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上汽大眾總經理: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市場只留給合資企業兩年時間(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上汽大眾總經理: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市場只留給合資企業兩年時間(下)

在具體的產品層面,上汽大眾是怎樣布局的?

文|商業范兒 

今年3月,45歲的賈健旭被任命為新一任上汽大眾總經理。彼時的上汽大眾正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銷量已連續四年出現下滑,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正在被持續壓縮。因此,市場期待他能帶領上汽大眾盡快走出低谷,走出一條新時期合資企業發展的新路徑。

上篇文章重點介紹了,在過去的8個月中,賈健旭融入上汽大眾,帶領團隊應對當前經營壓力的一些布局和長期思考,并對合資公司進行了新的架構調整,但也主要集中在偏短期的營銷行為和偏戰略層面。

那么,在具體的產品層面,上汽大眾是怎樣布局的?在后合資時代,賈健旭又將如何把上汽大眾變成一個有競爭力的公司?這些也正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為此,「商業范兒」摘錄了賈健旭在媒體問答環節的部分內容,一同來看看上汽大眾這位“少帥”后續的動作與規劃。看他如何調兵遣將,利用雙方股東的資源,在2028年將電動化產品的銷售比例提升至75%以上,并保持不低于當下的銷售體量。

Q&A

一、媒體:上半年ID.3進行了大降價,為什么上汽大眾用這么大魄力來做這波動作?

賈健旭:那個時候我說我們不能打4和6,一定要是打3,這輛車是非常可愛、有亮點的車。

我們要給客戶帶來更大的客戶價值。

我們最大的詬病就是基礎版的ID.3里面沒有獨立空調。2024年,我們將在ID.3上推出三區空調:主駕、副駕、后座,消費者的聲音我們都在聽。

在降本的時候也要滿足消費者需求,明年三個選裝包投放市場,白包已經有了,馬上會推出智能包和特殊配置包,讓消費者來選。我說過ID.3是辨識度很高、很有標志性的,很大一部分選擇ID.3的用戶是有個性的,有很強的改裝意愿和要求。

我們的售后要把最好的、還沒有上車的一些創新和設計作為選裝包上車,但是要確保整車安全的前提下,同時在我們廠內完成裝配,交付消費者的時候就是一個完整的新的配置。

德方也覺得選裝包好,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響應中國消費者需求。選裝包到底是降本還是帶來用戶價值,是用戶選的,絕對是價值,等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須變成標配,滿足我們所有消費者需求。

以最好的技術、最安全的產品,增加更多的客戶價值,把產品進一步的導入消費者。

讓消費者一聽到電車就想到ID.3,同時等消費者最后做采買決定的時候,會發現ID.3里面還有那么多選裝項,可以讓這輛車變得更漂亮。

我看到在今天ID. Festival現場就有很多改裝ID.3,那些彰顯個性的產品,更多的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說,接下來我們的產品會更有特色,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這個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我們非常有信心。

二、媒體:PHEV怎樣保證成本?

賈健旭:現在PHEV平均在油車版本的成本上要增加2萬塊錢,但是在增加2萬塊錢上面,我們有兩個想法。

第一,要立足我們現有車型,加快速度轉型,加速把我們新的PHEV推向市場。

第二,長遠考慮在一個BEV的架構上做PHEV和EREV,這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場,且要有成本競爭優勢。

我曾經說過TSI+DSG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將研發最新的發動機滿足PHEV和EREV。相信我們最新的1.5T針對PHEV和EREV的發動機將是最好的。就跟電車一樣,我們在做很多的測試,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做到極致,同樣做PHEV,我們要發揮傳統主機廠在動力總成上面的核心優勢,做到最簡單。

整車電子架構決定將來的成果,我們將選擇一個最精密的電子架構來滿足所有平臺特性的需求,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三、媒體:關于電動車和燃油車,上汽大眾未來的產品結構是什么樣的?

