬噸,太陽能電池年產能90 GW,組件年產能55 GW。
截至10月25日收盤,通威股份微跌0.03%,收于28.96元/股,總市值約130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