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品略財經 吳文武
傳言已久,靴子落地。
《新品略財經》關注到,三菱汽車公司10月24日宣布,推進廣汽三菱汽車中國業務的結構性改革,三菱品牌汽車在中國的本土生產將終止。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用于生產的設施將由廣汽埃安使用。
實際上,廣汽三菱退出中國市場一事,近些年已經相繼傳言多次。
今年7月,一則《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稱公司于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稱,三菱汽車退出中國市場的最終方案將很快公布,并表示,廣汽三菱三方股東談判接近尾聲,廣汽三菱湖南長沙工廠將由廣汽埃安接手,工廠超1100名員工將與廣汽埃安簽署合同。
現在,三菱汽車正式官宣退出中國市場,中國汽車江湖再無三菱。
廣汽三菱,這家知名合資汽車品牌,曾有著怎樣的發展故事?如今又為何退出中國市場?
01 三菱在華50年和廣汽三菱的往事
對很多80、90后來說,認識三菱,是從成龍的電影里開始的,算起來三菱在中國市場經營50年,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
三菱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車企,在改革開放前的1973年,三菱就開始向中國出口中型卡車,到了20世紀80年代,合資造車模式興起,三菱與中國企業合作,最早開始生產輕卡等商用車型。
上世紀90年代,三菱在中國市場建立了沈陽航天三菱和東安三菱兩個發動機工廠,向中國車企提供發動機,當時中國很多車企因為發動機技術落后,吉利、長城、東風、華晨、北汽、比亞迪等車企都向三菱買過發動機,很多車企都將三菱發動機作為核心賣點。
客觀說,三菱對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做了不小貢獻,三菱也賺得盆滿缽滿。
進入21世紀后,合資車企開啟發展黃金年代,三菱參與其中。2006年,三菱投資了東南汽車,但只占25%的股權,靠著三菱的先進技術,東南汽車推出的藍瑟、戈藍等多款車型銷售十分火爆。
《新品略財經》記得,在上大學時,有同學家里有一輛三菱藍瑟,其他同學很是羨慕。
當三菱和東南汽車的“蜜月期”過了,再加上自身股權占比較低,三菱開始另尋“新歡”,于是就找到了廣汽集團。
2012年5月,廣汽三菱正式成立,由廣汽集團、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經營,三方分別占50%、30%和20%股權,合作年限30年,注冊資本19.47億元。
廣汽三菱成立之后,備受市場矚目,當時很多消費者很認可三菱品牌,廣汽三菱的車型銷量非常不錯,比如廣汽三菱生產的第三代歐藍德就很受市場歡迎。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廣汽三菱迎來“高光時刻”,年銷量分別為11.73萬輛、14.4萬輛、13.3萬輛。
然而,從2018年開始,廣汽三菱銷量開始出現下跌,2020年之后的銷量更是急轉直下。
據三菱汽車公布數據,2020年至2022年,廣汽三菱銷量分別為7.5萬輛、6.6萬輛、3.36萬輛,同比分別下滑43.62%、11.99%和49.13%。
據最新數據,2023年1月至8月,廣汽三菱累計銷量已跌至不足萬輛,說明廣汽三菱在中國汽車市場幾乎已經沒了存在感。
銷量大跌,讓廣汽三菱的財務狀況日漸堪憂,直至后來資不抵債。據廣汽集團2022年財報,截止2022年末,廣汽三菱總資產為59.61億元,負債總額為59.53億元,資產負債高達99.87%,公司已經資不抵債。
為了能讓廣汽三菱扭虧為盈,在過去一年時間,廣汽三菱的股東們先后向廣汽三菱輸血超過28億元。其中,2022年9月,廣汽集團曾向廣汽三菱輸血10億元來解決現金流問題。
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市場就多次被曝出廣汽三菱停產和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廣汽三菱曾多次否認或辟謠。
直至今年5月的一次發布會上,日媒證實三菱汽車3月至5月在湖南長沙的工廠停產的消息,后來就有了7月流出的全員公開信,正式宣告停產,直至今日,靴子落地。
02 三菱汽車敗退中國市場,何以至此?
那么,廣汽三菱在中國市場為何一步步走向沒落,如今宣布告別中國市場?
