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8月銷量破5萬,廣汽埃安用“封神”的銷量證明著自身業務的強勢。
不過,相比于業務持續走高的廣汽埃安,作為大本營的廣汽集團情況就沒有那么好了。
根據廣汽集團在8月末披露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汽本田實現營收為619.1億,同比增長27.16%,但凈利潤只有29.66億,同比大幅下滑48.42%。繼一季報之后,廣汽集團的半年報再度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除了上面提到的營收和利潤數據之外,其實更值得關注的還有廣汽集團的利潤率數據。拉長周期來看,近年來廣汽集團的利潤率數據正在不斷走低,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的毛利率為5.16%,凈利率為4.26%,跟去年同期6.17%的毛利率和12%的凈利率相比明顯下滑,而利潤率往往代表著競爭力,很顯然廣汽集團的情況并不樂觀。
實際上,目前廣汽集團確實面臨著多重困境。一方面,廣汽集團的合資業務近兩年發展不順,引以為傲的廣汽兩田上半年銷量驟減,而合資業務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雖然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業務發展還算順利,尤其是廣汽埃安銷量節節攀升,但自主品牌業務主要還是以價換量,能夠為業績提供的幫助其實非常有限。
很顯然,目前的廣汽集團已經陷入了“合資魔咒”之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面對多重壓力的廣汽集團還能支棱起來嗎?
合資業務越來越難
對于廣汽集團而言,合資業務情況越來越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在半年報中,廣汽集團將營收分為了兩個口徑來統計——匯總口徑實現營業總收入為2335.32億元,同比下降3.81%;合并口徑實現營業總收入619.11億元,同比增加27.16%,很顯然兩個數據有著很大的出入。
匯總口徑,是包含了旗下合資品牌收入的總收入,而合并口徑,則只有自主品牌的收入情況。雖然大部分的股票軟件以及媒體都用了合并口徑來統計和分析,但很顯然,只有匯總口徑才能展示出廣汽集團目前真實的經營狀況。
其實,合資品牌走下坡路并非廣汽集團一家車企所面臨的困境。此前,侃見財經曾分析過上汽集團、長安集團、東風集團等多家車企,這些車企都面臨著合資業務萎靡不振的情況。不過,上面這些車企最多也是合資品牌銷量下滑,但廣汽集團所面臨的情況卻更加嚴峻——曾經大賣的廣汽菲克在去年申請破產重組,廣汽三菱也是資不抵債。
具體數據方面,截至6月30日廣汽三菱資產總額為43.25億元,負債總額為57.4億元,凈資產為-14.15億元。在7月中旬,廣汽三菱因為銷量不佳,不得不進行人員優化,而且還進入了臨時停產的狀態;從數據披露的情況來看,目前廣汽三菱已經沒有被單獨計算銷量,而是被劃入到了“其他”一欄,可見廣汽三菱的處境有多慘了。
除了廣汽菲克和廣汽三菱之外,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情況也不容樂觀。雖然不像廣汽菲克和廣汽三菱那樣有破產危機,但廣汽兩田的業務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從營收數據來看,廣汽本田實現營收428.04億元,同比下降21.48%;廣汽豐田實現營收740.55億元,同比下降12.32%,這可是近年來兩大合資公司營收首次同時出現下滑。
至于兩田營收下滑的原因,其實跟銷量有著很大的關系。今年上半年,廣汽本田分別實現產銷31.85萬輛和28.9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2.97%和18.89%,廣汽豐田分別實現產銷46.12萬輛和45.2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97%和9.48%,合計來看,兩田上半年的銷量同比分別減少6.75萬輛和4.74萬輛,合計減少11.49萬輛。
對于廣汽集團來說,合資業務本來是利潤的主要來源,但如今隨著合資業務走向衰落,廣汽集團的業績也受到巨大壓力。
自主業務難扛大旗?
在合資業務走向衰落以后,壓力就全部給到了自主品牌上。
目前,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主要是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這兩大“雙子星”。今年上半年,廣汽傳祺實現產銷18.18萬輛和18.81萬輛,同比增長7.27%和 8.97%,廣汽埃安實現產銷21.67萬輛和20.9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7.39%和108.81%,銷量位居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第三位,很顯然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業務要遠遠優于合資業務。
不過,雖然“雙子星”業務發展順利,但更多還是通過以量換價的策略,對廣汽集團的業績并不能起到太多幫助。
根據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的6個月,集團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人民幣29.66億元。其中,聯營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為53億元。由此可推,廣汽集團自主板塊的虧損大約為23.34億元。
實際上,雖然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業務發展順利,但同樣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以發展勢頭最好的廣汽埃安為例,其銷量之所以能夠持續走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主打的是網約車市場。根據第三方研究咨詢機構杰蘭路在今年7月新能源市場解讀報告中提到,7月廣汽埃安銷量中有41%為個人所有,換句話來說有近六成銷量是靠B端的網約車市場,而且根據中信證券統計,在過去2020年—2021年上半年,AION S租賃市場銷量占比高達60%至70%。
實際上,廣汽埃安選擇從網約車市場出發,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競爭是在太過激烈。不過,過于依賴網約車市場,對廣汽埃安的未來其實有很大制約,一方面網約車市場終會飽和,屆時廣汽埃安就會失去增長動力;另一方面,網約車市場主打低端市場,廣汽埃安走量的車型普遍在15萬元以下,這也會影響廣汽埃安的盈利水平。
當然,廣汽埃安也知道自身的問題,所以即便是在銷量猛增的情況下,廣汽埃安依舊推出了高端電動車品牌Hyper昊鉑。根據官方介紹,埃安定位家用品牌,昊鉑則追求極致性能與豪華。不過,相比于埃安的大賣,昊鉑的銷量卻要弱不少,根據懂車帝數據顯示,昊鉑GT自6月有銷量數據到8月,一共只銷售了2821輛,8月直接僅為710輛。
作為傳統車企,雖然廣汽面臨著合資業務下滑的窘境,但還好其轉型還算順利。不過,由于自主業務目前還在發展當中,想要完全替代合資業務尚需要時間,可以預見廣汽集團短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