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躺著瘦十斤?減肥“神藥”攪動千億市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躺著瘦十斤?減肥“神藥”攪動千億市場

減肥神藥,“催肥”顯著。

文|豹變高宇哲

編輯 | 邢昀

「核心提示」

躺著就能瘦,讓司美格魯肽從降糖藥變身網紅減肥神藥。減肥藥背后的“肥肉”市場,正在被瘋搶。

不節食、不運動,躺著就能瘦?這樣的“好事”讓一種減肥神藥風靡國內外,甚至在資本市場上帶來了一陣強大的“催肥”作用。???

這款神藥的出圈可以追溯到2022年10月,彼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一篇推文里稱,自己借助禁食和一款叫做“Wegovy”(司美格魯肽)的減肥藥,30天暴瘦18斤。

這不僅是馬斯克的減肥秘法,英國前首相約翰遜也在自己專欄里大談減肥歷程,為這種神藥“帶貨”。2022年司美格魯肽銷售額達到109億美元,背后研發該藥品的母公司,來自丹麥的藥企諾和諾德(NVO)更是“母憑子貴”,2022年市值上漲到4464億美元,超越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一度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在全球網紅的帶領下,這股減肥風潮從大洋彼岸吹到了國內。打開小紅書等社交軟件,搜索減肥相關話題,司美格魯肽的減肥實測數據等討論激烈。

“瘦了10斤……”“90多斤可以打嗎?”“醫院不給開怎么辦?”

有人反饋效果不錯,有人被送進急診,還有人正在買藥的路上。當愛美的人們蠢蠢欲動、以身試法,國內藥企和資本市場也按捺不住,瘋狂備戰以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賽道。醫療行業資深投資人柳丹博士告訴《豹變》:“現在沒有投資人不關注這個領域,它的熱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PD-1,而且競爭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減肥藥背后的“肥肉”市場,正在被瘋搶。

躺著就把肥減了?

在以減肥藥出圈前,司美格魯肽的真正戰場是治療糖尿病。跨界破圈后,盡管國內尚未批準司美格魯肽用于肥胖、超重等體重管理,它依然成為超適應癥人群的減肥“稻草”。

2022年胖了10斤的李然,體重增長到了115斤。雖然在健康范圍內,但追求體重向下管理的她,在得知司美格魯肽可以減重后,堅定地走上了問藥之路。她曾經掛到一家醫院的內分泌科嘗試開藥,但由于并未有高血糖、糖尿病等癥狀被醫生拒絕。

不死心的李然,花費610元在一家互聯網電商平臺自行購買了一盒1.5ml的小劑量產品,相較于醫院里478元的價格,李然多付了27%。由于司美格魯肽是處方藥,購買產品時,李然在處方確診欄選擇了“II型糖尿病”。

關于是否是正品,商家給出的答復是:“盒子有唯一的藥品追溯碼可查,支持掃碼驗證”。收到藥品后,按照視頻教程,李然用顫抖的手給自己注射了第一針。但之后的“40小時”給李然帶來巨大沖擊:“打完2小時開始頭暈;第二天起床后一直打嗝,惡心地想吐;30小時之后,開始上吐下瀉,差點把膽汁都吐出來”。

“雖然40個小時就瘦了5斤,但再也不想有這種感覺了”,李然告訴《豹變》。

王肖從今年9月開始注射司美格魯肽,在瘦了10斤后,“整個人都很抑郁,情緒變得很差”。雖然情緒受到影響,但她并沒有停止用藥:“等我瘦到105斤就不打了,人最重要的還是健康”。關于藥物影響情緒,也有司美格魯肽的使用者對《豹變》表示,“胖了之后更抑郁。”

社交平臺的減肥帖上,還有很多人在問能否打針、如何購藥。但從更多人的反饋來看,很多體重在標準范圍內的超適應癥人群在用藥;同時很多減肥人群,在用藥后都有頭暈、惡心、快速反彈等不適癥狀。甚至有不少用藥的人,以自身的失敗經驗,發起了勸退帖。

在司美格魯肽走紅之前,全球市場也曾出現奧利司他、西布曲明等減肥藥,但這些藥品的效果和安全性較低,例如西布曲明被證實會大大增加心腦血管風險,十多年前已經被禁止使用。

對比之下,司美格魯肽的安全性較高。不過,從這一藥品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中可以看到,它并不適合所有人群減重。6月初諾和諾德提交的新適應癥是作為低卡路里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輔助治療,而主要適用的人群為:初始體重指數(BMI)≥30kg/m2(肥胖),或≥27kg/m2且<30kg/m2(超重),并且伴有至少一種與超重相關合并癥的成人患者。