在《新品略財經》看來,廣汽三菱之所以走到如今的境地,既有公司內部自身的原因,也有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變遷的時代大背景原因。
第一,產品單一,車型更新迭代十分緩慢,新車型水土不服,三菱汽車并不重視中國市場。
SUV是廣汽三菱的拳頭產品,但廣汽三菱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歐藍德一款車型,歐藍德一款車型占據了整個廣汽三菱總銷售量的九成多。
廣汽三菱后來推出的勁炫、奕歌等車型在中國市場沒什么存在感,主打年輕化車型奕歌的殺馬特造型,有點辣眼睛。
相較于其他合資品牌,三菱看起來并不是很重視中國市場,車型更新迭代慢,一些新車型沒有引進中國,比如三菱在國外市場推出了歐藍德插電混動版,就沒有引進中國市場。
還有就是廣汽三菱的產品質量問題頻現,市場口碑急速下滑,最終影響了銷量。比如,2018年款歐藍德的發動機因為嚴重的抖動問題遭到大量投訴,2020年4月,因為油泵問題,廣汽三菱召回了2017年11月9日至2019年8月3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奕歌、歐藍德、勁炫汽車,共計174519輛。
第二,廣汽后來集中更多精力發展自主汽車品牌業務和新能源汽車業務,也無暇顧及廣汽三菱。
廣汽集團在和三菱合作之前,已經和豐田、本田兩家日本車企合資發展業務,直至今日,廣汽集團仍享受著這兩家合資品牌帶來的發展紅利。
實際上,在廣汽三菱成立前的前兩年,廣汽成立傳祺品牌,后來廣汽投入了大量資源去發展傳祺自主品牌業務,并取得成功。
后來進入新能源汽車發展時代,廣汽成立埃安品牌,現在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頭部品牌,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相比于廣汽豐田、廣汽本田這兩家合資車企,現如今廣汽三菱早已走向下坡路,作為股東的廣汽集團也給廣汽三菱輸血了,但還是于事無補,還不如進行資產重組。
第三,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沒有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機會。
最近幾年,中國已經全面進入了新能源汽車時代,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崛起,比亞迪全面轉型新能源,廣汽等老牌車企也成立了新能源品牌,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相比而言,廣汽三菱之前專注于燃油車市場,完全誤判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錯過了新能源汽車發展先機,這背后不止三菱一家,幾乎所有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都沒有把握住新能源汽車發展機會。
廣汽三菱沒有自己的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平臺,為了支持廣汽三菱發展新能源汽車,廣汽三菱不得不使用廣汽埃安的純電平臺,去年3月份才推出第一款純電SUV阿圖柯,但今年一季度該車型銷量只有178輛。
第四,中國汽車消費已經進入年輕消費時代,三菱被新一代年輕人拋棄。
中國汽車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一眾新能源汽車品牌和車型品牌展開激烈競爭,中國汽車品牌實現了彎道超車。
不過,在《新品略財經》看來,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汽車消費進入年輕化時代,新一代消費者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認可度更高,中國新能源汽車設計風格更現代化,車機系統也更智能化。
《新品略財經》身邊有好幾位90后朋友選擇極氪、理想、蔚來等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有不少朋友選擇了特斯拉。
相比而言,廣汽三菱的傳統燃油車,并不能吸引年輕消費者,被年輕人拋棄。
03 合資車企躺贏時代結束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品牌崛起,無論是傳統燃油車業務,還是發展勢頭迅猛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中國汽車品牌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
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增長,自然會搶占一部分傳統燃油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整體看,在中國汽車市場,合資車企躺贏時代已經結束。
據乘聯會數據,過去三年里,幾乎所有海外品牌車企在國內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
其中,日系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24.1%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17.6%,降幅高達6.5%,是下滑最明顯的車系。
德系車型的市占率同樣下滑明顯,從2020年的25.5%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21.4%;美系車型從9.4%跌至8.5%;韓系車型則從3.8%降到1.7%,已經腰斬。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加速崛起,進一步搶占合資車品牌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當前,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37%以上,其中自主品牌滲透率高達60.2%,而主流合資品牌僅為5%左右。
目前一線合資品牌,比如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等一線合資品牌還有市場競爭力,在一眾二線合資品牌中,有的日子很難,有的已經出局。
現代和起亞兩大韓系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日子都很難過,銷量下跌最為明顯,這兩家車企不得不進行戰略調整收縮。
現代汽車今年6月表示,現代將關閉一家在華工廠,出售兩家在華工廠,加上之前已經轉讓給理想的工廠,這意味著北京現代只保留一家工廠。5月,起亞也曝出了管理崗輪休,團隊收縮的報道,讓外界猜測不斷。
去年曾有外媒報道稱,大眾集團旗下品牌斯科達考慮退出中國市場,當時引發市場熱議。最近,斯柯達CEO表態尚未明確是否退出中國的言論再次引發熱議。
最近幾年,已經有多家合資品牌項目先后退出中國市場。以廣汽集團的合資車品牌為例,在廣汽三菱終止本土生產之前,就有與廣汽合資的品牌先后退出中國市場。
2022年4月,廣汽和本田旗下豪華品牌合資公司廣汽謳歌官宣,2023年后將不再產銷廣汽謳歌品牌的產品,這意味著2016年才成立的廣汽謳歌退出了中國市場。
2022年7月,成立了12年的廣汽集團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合資公司——廣汽菲克終止,2022年11月底,法院判定廣汽菲克資不抵債,破產清算。
更早前的2018年,日本汽車品牌鈴木退出中國市場。東風與法國汽車品牌的合資企業東風雷諾2020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新品略財經》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過去的合資時代走向更多元化的時代,中國汽車品牌崛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崛起,勢必會加劇市場競爭,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合資汽車品牌,只會加速出局。
廣汽三菱不是最后一家退出中國市場的合資汽車品牌,你認為誰會是下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