賈健旭:第一,關于新途觀與新帕薩特

明年會推出新途觀Pro,而且會打一個從15萬-25萬的矩陣,完全不一樣的車進入市場。更具性價比競爭力的,同時還能滿足性能要求;還有好玩的,大眾車非但好開,而且油車也會變得更好玩。

好的種子要找到正確的土壤。不僅電車要智能化,油車也搞,這樣我們整個智能化電動化有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我們的產業是要有規模量的,因為一定要有規模量才能分攤現在所有的研發成本,所以量一定要起來。電車還沒有完全起來的時候,油車要上。

明年還有新的帕薩特上市,帕薩特還有新的特點出來。同樣叫“帕薩特”,但會給大家4張臉,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

中國所有人都能開上帕薩特,所有人都能開上途觀PRO,都有不同的配置線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也改變整體油車的策略,原來是“上新放棄老”,現在“上新不放老”,拉大價格區間,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同一品牌車輛的要求。

第二,關于未來產品結構

除了燃油車外,同時也會加快電車投入,加快智能化投入,加快PHEV轉型。我們有個目標——到2028年,整體的BEV要占總量的75%。這樣,我們在中國市場上才能勝,才能走對正確的賽道。

將來的ICE市場,我認為全球整體市場的1/3就是700萬輛左右。700萬輛,一半是BBA。舉例子,豪華表一定是買機械的,跟開油車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未來BBA會占到350萬臺,剩下來350萬臺什么?

但是700萬上面還有一個大市場,電動化的大市場,我們要以更快的速度進入這個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四、媒體:對于整個上汽大眾體系、產品體系、研發體系有很大的改變,怎么能把目標實現落地?未來怎么做?

賈健旭:先講VLE,我們現在有4個VLE 就是車型組的總經理。

目前設立大眾MEB、大眾中/大型車、大眾小型/緊湊型車、奧迪4個VLE。VLE具備兩大特征:一是高效率,可以打破傳統條線區分,實現跨部門協同,有效提升企業的執行與應變效率;二是關注中國消費者需求,與中國消費者共同定義產品。

我把1個人的事變成4個人的事,要把這4個人的事落實,對我們的體系是很大挑戰。

內部體系發生變化。原來上汽大眾每一條柱,只要把自己的守住,把自己的門守住就可以了。我們現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柱子推倒,把所有的柱子打通,VLE就是我要把這個東西打穿,因為我背負著企業轉型的重要使命。

首先,我們的人要思想變通,組織機構變化,流程體系發生變化,然后他們要提出所有電動化轉型,根據公司目標有自己車型組的行動計劃。

第二,合資企業叫“拿來主義”,我現在叫“拿來say no主義”。我們車型做型譜的時候,內部叫綠云和白云,綠云車已經選對車型,我在下面加了兩個數字,一個叫成本,一個叫售價。

我說你這朵云是綠的,如果不結合這兩個數字,你這朵云就是烏云,這個烏云是要打雷、閃電和下雨的。你給我的所有車型要達到我的目標成本和目標售價要求,否則這個車是賣不掉的,這個要牢牢記住。

我們憑什么say no?有很多原因,但是成本跟售價是很重要的因素,特別是針對油車。我們作為主機廠,在油車上是不是還要持續投入?每個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我不可能兩個賽道同時加大投入。

我對油車說,既然油車是保有市場,不能失去,我要通過怎么樣的戰略來延長保有戰線。

第三,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時候,當一邊股東方沒有產品時,另一邊是不是可以給我一點?為什么我們不能拿來主義,對不對?把大眾的USP加上去,是不是就是大眾車?

五、媒體:合資公司的優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將來要在新的后合資時代把上汽大眾做到更有競爭力,我們如何去實現?

賈健旭:關于合資公司的優劣勢:

我們今天是要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拿來主義”是合資企業最大的優勢。千萬不要誤解了合資企業,其實合資企業可以反向講,也可以從很正面的講“拿來主義”,雙方都要有責任導入技術平臺,讓合資企業得以發展。

我問一個問題:我們已經自豪到中國的汽車產業不需要合作了嗎?我們依然需要合作,而且我們需要跟強者合作,即便是今天可能在某些方面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的應對貌似有些弱,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資本手段在,是有可能以很快的速度至少成為我們的fast follow者的。這個很重要,我們依然有很多地方要學習,我們要humble(謙遜)。

