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云
10月23日,滬農商行(601825.SH)發布公告稱,該行近日取得中國證監會《關于核準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批復》(證監許可〔2023〕2335號)。根據該批復,該行的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已獲核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長沙銀行后,今年第二家拿到基金托管牌照的銀行。滬農商行至此成為近十年來首家獲批基金托管資格的農商銀行,同時也是國內第二家獲批該資格的農商銀行。廣州農商行不再是農商行中的“獨苗”。
托管業務是商業銀行中間收入的重要來源,因具有輕資本特征,是銀行業務創收的重要發力點。目前,具有基金托管資格并已展業的銀行,主要包括六大國有行、12家股份行,以及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以及江蘇銀行這7家城商行。
近年來,區域性銀行紛紛搶灘基金托管市場。根據證監會官網最新披露,截至10月20日,有6家銀行在排隊申請基金托管資格,包括蒙商銀行、廣州銀行、重慶農商行、成都農商行以及匯豐銀行(中國)、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等。
而上海農商銀行從申請到獲批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歷時兩年。證監會相關披露信息顯示,上海農商銀行于2021年申請基金托管人資格,直到2023年9月25日才正式受理,再到近日獲批,歷經兩年多時間。
批復文件顯示,上海農商銀行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的要求,自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的籌備工作;應當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換發的營業執照后,向證監會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在取得該證前,不得對外開展基金托管業務。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托管資格的獲得,不僅有利于上海農商銀行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全貌合作、深化各類金融要素市場的對接,更好地服務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更有助于做大同業金融“朋友圈”,以托管服務為切入點,全方位參與長三角區域內綜合化金融服務,可謂該行服務資本市場、融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上海農商行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8.86億元,同比增長7.93%,歸母凈利潤69.28億元,同比增長18.47%,實現了2023-2025新三年戰略規劃的良好開端。
上海農商行表示,未來將深化與基金公司等金融同業機構的全面合作,強化各項業務間的協同聯動,大力推進托管業務發展,切實履職托管人職責,為資管行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做出應有貢獻。