即便如此,對于超重人群來說,使用司美格魯肽仍存在一定風險。

研究顯示,司美格魯肽在內的GLP-1受體激動劑恐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與胰腺炎、胃輕癱以及腸梗阻等胃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海外的監管部門也關注到其相應風險,歐盟藥品監管局(EMA)在2023年6月,曾對GLP-1藥物可能存在的致甲狀腺癌風險提出審查警告。

減肥的捷徑里充滿了彎路

“神藥”爆火,驗證著人們對減肥的熱衷,也滋生出大量的灰色地帶。

司美格魯肽目前在國內僅獲批用于II型糖尿病的治療,而當這款降糖藥被減肥人士瘋狂追捧后,帶來的供不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用藥。部分醫院甚至公開提示,該藥品不可代開,需要本人提供詳細病史或者用藥記錄。

II型糖尿病患者李菲告訴《豹變》,自己好不容易試到了效果很好的司美格魯肽,但是“去年在醫院里都很難開出這個藥”。一位公立醫院醫生告訴《豹變》:“這個是處方藥。有直接說要減肥的,這種不在治療范圍內的,我們是不給開的。但是有些高血糖的患者,他們開藥之后是否真的用于自己服藥,這個很難控制。”

正規醫院之外,這種減肥神藥在互聯網醫療平臺等購藥渠道里銷售火爆,而且市場溢價較高。

據了解,司美格魯肽有1.5ml和3ml兩種劑量,在正規渠道購買,1.5ml價格約478元左右,3ml價格約813元左右。但互聯網電商平臺的藥品價格,普遍高于公立醫院。此外,作為處方藥,名義上該藥的售賣群體為糖尿病患者,但據《豹變》咨詢發現,商家對消費者來意深諳其道,在病情審核時水分較大,只要提交“糖尿病”確診選項即可購買。

這些從其他渠道購買的產品,是否合規、有效也存在一定隱患。一位醫療從業者強調:“這個針劑需要全鏈冷藏,私自拿出來的藥儲存環境不明,運輸無法保證冷鏈,會導致藥物失效或其他不良反應”。

另外,黃牛也在醫院、社交平臺等多個渠道出現,私自售賣藥品,價格高低不等、真假難辨。

劉佳告訴《豹變》,自己的司美格魯肽是從黃牛處購買,該黃牛通過小紅書私信用戶,兩人以620元的價格成交。但黃牛收款后發了一瓶降脂藥,“錢要不回來,金額不夠無法立案”。而今年3月,浙江諸暨市更是偵破了全國首例非法研發、生產、銷售司美格魯肽的案件,銷售金額逾億元,“三無”假藥產品流入全國20多個省份。

目前,司美格魯肽在國內尚未獲批減肥適應癥,國內也沒有經正式注冊備案的司美格魯肽原料藥。在產量有限的情況下,市場上卻流通著各種渠道的減肥藥,不免有真假混賣的情況。遺憾的是,這種亂象卻往往由消費者“買單”。

搶食“肥肉”市場

當肥胖問題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健康挑戰,“以瘦為美”的審美傾向又讓身材焦慮蔓延,站在醫美和醫療之間,減肥藥背后蘊藏的正是一塊市場“肥肉”。

國聯證券研報中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減肥藥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7%,并且預計將于2025年達到64億美元,于2030年達到115億美元。

減重藥物經歷多輪迭代,GLP-1受體激動劑成當前新寵,紅火的市場前景也刺激中國藥企開啟內卷模式,A股的“減肥”熱情更是坐上了過山車,十分刺激。

據Insight數據庫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有112款GLP-1類新藥進入臨床階段。一眾藥企中,進度最快的是華東醫藥,他們于7月4日收到利拉魯肽注射液的上市許可,成為國內首家GLP-1“減肥藥”企業。《豹變》發現,華東醫藥利拉魯肽注射液已經在互聯網平臺銷售,淘寶阿里健康大藥房顯示,利魯平售價為298元/盒。

國內藥企扎堆背后,一方面是看到國外醫藥巨頭,因為減肥神藥帶來的業績狂飆。這其中,諾和諾德和禮來兩家公司更是依靠明星產品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實現了業績和市值的雙豐收。

2023年上半年,諾和諾德營收增長了近30%,其中司美格魯肽產品銷售額共計92億美元,同比增長87%。禮來旗下的GLP-1R/GIPR雙重激動劑替爾泊肽也在2023年上半年大賣,實現銷售額15.5億美元,而這只是替爾泊肽僅獲批降糖適應癥的情況下實現的銷量。在中國,禮來于2023年8月提交了替爾泊肽注射液減重適應癥的上市申請。