同時,我們有2700萬基盤用戶,我們怎么樣服務好這2700萬基盤用戶,我們有1200多家經銷商,我們怎么樣對待我們的經銷商,讓他們真正成為我們的伙伴,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再問一個問題:能不能離開中國市場?我們內部在討論車型規劃時自問“你能不能離開A級車市場?”離開A級車市場就不叫大眾了!所以市場份額對大眾來說至關重要,A級車的電動化轉型必須完成。

我們有幾百個工程師已經抽出去做VLE的工作了。所有到那個地方去的上汽大眾人都是干苦活累活,自己從頭開始設計汽車。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不能吃苦不具備全能力,競爭力是有缺失的。

為什么要in China for China?很多中國ecosystem和中國芯片解決方案跟全世界都會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把這些能力建立起來,最快的響應速度就是“不求人”。求人,你就要等,就要看別人臉色,就不能講他做的好與壞。既然不求人,我們就要自己鞭策自己,自己跟自己提要求。

關于后合資時代的競爭優勢:

后合資時代,合資企業要建立全面的研發能力。現在我們就是要自己干,把能力培養起來,而且中國已經有這個土壤了,人力資源豐富,中國品牌已經占到半壁江山,這都是靠人做出來的。我們只要有這些人,有一個屬于我們的平臺,活就干成了。

另外,后合資時代是一個debate system(辯論體系),我們中外方是“競合”的關系。獨資一般都是一方說了算,效率很高,但很容易犯錯。跟合作方的每一次辯論,都在磨礪觀點和概念,這樣能更少犯錯,當有一個debate system存在的時候,可以避免犯錯,至少可以避免犯大錯誤。

后合資時代,融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包括文化融合、產品融合以及品牌融合。B to B是沒有品牌的,但是我們今天是有品牌的,大眾和奧迪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已深入人心。這是我們合資企業的優勢,也是我的外方伙伴在中國的優勢。

我們能不能借力?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借力而成功,而不是說完全靠自己,合資企業就是最好的借力方法。深耕國內市場40年,我們朝著一個方向使力,那40年后,我們也能朝著一個方向使力,這也是合資企業的優勢。所以說,現在唱衰合資企業為時過早,當看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后,德方也表示要加速,要快點行動起來。

六、媒體:面對在合資品牌比較艱難時期,您也曾經談過合資企業不好干,在進入上汽大眾之后您的想法有無改變?另外,在今年很短的時間之內,ID.3已經迎來了銷量增長,您是如何做好銷售這一塊內容的?

賈健旭:當你坐到這個位置時,就已經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因為抱怨不能改變,而是要積極面對。

總經理要做好3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選對、用對人,把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好好的經營他;銷售我要了解,但我不需要成為專家,我們有懂營銷服務的團隊,有優秀的網絡伙伴,“一個人很難,一群人很燃”,讓他們發揮所長,能發揮所長,這是我要做的;

第二件事情是戰略,公司戰略、產品戰略,這是我最主要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是負責做好3個關系的溝通:一是股東方合作溝通;二是政府溝通,政府很支持企業的發展;三是媒體溝通,要坦誠交流,多溝通,減少誤解,消除陌生。

一旦人才用對了,產品戰略選對了,3個關系溝通順暢,就沒什么要擔心的了。

七、媒體:研發方面,中方在里面的角色,參與的方式和作出的貢獻是怎樣的?

賈健旭:我是邊說邊干,我從來不會因為還沒跟你談成就停手。老外已經跟我說了,你跟我討論的事情你已經決定了,我跟他說幾百個人我已經拉到外面去干了,不干我們沒希望,老外也很支持,他說你快點辦。

在合資公司里面,我們的定位其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方給合資企業帶來技術和產品,中方負責市場和政府溝通。其實將來也會發生很大變化,中方在合資企業里面的角色,將是加大技術和客戶關系以及政府溝通。

除此之外,就是品牌和相應的USP(賣點),每一個品牌一定會有它的USP。品牌DNA基于中國的基礎上,做出一個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

中國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有先天優勢,電動化產品的所有供應鏈在中國已經成熟。

電的成本中國最便宜,有兩項電的技術中國最強,第一光伏,第二超高壓遠距離輸電,推動電的運用是國家戰略。

供應鏈優勢也很明顯,軟件開發流程現在也是最強的,中國人今天不光能夠掌控軟件,還有開發工具,這個比軟件還重要,這是一個高度。

八、媒體:在A級車市場,大眾怎么才能和比亞迪這些崛起的自主品牌一戰,拿回以前大眾在A級車的份額?

