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經歷過第一波紅利期,電商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300783.SZ)交出的前三季度成績單并不盡如人意,公司股價也創出今年以來的新低,市值較2020年高點蒸發近300億元。
10月24日晚間,三只松鼠披露三季報顯示,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5.82億元,同比下降14.07%;歸母凈利潤1.70億元,同比增長81.42%。
三只松鼠表示,第三季度,公司堅定且徹底地執行 “高端性價比”總戰略,較為徹底地形成了 “全品類+全渠道”的全新基本盤,從而實現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
界面新聞注意到,盡管三只松鼠前三季度凈利實現增長,但實際主要得益于一季度銷售旺季對業績的拉動。具體分季度來看,三只松鼠一季度實現凈利1.92億元,在二季度虧損3808萬元的情況下,三季度僅實現凈利1601萬元。
雖然今年三季度凈利潤較去年同期的低基數增長了40.86%,但相比2020年和2021年分別盈利7645萬元、9043萬元,仍存在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單從今年上半年來看,三只松鼠的凈利潤很大程度上是靠減少推廣費“省”出來的。
2023年半年報顯示,三只松鼠的銷售費用由去年同期的9.52億元大幅降至4.99億元,減少4.54億元對應降幅為47.64%,“主要系本期平臺及推廣費用減少所致”。
與此同時,公司的研發投入也從去年同期的2288.94萬元降至1262.41萬元,降幅為44.85%,“主要系研發人員變動所致”。基于以上背景,三只松鼠上半年得以實現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長87.03%。

從毛利率來看,據同花順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毛利率進一步下降至24.74%,同比去年下降10.19%。半年報顯示,公司兩大產品堅果、烘焙的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了2.36%和3.66%。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在產品、模式、渠道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等現狀下,休閑零食企業正面臨著不小的壓力。進入內卷化發展之后,如何進行差異化定位及運營,是休閑食品企業所需考量的一大重點課題。
針對如何提高產品毛利率,三只松鼠曾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轉型戰略背景下,公司持續聚焦堅果產業,通過自主建設示范工廠實現降本增效。目前已完成每日堅果、夏威夷果、碧根果、開心果四大核心堅果品類、在業內具有更高自動化數字化水平的示范工廠建設,其中每日堅果及夏威夷果產線已正式投產,投產后每日堅果單盒降本約8%。

公開資料顯示,三只松鼠起源于電商,當前主營業務為自有品牌休閑食品的研發、檢測、分裝及銷售,主要產品為炒貨食品、堅果、果干、烘焙、肉制品等休閑食品。依靠第一波電商紅利,三只松鼠迅速成長為“電商零食第一品牌”,并于2019年7月登陸創業板上市。
需要關注的是,伴隨著三只松鼠營收逐年下滑,自2020年7月13日三只松鼠首發限售股解禁開始,該公司已九度披露減持計劃。其中第二大股東NICE GROWTH、第三大股東LT GROWTH等合計減持套現超30億元。
其中,原始股東NICE GROWTH上市初持有三只松鼠8266萬股股份,經過數次減持,目前僅持有3191萬股,持股比例也降至7.96%。僅從三季報來看,NICE GROWTH減持504萬股,LT GROWTH減持254萬股。

反映到二級市場上,伴隨著兩大原始股東“接力”減持,三只松鼠的股價也一路下探,距公司2020年5月創下的歷史高點已跌去近八成,市值蒸發近300億元。
10月23日,公司股價還觸及16.70元/股的年內新低。截至10月24日收盤,三只松鼠報17.64元。有投資者對此調侃,“90元時買了三只松鼠,如今只剩下半只”。
近日,三只松鼠實控人章燎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三只松鼠創業的第一波紅利期已過,談及未來的機遇,其表示“讓消費者獲得有價值的東西,那就需要剝離掉一切不創造價值的環節,鏈路越短越好,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才會又好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