除此之外,國內GLP-1類減肥賽道上,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萬邦醫藥的利拉魯肽類似藥等均已處于III期臨床階段,戰火一觸即發。

藥企展現出對于GLP-1新藥的狂熱,相關的創新藥以及上下游產業鏈也獲得投資市場關注,作為專注醫療健康領域多年的資深投資人,柳丹告訴《豹變》,該領域的國內投資熱點當前聚焦在三塊,首先是GLP-1類藥物本身,核心判斷點是進度;其次是GLP-1類變種藥物,包括改注射頻率、雙/多靶點、改口服劑等;最后是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包括上游多肽、輔料、配套的注射筆等領域,熱度也炒的很火。

據相關媒體統計,截至2023年9月,國內外共發生7起GLP-1領域的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總計高達4.6億美元。

面對這樣的投資“風口”,柳丹也提出了熱潮之下的冷思考。在他看來,這個領域到目前為止,炒作過火了,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會重蹈PD-1覆轍。

再者,即便對產品市場是看好的,但是中國在這波成功活下來且獲益的企業應該不會超過五家,還涉及到價格戰、供應鏈、產能等多方面,當競爭導致無序擴張的時候,很難判斷誰是第一名,誰的市場份額最大。

此外柳丹還提醒,業內很多醫生和醫療研究已經對這個產品表達了較多的擔憂,主要是對于它的副作用。對于這樣需要長期服用的產品,可能會出現重復使用后減肥效果遞減、不達預期,類似“耐藥”的情況。且目前已有科學依據報道它在導致抑郁等情緒問題,以及帶來的潛在甲狀腺腫瘤、胰腺炎等副作用也越來越引發關注。一個可能被超大人群、長期使用藥物,必然在監管上會受到更嚴格的關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然、王肖、李菲、劉佳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躺著瘦十斤?減肥“神藥”攪動千億市場

減肥神藥,“催肥”顯著。

文|豹變高宇哲

編輯 | 邢昀

「核心提示」

躺著就能瘦,讓司美格魯肽從降糖藥變身網紅減肥神藥。減肥藥背后的“肥肉”市場,正在被瘋搶。

不節食、不運動,躺著就能瘦?這樣的“好事”讓一種減肥神藥風靡國內外,甚至在資本市場上帶來了一陣強大的“催肥”作用。???

這款神藥的出圈可以追溯到2022年10月,彼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一篇推文里稱,自己借助禁食和一款叫做“Wegovy”(司美格魯肽)的減肥藥,30天暴瘦18斤。

這不僅是馬斯克的減肥秘法,英國前首相約翰遜也在自己專欄里大談減肥歷程,為這種神藥“帶貨”。2022年司美格魯肽銷售額達到109億美元,背后研發該藥品的母公司,來自丹麥的藥企諾和諾德(NVO)更是“母憑子貴”,2022年市值上漲到4464億美元,超越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一度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在全球網紅的帶領下,這股減肥風潮從大洋彼岸吹到了國內。打開小紅書等社交軟件,搜索減肥相關話題,司美格魯肽的減肥實測數據等討論激烈。

“瘦了10斤……”“90多斤可以打嗎?”“醫院不給開怎么辦?”

有人反饋效果不錯,有人被送進急診,還有人正在買藥的路上。當愛美的人們蠢蠢欲動、以身試法,國內藥企和資本市場也按捺不住,瘋狂備戰以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賽道。醫療行業資深投資人柳丹博士告訴《豹變》:“現在沒有投資人不關注這個領域,它的熱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PD-1,而且競爭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減肥藥背后的“肥肉”市場,正在被瘋搶。

躺著就把肥減了?

在以減肥藥出圈前,司美格魯肽的真正戰場是治療糖尿病。跨界破圈后,盡管國內尚未批準司美格魯肽用于肥胖、超重等體重管理,它依然成為超適應癥人群的減肥“稻草”。

2022年胖了10斤的李然,體重增長到了115斤。雖然在健康范圍內,但追求體重向下管理的她,在得知司美格魯肽可以減重后,堅定地走上了問藥之路。她曾經掛到一家醫院的內分泌科嘗試開藥,但由于并未有高血糖、糖尿病等癥狀被醫生拒絕。

不死心的李然,花費610元在一家互聯網電商平臺自行購買了一盒1.5ml的小劑量產品,相較于醫院里478元的價格,李然多付了27%。由于司美格魯肽是處方藥,購買產品時,李然在處方確診欄選擇了“II型糖尿病”。