賈健旭:首先,我們覺得,車只有開過才知道,對于德系工藝、德系品質,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其次,零部件的技術是不斷飛躍和革新的。現在電子行業也出現了零整博弈的現象,那么自身的零部件體系能不能補得起來,這也是關鍵。

最后,汽車的落地場景很重要,無論新能源汽車或者自動駕駛,消費者都會有非常直觀的感受。

我們新的PHEV要到2025年底才能推出,已經是目前最快的速度了。當然,未來新的PHEV車型肯定不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改的,而是完整的、全新的。我們會主導75%的研發,同時可以培養起一批人才。

歐洲人也非常清楚中國人的勤奮和努力,也非常認可這一品質,所以合資企業要有這樣的文化,向各方積極學習,擁抱變革,聚焦市場服務用戶。中國人的勤奮和德國人的嚴謹,我們企業具備這樣的特質,這也是我們的追求。

回到上汽大眾的定位,我們做不到把自己定義為“四個輪子上的電腦”,我們一定要成為“可靠的出行伙伴”。我們的優勢,一是可靠,二是有電車、有油車、有PHEV,現在同時有這三張牌的企業并不多。無論短途、中途、長途,上汽大眾都有可靠的出行方案提供給用戶。

如今市場產品非常多元化,競爭激烈,“一招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有這種深刻的認知。但我們會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重視駕駛體驗,重視出行,這也是大眾和奧迪logo背后所蘊含的深意。相信也會有支持這種理念的消費者選擇我們。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大眾

5.1k
  • 大眾汽車金融(中國)董事長PARK YUNG KEUN任職資格獲批
  • 去年凈利下降三成,大眾集團考慮涉足軍工制造

上汽集團

3.8k
  • 上汽集團3月整車銷量385742輛,同比增長1.14%
  • 對內改革,對外合作,上汽戰略煥新開啟新周期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上汽大眾總經理: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市場只留給合資企業兩年時間(下)

在具體的產品層面,上汽大眾是怎樣布局的?

文|商業范兒 

今年3月,45歲的賈健旭被任命為新一任上汽大眾總經理。彼時的上汽大眾正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銷量已連續四年出現下滑,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正在被持續壓縮。因此,市場期待他能帶領上汽大眾盡快走出低谷,走出一條新時期合資企業發展的新路徑。

上篇文章重點介紹了,在過去的8個月中,賈健旭融入上汽大眾,帶領團隊應對當前經營壓力的一些布局和長期思考,并對合資公司進行了新的架構調整,但也主要集中在偏短期的營銷行為和偏戰略層面。

那么,在具體的產品層面,上汽大眾是怎樣布局的?在后合資時代,賈健旭又將如何把上汽大眾變成一個有競爭力的公司?這些也正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為此,「商業范兒」摘錄了賈健旭在媒體問答環節的部分內容,一同來看看上汽大眾這位“少帥”后續的動作與規劃。看他如何調兵遣將,利用雙方股東的資源,在2028年將電動化產品的銷售比例提升至75%以上,并保持不低于當下的銷售體量。

Q&A

一、媒體:上半年ID.3進行了大降價,為什么上汽大眾用這么大魄力來做這波動作?

賈健旭:那個時候我說我們不能打4和6,一定要是打3,這輛車是非常可愛、有亮點的車。

我們要給客戶帶來更大的客戶價值。

我們最大的詬病就是基礎版的ID.3里面沒有獨立空調。2024年,我們將在ID.3上推出三區空調:主駕、副駕、后座,消費者的聲音我們都在聽。

在降本的時候也要滿足消費者需求,明年三個選裝包投放市場,白包已經有了,馬上會推出智能包和特殊配置包,讓消費者來選。我說過ID.3是辨識度很高、很有標志性的,很大一部分選擇ID.3的用戶是有個性的,有很強的改裝意愿和要求。

我們的售后要把最好的、還沒有上車的一些創新和設計作為選裝包上車,但是要確保整車安全的前提下,同時在我們廠內完成裝配,交付消費者的時候就是一個完整的新的配置。

德方也覺得選裝包好,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響應中國消費者需求。選裝包到底是降本還是帶來用戶價值,是用戶選的,絕對是價值,等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須變成標配,滿足我們所有消費者需求。

