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勇
受產量調控等多方面影響,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預計四季度鋼鐵產量將有所回落。
10月24日,中鋼協召開三季度信息發布會。該協會副會長姜維在會上指出,前三季度鋼鐵供給強于需求。鋼材出口增長和國內制造業用鋼需求上升成為支撐鋼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建筑業用鋼需求收縮則成為消費量減少的主要因素。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粗鋼產量7.95億噸,同比增長1.7%;全國累計出口鋼材6681.8萬噸,同比增長31.8%;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31億噸,同比下降1.5%。
對于出口量大幅提升,中鋼協市場調研部主任童明華解釋稱,一是因為國內供給強度大于需求,出口對維持國內市場供需平衡起到支撐作用;二是海外供應明顯回落,前八個月除中國外,全球粗鋼產量同比下降了8.8%。
三是今年以來出口報價持續高于國內市場,出口效益好于內銷,企業出口動力較足;四是隨著“一帶一路”等政策因素,中國對區域內成員國貿易逐漸深入,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需求得到釋放。
鋼鐵企業盈利情況也備受市場關心。姜維表示,從月度數據看,重點企業利潤6月起環比逐月增長。
據中鋼協統計,前三季度,國內重點統計鋼企營業收入4.66萬億元,同比下降1.74%;營業成本4.39萬億元,同比下降0.61%,收入比成本降幅大1.13個百分點。
同期,利潤總額621億元,同比下降34.11%;銷售利潤率1.33%,同比下降0.66個百分點。這兩項指標在41個工業大類中排名靠后,處于較低水平。
上海鋼聯最新數據顯示,247家樣本鋼廠中盈利鋼廠占比降至24.24%,虧損鋼廠比例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對此,中鋼協高級分析師、產業運行部主任刁力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中鋼協會員企業粗鋼產量約占全國80%。不到40%的企業面臨虧損,大部分企業仍保持盈利且利潤率穩步提升,特別是大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強。”
對于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國際形勢,中鋼協指出,全球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受俄烏沖突起伏不定、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高企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步入新一輪衰退的風險上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
國際因素也影響著中國的鋼鐵生產。姜維表示,一方面,外需收縮對中國用鋼行業生產的影響逐漸顯現,鋼材間接出口預計面臨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大宗原燃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加大了鋼鐵企業的成本壓力。
對于國內市場,姜維指出,雖然工業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的態勢,給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未來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但鋼鐵行業進入周期性調整,仍面臨傳統需求恢復不足、階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業利潤下降等困難,運行回升基礎尚不牢固。
從需求結構看,新興產業的需求增速不容忽視。中鋼協指出,隨著制造業生產活動加快,汽車、家電、船舶行業需求較好,用鋼量或穩中有升;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對鋼鐵的需求將增長;基建仍將發揮托底支撐作用,是拉動鋼鐵需求的主要抓手;房地產對鋼鐵需求的拉動作用難以有效釋放。
石洪衛也指出,國內鋼鐵需求的結構在發生變化,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使得汽車產業的零部件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導致鋼鐵品種結構也在持續優化,逐漸適應國家產業結構的變化。
對于今年的粗鋼產量供應預期,姜維表示,產量調控政策執行疊加能耗、環保管控等政策監管,預計今年四季度鋼鐵產量將有所回落,市場供強需弱的格局或階段性改善。
截至目前,今年國內粗鋼平控政策仍未明確落地。石洪衛表示,現階段仍處于從疫情中走出來的經濟復蘇階段,為盡快恢復經濟,保障國民經濟的用鋼需求是決定鋼鐵產量的前置條件。
他進一步提及:“行業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供需均衡是核心,要同時發揮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的作用。”
鋼鐵的綠色化也在持續推進。中鋼協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共有96家鋼鐵企業(包括一家球團企業)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涉及粗鋼產能約4.53億噸;36家企業正在評審中,涉及粗鋼產能約0.82億噸。
此外,58家企業4.4億噸產能作為極致能效培育企業,正在積極推進實施極致能效工程。中鋼協表示,接下來的鋼鐵行業將繼續做好研究和推進產能治理新機制、優化和完善聯合重組政策導向工作,全面實施“產能置換”“超低排放”“極致能效”三大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