關于是否是正品,商家給出的答復是:“盒子有唯一的藥品追溯碼可查,支持掃碼驗證”。收到藥品后,按照視頻教程,李然用顫抖的手給自己注射了第一針。但之后的“40小時”給李然帶來巨大沖擊:“打完2小時開始頭暈;第二天起床后一直打嗝,惡心地想吐;30小時之后,開始上吐下瀉,差點把膽汁都吐出來”。

“雖然40個小時就瘦了5斤,但再也不想有這種感覺了”,李然告訴《豹變》。

王肖從今年9月開始注射司美格魯肽,在瘦了10斤后,“整個人都很抑郁,情緒變得很差”。雖然情緒受到影響,但她并沒有停止用藥:“等我瘦到105斤就不打了,人最重要的還是健康”。關于藥物影響情緒,也有司美格魯肽的使用者對《豹變》表示,“胖了之后更抑郁。”

社交平臺的減肥帖上,還有很多人在問能否打針、如何購藥。但從更多人的反饋來看,很多體重在標準范圍內的超適應癥人群在用藥;同時很多減肥人群,在用藥后都有頭暈、惡心、快速反彈等不適癥狀。甚至有不少用藥的人,以自身的失敗經驗,發起了勸退帖。

在司美格魯肽走紅之前,全球市場也曾出現奧利司他、西布曲明等減肥藥,但這些藥品的效果和安全性較低,例如西布曲明被證實會大大增加心腦血管風險,十多年前已經被禁止使用。

對比之下,司美格魯肽的安全性較高。不過,從這一藥品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中可以看到,它并不適合所有人群減重。6月初諾和諾德提交的新適應癥是作為低卡路里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輔助治療,而主要適用的人群為:初始體重指數(BMI)≥30kg/m2(肥胖),或≥27kg/m2且<30kg/m2(超重),并且伴有至少一種與超重相關合并癥的成人患者。

即便如此,對于超重人群來說,使用司美格魯肽仍存在一定風險。

研究顯示,司美格魯肽在內的GLP-1受體激動劑恐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與胰腺炎、胃輕癱以及腸梗阻等胃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海外的監管部門也關注到其相應風險,歐盟藥品監管局(EMA)在2023年6月,曾對GLP-1藥物可能存在的致甲狀腺癌風險提出審查警告。

減肥的捷徑里充滿了彎路

“神藥”爆火,驗證著人們對減肥的熱衷,也滋生出大量的灰色地帶。

司美格魯肽目前在國內僅獲批用于II型糖尿病的治療,而當這款降糖藥被減肥人士瘋狂追捧后,帶來的供不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用藥。部分醫院甚至公開提示,該藥品不可代開,需要本人提供詳細病史或者用藥記錄。

II型糖尿病患者李菲告訴《豹變》,自己好不容易試到了效果很好的司美格魯肽,但是“去年在醫院里都很難開出這個藥”。一位公立醫院醫生告訴《豹變》:“這個是處方藥。有直接說要減肥的,這種不在治療范圍內的,我們是不給開的。但是有些高血糖的患者,他們開藥之后是否真的用于自己服藥,這個很難控制。”

正規醫院之外,這種減肥神藥在互聯網醫療平臺等購藥渠道里銷售火爆,而且市場溢價較高。

據了解,司美格魯肽有1.5ml和3ml兩種劑量,在正規渠道購買,1.5ml價格約478元左右,3ml價格約813元左右。但互聯網電商平臺的藥品價格,普遍高于公立醫院。此外,作為處方藥,名義上該藥的售賣群體為糖尿病患者,但據《豹變》咨詢發現,商家對消費者來意深諳其道,在病情審核時水分較大,只要提交“糖尿病”確診選項即可購買。

這些從其他渠道購買的產品,是否合規、有效也存在一定隱患。一位醫療從業者強調:“這個針劑需要全鏈冷藏,私自拿出來的藥儲存環境不明,運輸無法保證冷鏈,會導致藥物失效或其他不良反應”。

另外,黃牛也在醫院、社交平臺等多個渠道出現,私自售賣藥品,價格高低不等、真假難辨。

劉佳告訴《豹變》,自己的司美格魯肽是從黃牛處購買,該黃牛通過小紅書私信用戶,兩人以620元的價格成交。但黃牛收款后發了一瓶降脂藥,“錢要不回來,金額不夠無法立案”。而今年3月,浙江諸暨市更是偵破了全國首例非法研發、生產、銷售司美格魯肽的案件,銷售金額逾億元,“三無”假藥產品流入全國20多個省份。