以最好的技術、最安全的產品,增加更多的客戶價值,把產品進一步的導入消費者。

讓消費者一聽到電車就想到ID.3,同時等消費者最后做采買決定的時候,會發現ID.3里面還有那么多選裝項,可以讓這輛車變得更漂亮。

我看到在今天ID. Festival現場就有很多改裝ID.3,那些彰顯個性的產品,更多的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說,接下來我們的產品會更有特色,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這個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我們非常有信心。

二、媒體:PHEV怎樣保證成本?

賈健旭:現在PHEV平均在油車版本的成本上要增加2萬塊錢,但是在增加2萬塊錢上面,我們有兩個想法。

第一,要立足我們現有車型,加快速度轉型,加速把我們新的PHEV推向市場。

第二,長遠考慮在一個BEV的架構上做PHEV和EREV,這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場,且要有成本競爭優勢。

我曾經說過TSI+DSG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將研發最新的發動機滿足PHEV和EREV。相信我們最新的1.5T針對PHEV和EREV的發動機將是最好的。就跟電車一樣,我們在做很多的測試,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做到極致,同樣做PHEV,我們要發揮傳統主機廠在動力總成上面的核心優勢,做到最簡單。

整車電子架構決定將來的成果,我們將選擇一個最精密的電子架構來滿足所有平臺特性的需求,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三、媒體:關于電動車和燃油車,上汽大眾未來的產品結構是什么樣的?

賈健旭:第一,關于新途觀與新帕薩特

明年會推出新途觀Pro,而且會打一個從15萬-25萬的矩陣,完全不一樣的車進入市場。更具性價比競爭力的,同時還能滿足性能要求;還有好玩的,大眾車非但好開,而且油車也會變得更好玩。

好的種子要找到正確的土壤。不僅電車要智能化,油車也搞,這樣我們整個智能化電動化有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我們的產業是要有規模量的,因為一定要有規模量才能分攤現在所有的研發成本,所以量一定要起來。電車還沒有完全起來的時候,油車要上。

明年還有新的帕薩特上市,帕薩特還有新的特點出來。同樣叫“帕薩特”,但會給大家4張臉,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

中國所有人都能開上帕薩特,所有人都能開上途觀PRO,都有不同的配置線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也改變整體油車的策略,原來是“上新放棄老”,現在“上新不放老”,拉大價格區間,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同一品牌車輛的要求。

第二,關于未來產品結構

除了燃油車外,同時也會加快電車投入,加快智能化投入,加快PHEV轉型。我們有個目標——到2028年,整體的BEV要占總量的75%。這樣,我們在中國市場上才能勝,才能走對正確的賽道。

將來的ICE市場,我認為全球整體市場的1/3就是700萬輛左右。700萬輛,一半是BBA。舉例子,豪華表一定是買機械的,跟開油車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未來BBA會占到350萬臺,剩下來350萬臺什么?

但是700萬上面還有一個大市場,電動化的大市場,我們要以更快的速度進入這個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四、媒體:對于整個上汽大眾體系、產品體系、研發體系有很大的改變,怎么能把目標實現落地?未來怎么做?

賈健旭:先講VLE,我們現在有4個VLE 就是車型組的總經理。

目前設立大眾MEB、大眾中/大型車、大眾小型/緊湊型車、奧迪4個VLE。VLE具備兩大特征:一是高效率,可以打破傳統條線區分,實現跨部門協同,有效提升企業的執行與應變效率;二是關注中國消費者需求,與中國消費者共同定義產品。

我把1個人的事變成4個人的事,要把這4個人的事落實,對我們的體系是很大挑戰。

內部體系發生變化。原來上汽大眾每一條柱,只要把自己的守住,把自己的門守住就可以了。我們現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柱子推倒,把所有的柱子打通,VLE就是我要把這個東西打穿,因為我背負著企業轉型的重要使命。

