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娛商業觀察 德黑蘭
488.36億元。
這是截止10月23日20:00中國電影2023年的全年票房,這意味著在剩下的68天里,只要再取得111.64億元的票房,平均每天1.64億元的票房,就可以完成年度600億的總票房目標。
說起來容易,但現實的情況是,國慶檔后的周票房在肉眼可見的下跌。據貓眼專業版數據,上周(第42周)周票房 4.38 億,同比下降超24%,并且無一部影片破億。
截止發稿前,2023年10月總票房(含預售)雖已超過 9 月的 28.24 億,但在橫向上,與疫情前的2019年仍存在近50億巨大差距,與2020年、2021年的10月相比也稱得上慘淡。
這一背景下,再參考2019年11月、12月的票房情況看,中國電影想在今年達成600億總票房的目標,只能依賴更高的爆款產出率。
提振信心的是,于上周六上映的文藝片《河邊的錯誤》目前豆瓣評分達到7.6分,公映三天票房破億。
故事的另一側,上周開始,《刀尖》《照明商店》《涉過憤怒的海》等近十部有明星有關注度的新片爭相定檔。而從本周起至年末,共計有54部新片待映,包括漫威影業年末壓軸巨制《驚奇隊長2》,由陳思誠擔任編劇及監制的《三大隊》以及影版《一閃一閃亮星星》等。
能力有限的“驚喜”
《河邊的錯誤》改編自余華最具代表性的先鋒小說之一,是繼《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之后,又一部改編自其小說的同名電影。
另一邊,導演魏書鈞憑借《延邊少年》《野馬分鬃》《永安鎮故事集》風頭正勁,而該片不僅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還在剛剛落幕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上斬獲最佳影片以及迷影選擇榮譽獎。
更為關鍵的是,主演朱一龍不僅具備足夠的粉絲流量,也憑借《峰爆》《消失的她》《人生大事》等高票房、高口碑影片在電影市場累積了一定的路人盤。
多重光環加持下,《河邊的錯誤》僅預售與點映票房就突破了兩千萬,上映三天后累計進賬火速過億。
目前,貓眼已將預測總票房從2.67億元再次上調至2.92億元。
如若最終走向確如當下預期,那么,《河邊的錯誤》不僅將成為今年國產文藝電影的票冠,也將助力朱一龍打響在電影投資領域的“第一槍”。
據天眼查顯示,《河邊的錯誤》第二出品方不然影業的實控人為朱一龍,持股60%,其經紀人李嬋持股40%。
不過,挑戰也是存在的。
余華曾透露,張藝謀也看中過《河邊的錯誤》,但因改編難度大,后面轉頭改拍了《活著》。而所謂的“改編難度”,不僅在于其跳躍敘事、前衛結構,以及先鋒,派藝術風格,更在如何讓觀眾做好“看不懂”的準備,甚至在觀影結束后欣然接受。
畢竟,這段以一起謀殺案為主線的故事并沒有答案,每個人都深陷其中,也都有自己的問題。
基于此,《河邊的錯誤》在宣傳時把“沒有答案”鮮明地印在海報上,就顯得極其明智。這不僅給了觀眾接受此片的基本態度,也有效助推該片成為了一部讓人很有討論欲望的電影。
但并非每個人都愿意為此買賬。與此同時,在《河邊的錯誤》貓眼想看用戶畫像中女性用戶占比80.6%,且主要集中在20-24歲年齡段。
也就是說,《河邊的錯誤》還未突破粉絲和影迷圈層,觸達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
蜂擁而至的“沖刺者”
另一重更大的挑戰在,驚喜不會只有《河邊的錯誤》。
目前,10月份的院線電影市場還有14部影片待映,其中由寧浩、于和偉監制的諷刺喜劇《二手杰作》,由鐘漢良、吳鎮宇、張兆輝領銜主演經典犯罪港片類型《困獸》,以及曾入圍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斬獲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多項大獎的文藝片《白塔之光》,都將在本周五開啟首映。
盡管這三部影片目前的貓眼想看人數和媒體預測票房,都難稱得上亮眼,但可以確定是,《河邊的錯誤》的排片和受眾勢必會被分流。
而且,《二手杰作》陣容體量并不小,壞猴子影業也總是擅長制造逆襲而上的“黑馬”,比如今年暑期檔的最大贏家《孤注一擲》。
進入11月后,市場不僅將更加熱鬧,也將更加殘酷。