目前,司美格魯肽在國內尚未獲批減肥適應癥,國內也沒有經正式注冊備案的司美格魯肽原料藥。在產量有限的情況下,市場上卻流通著各種渠道的減肥藥,不免有真假混賣的情況。遺憾的是,這種亂象卻往往由消費者“買單”。

搶食“肥肉”市場

當肥胖問題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健康挑戰,“以瘦為美”的審美傾向又讓身材焦慮蔓延,站在醫美和醫療之間,減肥藥背后蘊藏的正是一塊市場“肥肉”。

國聯證券研報中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減肥藥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7%,并且預計將于2025年達到64億美元,于2030年達到115億美元。

減重藥物經歷多輪迭代,GLP-1受體激動劑成當前新寵,紅火的市場前景也刺激中國藥企開啟內卷模式,A股的“減肥”熱情更是坐上了過山車,十分刺激。

據Insight數據庫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有112款GLP-1類新藥進入臨床階段。一眾藥企中,進度最快的是華東醫藥,他們于7月4日收到利拉魯肽注射液的上市許可,成為國內首家GLP-1“減肥藥”企業。《豹變》發現,華東醫藥利拉魯肽注射液已經在互聯網平臺銷售,淘寶阿里健康大藥房顯示,利魯平售價為298元/盒。

國內藥企扎堆背后,一方面是看到國外醫藥巨頭,因為減肥神藥帶來的業績狂飆。這其中,諾和諾德和禮來兩家公司更是依靠明星產品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實現了業績和市值的雙豐收。

2023年上半年,諾和諾德營收增長了近30%,其中司美格魯肽產品銷售額共計92億美元,同比增長87%。禮來旗下的GLP-1R/GIPR雙重激動劑替爾泊肽也在2023年上半年大賣,實現銷售額15.5億美元,而這只是替爾泊肽僅獲批降糖適應癥的情況下實現的銷量。在中國,禮來于2023年8月提交了替爾泊肽注射液減重適應癥的上市申請。

除此之外,國內GLP-1類減肥賽道上,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萬邦醫藥的利拉魯肽類似藥等均已處于III期臨床階段,戰火一觸即發。

藥企展現出對于GLP-1新藥的狂熱,相關的創新藥以及上下游產業鏈也獲得投資市場關注,作為專注醫療健康領域多年的資深投資人,柳丹告訴《豹變》,該領域的國內投資熱點當前聚焦在三塊,首先是GLP-1類藥物本身,核心判斷點是進度;其次是GLP-1類變種藥物,包括改注射頻率、雙/多靶點、改口服劑等;最后是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包括上游多肽、輔料、配套的注射筆等領域,熱度也炒的很火。

據相關媒體統計,截至2023年9月,國內外共發生7起GLP-1領域的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總計高達4.6億美元。

面對這樣的投資“風口”,柳丹也提出了熱潮之下的冷思考。在他看來,這個領域到目前為止,炒作過火了,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會重蹈PD-1覆轍。

再者,即便對產品市場是看好的,但是中國在這波成功活下來且獲益的企業應該不會超過五家,還涉及到價格戰、供應鏈、產能等多方面,當競爭導致無序擴張的時候,很難判斷誰是第一名,誰的市場份額最大。

此外柳丹還提醒,業內很多醫生和醫療研究已經對這個產品表達了較多的擔憂,主要是對于它的副作用。對于這樣需要長期服用的產品,可能會出現重復使用后減肥效果遞減、不達預期,類似“耐藥”的情況。且目前已有科學依據報道它在導致抑郁等情緒問題,以及帶來的潛在甲狀腺腫瘤、胰腺炎等副作用也越來越引發關注。一個可能被超大人群、長期使用藥物,必然在監管上會受到更嚴格的關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然、王肖、李菲、劉佳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咸阳市| 吉安县| 汝阳县| 苏尼特左旗| 五大连池市| 冕宁县| 双辽市| 大姚县| 阿拉尔市| 宁都县| 哈巴河县| 文化| 德清县| 嘉祥县| 徐汇区| 房山区| 吉木萨尔县| 隆德县| 桑日县| 崇义县| 南昌市| 临邑县| 饶河县| 库伦旗| 青铜峡市| 双桥区| 来凤县| 蓬莱市| 铜山县| 琼中| 贵州省| 卢氏县| 安顺市| 青冈县| 疏勒县| 鄱阳县| 乃东县| 信丰县| 金川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