首先,我們的人要思想變通,組織機構變化,流程體系發生變化,然后他們要提出所有電動化轉型,根據公司目標有自己車型組的行動計劃。

第二,合資企業叫“拿來主義”,我現在叫“拿來say no主義”。我們車型做型譜的時候,內部叫綠云和白云,綠云車已經選對車型,我在下面加了兩個數字,一個叫成本,一個叫售價。

我說你這朵云是綠的,如果不結合這兩個數字,你這朵云就是烏云,這個烏云是要打雷、閃電和下雨的。你給我的所有車型要達到我的目標成本和目標售價要求,否則這個車是賣不掉的,這個要牢牢記住。

我們憑什么say no?有很多原因,但是成本跟售價是很重要的因素,特別是針對油車。我們作為主機廠,在油車上是不是還要持續投入?每個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我不可能兩個賽道同時加大投入。

我對油車說,既然油車是保有市場,不能失去,我要通過怎么樣的戰略來延長保有戰線。

第三,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時候,當一邊股東方沒有產品時,另一邊是不是可以給我一點?為什么我們不能拿來主義,對不對?把大眾的USP加上去,是不是就是大眾車?

五、媒體:合資公司的優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將來要在新的后合資時代把上汽大眾做到更有競爭力,我們如何去實現?

賈健旭:關于合資公司的優劣勢:

我們今天是要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拿來主義”是合資企業最大的優勢。千萬不要誤解了合資企業,其實合資企業可以反向講,也可以從很正面的講“拿來主義”,雙方都要有責任導入技術平臺,讓合資企業得以發展。

我問一個問題:我們已經自豪到中國的汽車產業不需要合作了嗎?我們依然需要合作,而且我們需要跟強者合作,即便是今天可能在某些方面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的應對貌似有些弱,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資本手段在,是有可能以很快的速度至少成為我們的fast follow者的。這個很重要,我們依然有很多地方要學習,我們要humble(謙遜)。

同時,我們有2700萬基盤用戶,我們怎么樣服務好這2700萬基盤用戶,我們有1200多家經銷商,我們怎么樣對待我們的經銷商,讓他們真正成為我們的伙伴,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再問一個問題:能不能離開中國市場?我們內部在討論車型規劃時自問“你能不能離開A級車市場?”離開A級車市場就不叫大眾了!所以市場份額對大眾來說至關重要,A級車的電動化轉型必須完成。

我們有幾百個工程師已經抽出去做VLE的工作了。所有到那個地方去的上汽大眾人都是干苦活累活,自己從頭開始設計汽車。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不能吃苦不具備全能力,競爭力是有缺失的。

為什么要in China for China?很多中國ecosystem和中國芯片解決方案跟全世界都會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把這些能力建立起來,最快的響應速度就是“不求人”。求人,你就要等,就要看別人臉色,就不能講他做的好與壞。既然不求人,我們就要自己鞭策自己,自己跟自己提要求。

關于后合資時代的競爭優勢:

后合資時代,合資企業要建立全面的研發能力。現在我們就是要自己干,把能力培養起來,而且中國已經有這個土壤了,人力資源豐富,中國品牌已經占到半壁江山,這都是靠人做出來的。我們只要有這些人,有一個屬于我們的平臺,活就干成了。

另外,后合資時代是一個debate system(辯論體系),我們中外方是“競合”的關系。獨資一般都是一方說了算,效率很高,但很容易犯錯。跟合作方的每一次辯論,都在磨礪觀點和概念,這樣能更少犯錯,當有一個debate system存在的時候,可以避免犯錯,至少可以避免犯大錯誤。

后合資時代,融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包括文化融合、產品融合以及品牌融合。B to B是沒有品牌的,但是我們今天是有品牌的,大眾和奧迪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已深入人心。這是我們合資企業的優勢,也是我的外方伙伴在中國的優勢。

我們能不能借力?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借力而成功,而不是說完全靠自己,合資企業就是最好的借力方法。深耕國內市場40年,我們朝著一個方向使力,那40年后,我們也能朝著一個方向使力,這也是合資企業的優勢。所以說,現在唱衰合資企業為時過早,當看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后,德方也表示要加速,要快點行動起來。

六、媒體:面對在合資品牌比較艱難時期,您也曾經談過合資企業不好干,在進入上汽大眾之后您的想法有無改變?另外,在今年很短的時間之內,ID.3已經迎來了銷量增長,您是如何做好銷售這一塊內容的?