最直接的表現,便是有份量的影片顯著增加。比如由張小斐、李鴻其、惠英紅領銜主演的犯罪懸疑片《拯救嫌疑人》,寧浩搭檔劉德華的喜劇電影《紅毯先生》,海清主演的傳記電影《我本是高山》,曹保平牽手周迅、黃渤共同呈現的犯罪懸疑片《涉過憤怒的海》,以及《追緝》《驚奇隊長2》《刀尖》《無價之寶》《紅豬》《靠近我一點》等。
時間再往前推,閆妮、譚松韻共同主演的家庭喜劇《再見,李可樂》,周冬雨領銜主演的現實題材電影《熱搜》, 改編自海外恐怖漫畫的《照明商店》,由大鵬、白客共同主演的喜劇片《年會不能停》等,以及《三大隊》《一閃一閃亮星星》《金手指》等也皆已鎖定12月。
值得注意的是,寧浩在其中異常活躍。
除去上文提到的《二手杰作》,壞猴子影業還分別參與出品了喜劇懸疑片《失而復得》、犯罪動作片《潛行》以及《紅毯先生》。而由寧浩控股的上獅文化在參與出品《二手杰作》《潛行》的同時,還主控發行與宣傳《紅毯先生》,并單獨參與出品并發行了《再見,李可樂》。
只是,透過這些影片的類型定位和故事聚焦看,寧浩似乎正在更大步地走出黑色幽默舒適帶,從市場的角度出發,奔向更大、更廣的電影受眾。
壞猴子影業外,文娛君在聚焦重點待映影片的出品及發行方后,還看到不少“熟面孔”,比如中國電影、光線傳媒、博納影業、萬達影業、橫店影業、聯瑞影業、工夫影業以及慈文傳媒、歡瑞世紀、愛奇藝影業等。
而在這其中,博納影業、萬達影業以及工夫影業都選擇押寶張譯。
被寄予厚望的張譯
據萬達電影近期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約為10.53億元—11.5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其中第三季度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億元—7.3億元,同比大幅上升。
這背后很大程度得益于行業在暑期檔的加速復蘇對萬達電影院線業務的強勢拉動。畢竟,萬達電影今年上半年的觀影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接近60%,而在暑期檔公司僅參與出品了《熱烈》《孤注一擲》。
無獨有偶,萬達電影在國慶檔押寶的《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軍:雄兵出擊》《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累計票房雖已達到18.63億,但從出品信息看,公司在這三部影片中的投資份額也都有限。
這種情況下,院線市場能否在2023年余下的時間里重新升溫,主控的《三大隊》能否取得不菲的票房成績,對萬達電影2023年的全年業績走向都至關重要。
進入2023年后,博納影業的日子仍過得不太順心。公司上半年營收與凈利潤雙降,在暑期檔沒能押中一部爆款,國慶檔也僅拿出了一部五番出品的《志愿軍:雄兵出擊》。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刀尖》還不足以成為博納影業扭轉運勢的節點,最直觀的佐證是,該片在官宣定檔后,觀眾給出的反應并不熱烈。
官宣定檔當日,《刀尖》新增貓眼想看人數僅1000人出頭,而截止發稿前,累計貓眼想看人數也僅有5000多人。
對比同樣由張譯主演的《三大隊》《無價之寶》,《尖刀》所屬的諜戰題材對觀眾而言是缺乏新鮮感的。另一方面,該片早在2018年5月就已殺青,而大部分積壓時間過久的電影與觀眾之間都會存在較強的隔離感,諸如《封神:第一部》般的案例,屈指可數。
最后把目光移到《無價之寶》背后的工夫影業。
眾所周知,受電影市場的“品質”轉向影響,匯聚多位業界老炮的工夫影業在成立初期被各路大神追捧,估值甚至在2016年底達到18億。
但好景難長,在《尋龍訣》后,工夫影業參與出品或制作的影片票房普遍不樂觀。
2021年春節檔,主控出品的奇幻視效大制作《侍神令》以不到3億元的票房與5.8分的豆瓣評分墊底;2022年,聯合出品的《一周的朋友》被豆瓣網友怒評4.6分;今年暑期檔,聯合出品的《前任4》票房表現遠不及預期。
另一邊,在《河神》系列和《動物管理局》后,工夫影業在網劇市場也遲遲未能制造新突破。
至于《無價之寶》是新起點,還是又一次的重蹈覆轍,2023年的全年票房又會在上述影片的合力推動下到達怎樣的高度?
靜待時間給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