賈健旭:當你坐到這個位置時,就已經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因為抱怨不能改變,而是要積極面對。

總經理要做好3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選對、用對人,把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好好的經營他;銷售我要了解,但我不需要成為專家,我們有懂營銷服務的團隊,有優秀的網絡伙伴,“一個人很難,一群人很燃”,讓他們發揮所長,能發揮所長,這是我要做的;

第二件事情是戰略,公司戰略、產品戰略,這是我最主要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是負責做好3個關系的溝通:一是股東方合作溝通;二是政府溝通,政府很支持企業的發展;三是媒體溝通,要坦誠交流,多溝通,減少誤解,消除陌生。

一旦人才用對了,產品戰略選對了,3個關系溝通順暢,就沒什么要擔心的了。

七、媒體:研發方面,中方在里面的角色,參與的方式和作出的貢獻是怎樣的?

賈健旭:我是邊說邊干,我從來不會因為還沒跟你談成就停手。老外已經跟我說了,你跟我討論的事情你已經決定了,我跟他說幾百個人我已經拉到外面去干了,不干我們沒希望,老外也很支持,他說你快點辦。

在合資公司里面,我們的定位其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方給合資企業帶來技術和產品,中方負責市場和政府溝通。其實將來也會發生很大變化,中方在合資企業里面的角色,將是加大技術和客戶關系以及政府溝通。

除此之外,就是品牌和相應的USP(賣點),每一個品牌一定會有它的USP。品牌DNA基于中國的基礎上,做出一個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

中國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有先天優勢,電動化產品的所有供應鏈在中國已經成熟。

電的成本中國最便宜,有兩項電的技術中國最強,第一光伏,第二超高壓遠距離輸電,推動電的運用是國家戰略。

供應鏈優勢也很明顯,軟件開發流程現在也是最強的,中國人今天不光能夠掌控軟件,還有開發工具,這個比軟件還重要,這是一個高度。

八、媒體:在A級車市場,大眾怎么才能和比亞迪這些崛起的自主品牌一戰,拿回以前大眾在A級車的份額?

賈健旭:首先,我們覺得,車只有開過才知道,對于德系工藝、德系品質,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其次,零部件的技術是不斷飛躍和革新的。現在電子行業也出現了零整博弈的現象,那么自身的零部件體系能不能補得起來,這也是關鍵。

最后,汽車的落地場景很重要,無論新能源汽車或者自動駕駛,消費者都會有非常直觀的感受。

我們新的PHEV要到2025年底才能推出,已經是目前最快的速度了。當然,未來新的PHEV車型肯定不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改的,而是完整的、全新的。我們會主導75%的研發,同時可以培養起一批人才。

歐洲人也非常清楚中國人的勤奮和努力,也非常認可這一品質,所以合資企業要有這樣的文化,向各方積極學習,擁抱變革,聚焦市場服務用戶。中國人的勤奮和德國人的嚴謹,我們企業具備這樣的特質,這也是我們的追求。

回到上汽大眾的定位,我們做不到把自己定義為“四個輪子上的電腦”,我們一定要成為“可靠的出行伙伴”。我們的優勢,一是可靠,二是有電車、有油車、有PHEV,現在同時有這三張牌的企業并不多。無論短途、中途、長途,上汽大眾都有可靠的出行方案提供給用戶。

如今市場產品非常多元化,競爭激烈,“一招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有這種深刻的認知。但我們會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重視駕駛體驗,重視出行,這也是大眾和奧迪logo背后所蘊含的深意。相信也會有支持這種理念的消費者選擇我們。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南投县| 宁强县| 刚察县| 徐水县| 玛多县| 宁城县| 邮箱| 北安市| 公安县| 阳西县| 轮台县| 泉州市| 宁乡县| 德江县| 长顺县| 镇安县| 泽州县| 揭阳市| 烟台市| 苍南县| 江永县| 达日县| 宁远县| 广东省| 聊城市| 姜堰市| 房产| 太原市| 漳州市| 枣强县| 天祝| 麻江县| 蓬安县| 定南县| 洛川县| 双鸭山市| 乌兰浩特市| 乌拉特后旗| 缙云县|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